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时代下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的创新认识

新时代下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的创新认识

【摘要】:张燕在中国,新文科建设是国家宏观战略下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教育部署,具有空前的文化指标意义。相对于此前传统的戏剧与影视学科发展状况而言,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戏剧与影视学科大体有如下方向的新认识。国家倡导新文科建设的目标,最终要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升级的“中国学派”。无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还是课程规划,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水平与课程质量,最终效果检验的标准在于人才培养质量。

张燕

在中国,新文科建设是国家宏观战略下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教育部署,具有空前的文化指标意义。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

在国家领导人如此高瞻远瞩的战略定位下,随后教育部全面开启新文科建设。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要加强文科教育创新发展”。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上正式提出“引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规划。随后,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新文科建设“要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先进文化,培养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2]

“新文科”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在当下全球化的新时代语境下,所谓的“新”,应该突破传统文科的既有思维,全方位展现出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与新特点。事实上,“新文科”的核心在于“文化创意创新”,但内涵非常丰富,既要继承发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立足中国的本土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在新时代发扬“中国文化”“中国理论”“中国话语”等,同时又要吸收外来文化优长,尝试融会交叉,形成世界前沿的创新意识。某种程度上,中国的新文科建设吸收借鉴了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的“新文科”概念,同样强调跨学科交叉、文史哲融合、网络智能新技术变革等全新的文科发展理念。

戏剧影视学科而言,作为中国最具传统文化素养、最具前沿社会文化表征的大众文化产业形式,是最直接且有效的国际传播力,以及最能快速推升国家形象塑造力的娱乐生产媒介。面对21世纪以来的全球化时代,在中国电影产业快速跃升、爆发出巨大产能与艺术创新空间的同时,作为2011年以来艺术学升门类之后的重要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其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发展也必然需要进一步匹配,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师资人才等方面推动创新、转型、造血、输出,需要为提升电影创作质量与产业运营等行业未来发展,做好相应的教学理念更新、知识体系储备、人才培养储备等。

相对于此前传统的戏剧与影视学科发展状况而言,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戏剧与影视学科大体有如下方向的新认识。

第一,面向全球,立足中国,确定国际新坐标。

中国电影来说,中国电影市场已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二大市场,2019年票房总额达到642.66亿元人民币(约合92.34亿美元),已快速趋近于作为第一大市场的北美,在全球发挥着巨大影响力与传播力。针对中国影视越来越凸显的全球影响力和国家形象建构的时代要求,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必须具备面向全球、抓住戏剧与影视行业的世界发展潮流与方向、提升学科建设的目标高度,立足中国,借鉴国外,确定国际新坐标,向国际一流学校和戏剧与影视一流学科看齐,努力以全球创新与世界一流的标准,推进强化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科。

第二,确定产业、艺术、技术融通的新格局。

传统的戏剧与影视学科多属于自给自足、本土发展,虽然也吸收苏联、美国等国家的相关经验,但都是传统意义上国内体系的补充。而当下面对全球新技术、新产业变革的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一次全方位变革,将对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产生深刻影响”[3],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变革,促使新文科建设势在必行。再加上中国影视快速增长形成世界影响的发展态势,戏剧与影视学科在理念上要进一步放开思想,积极地拥抱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等新媒介技术,将艺术的原创性、开拓性与技术的新发展探索磨合,深化戏剧与影视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学术与实践,同时也要准确把脉全球产业和中国产业发展的新动向与新突破,通过行业引入或者学界吸收的方式,开创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的新格局。

第三,强化学科交叉、内外融通的新视野

国家倡导新文科建设的目标,最终要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升级的“中国学派”。对于戏剧与影视学科而言,要形成“中国学派”,必须强调多层次的跨学科交叉与内外融通,不仅包括戏剧、影视与舞蹈、美术、设计、音乐等艺术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强调艺术学科与哲学、社会、人文科学之间的众多学科交叉、重组再生,整合形成新兴的大文科优势,同时还包括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之间的交叉联通,构建学科全视野与互补新结构,进而实现新旧、中西、艺术、全学科等跨界融通的新发展。

事实上,新文科发展的学科交叉、内外融通等新理念与新模式,面临着众多挑战,不能一味趋新、不伦不类地整合,尤其要避免包括艺术学科与文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哲社人文学科之间的简单拼盘,更要主次明确、重点分明,文理贯通之后的新文科的特质与亮点还在于人文的强化凸显。

第四,提升师资与人才、课程建设的新品质。

无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还是课程规划,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水平与课程质量,最终效果检验的标准在于人才培养质量。面对国家对专业素养高、人格修养好、审美情操高、社会责任强、价值理念正确的人才需要趋势,在全球化语境下戏剧与影视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戏剧与影视学科必须突破原有较为狭窄的专业思维,开拓创新、发扬优长、弥补劣势、强化民族性与特色化,提升创作、产业与文化等全方位的师资建设与人才培育,强调拔尖意识与卓越理念,紧抓课程建设、强调体系与品质,这是学科建设成功与否的核心。

其中,学科与专业、师资与人才建设的核心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因为只有优质课程体系与品质,才能真正呈现出优质师资的价值能量,也才能真正作用于人才培养的实效。在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在各类型院校中科学规划课程体系化建设,组建跨学科复合丰富的课程结构,运用新技术、新智慧,开拓课程建设的专业性和前沿性,快速提升课程质量与数量,建立不同高校与不同课程的学界高标准,全力打造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金课,引领性地推动教学新发展。如此,才能全力推进戏剧与影视学科教育教学的新景观,引领新时代跨学科、全方位、复合型、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以适应未来中国戏剧与影视行业对智慧创意人才的需求。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戏剧与影视学科发展的核心要义也在于“创新创意”。但相对于既有的传统影视学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戏剧与影视学科并不是颠覆或否定传统,而是在原有学科优势和坚持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打破文史哲的藩篱与技术发展壁垒,引进新思维、新理念、新价值与新模式,从而更具有战略性、开放性、系统性的发展潜能,既守正又创新,推进具备跨学科优势、世界一流品质、富有人文知识、胜任未来影视行业引领与学界翘楚的新时代人才培养。

(作者张燕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习近平 .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5-19). http://www. chinanews.com/gn/2016/05-19/7875385.shtml

[2]吴岩 . 新使命 大格局 新文科 大外语[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5.

[3]习近平 . 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