首页 理论教育发现拳师螳螂的旅行-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的寻宝之旅

发现拳师螳螂的旅行-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的寻宝之旅

【摘要】:在一次前往廷德旅行期间,他发现了这两只螳螂隐藏在一条砾石小径上。螳螂前腿的腿节增大,在威胁行为期间,前腿以适当的角度扭曲,使宽大的内表面朝上。部分藏品后来转到了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中,其中就有这里所展示的他对拳师螳螂的杰出观察和绘画。

这两个标本是拳师螳螂(Oxypilus sp.)的若虫,由艾瑞克·伯特博士1942年在东非旅行期间采集。伯特出生于1908年,从小就喜欢收集昆虫。14岁时,他已经集齐了英国所有种类的熊蜂。他曾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昆虫学,并因此获得了英国殖民办公室的研究职位。这一职位可以满足他研究昆虫学的雄心壮志。然而,一场摩托车车祸造成他左臂永久性麻痹,也结束了这份工作。

伯特依然决定继续他的计划。他在1934年前往坦噶尼喀(现为坦桑尼亚的一部分),并在医疗部门找到了一份舌蝇研究项目的工作。1939年,他已经成为舌蝇研究部门的首席昆虫学家。在一次前往廷德(坦噶尼喀境内)旅行期间,他发现了这两只螳螂隐藏在一条砾石小径上。身为一名狂热的收集者,他将这两只螳螂以及他对其行为的描述寄给G.D.H.卡彭特教授,并对自己的所见进行了解释。这份描述随后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1945年的伦敦皇家昆虫学会记录中。在论文的开篇,伯特描述道:“鉴于螳螂有趣的特征非常值得欣赏,应当对它们进行活体观察,还应该用摄像机进行记录。”

伯特以这些若虫为模特创作了非凡画作。这些插图展示了他在论文中所述的一只若虫表现出威胁动作的场景。他解释说,螳螂的身体几乎直立起来,触角迅速抖动,一条前腿缓慢而刻意地向前方和下方伸展,然后前腿迅速收回,随后另一条前腿重复这套动作。这样的动作重复了10~12次。螳螂前腿的腿节增大,在威胁行为期间,前腿以适当的角度扭曲,使宽大的内表面朝上。

伯特在坦噶尼喀地区一直待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在研究舌蝇对昏睡病的传播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延续着观察和采集昆虫的爱好。1958年,他将自己所收藏的昆虫标本赠送给了伦敦的自然史博物馆。部分藏品后来转到了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中,其中就有这里所展示的他对拳师螳螂的杰出观察和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