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巴克兰发现的巨型恐龙:牛津大学之旅

巴克兰发现的巨型恐龙:牛津大学之旅

【摘要】:斑龙下颌的记录首先出现在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解剖学系的藏品中,该条目日期为1797年10月24日。佩格认为这些化石都来自一只巨大的爬行动物。在1824年的伦敦地质学会上,矿物学讲师威廉·巴克兰公布并首次发表了这些发现,这也是他首次参与地质学会。他将这只动物称为“斑龙”,这是得到科学描述的第一种恐龙。1827年,吉迪恩·曼特尔将其正式命名为巴氏斑龙,意为“巴克兰的巨大蜥蜴”。

这块下颌骨化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龙化石标本之一,属于巴氏斑龙(Megalosaurus bucklandii),一种生活在中侏罗纪(距今大约1.67亿年)的恐龙。这种恐龙大约有8~9米长,体重约为1 400千克,是世界上第一种被科学地描述的恐龙。

18世纪末期,巴氏斑龙被发现于牛津郡的斯通斯菲尔德地区,来自一种被称为斯通斯菲尔德板岩组的岩石(今天也被称作台英顿石灰岩组)。这种独特的岩石曾被开采用于建造屋顶,虽然它其实并不是一种板岩。除了供应建筑材料,斯通斯菲尔德的矿山还贡献了110多块兽脚类恐龙(恐龙的亚类)骨骼,来自至少7只个体。因此,这里成为英国兽脚类恐龙化石最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研究中侏罗纪兽脚类恐龙最好的地点之一。

在侏罗纪中期,斯通斯菲尔德地区是一片海边浅滩,沉积了大量来自陆地的物质。在这里发现的各种恐龙化石和哺乳动物残骸,很可能是被河水带到海里的。鱼类、双壳类、腹足类、蛇颈龙类和鱼龙类等海洋动物,以及植物昆虫、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等其他陆生生物的化石也有所发现——包括其他恐龙化石。

斑龙下颌的记录首先出现在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解剖学系的藏品中,该条目日期为1797年10月24日。这块化石由解剖学讲师克里斯托弗·佩格博士捐赠。随后2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在斯通斯菲尔德地区发掘出了更多的化石,包括一块股骨、荐骨和肋骨。佩格认为这些化石都来自一只巨大的爬行动物。在1824年的伦敦地质学会上,矿物学讲师威廉·巴克兰公布并首次发表了这些发现,这也是他首次参与地质学会。他将这只动物称为“斑龙”,这是得到科学描述的第一种恐龙。1827年,吉迪恩·曼特尔将其正式命名为巴氏斑龙,意为“巴克兰的巨大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