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探访潘古村:古民居资源现状与展望

探访潘古村:古民居资源现状与展望

【摘要】:(一)资源丰富,却“四面楚歌”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上潘的古村落/古民居资源是丰富、宝贵、有价值的,但却处在危境之中。长期以来,泽雅处于自然经济社会封闭条件下,有“进不去,出不来”之说,古村落和古民居资源情况较为稳定。在这种喜新厌旧意识的冲击下,保护古村落、古民居的意识日落西山,无可奈何“四面楚歌”。

(一)资源丰富,却“四面楚歌”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上潘的古村落/古民居资源是丰富、宝贵、有价值的,但却处在危境之中。长期以来,泽雅处于自然经济社会封闭条件下,有“进不去,出不来”之说,古村落和古民居资源情况较为稳定。 “文革”时期,文化受到破坏,加之经济发展中一些负面因素影响,更加剧古村落/古民居走向消亡边缘。泽雅也没有逃过此劫,像上潘村这类情况还算是幸运的,但仍在危境之中,近年来不断地出现:一方面古民居、包括建筑在急剧减少,一方面新的建筑在不断出现,而且,凡新建筑出现,随即周围的古建筑被损害。如一座教堂、一座村委会办公楼出现,一座非常古老的洞桥即被淹没在水泥之中。更严重的,人们把拆老屋建新房视为新气象、新建设、新农村的标志。在这种喜新厌旧意识的冲击下,保护古村落、古民居的意识日落西山,无可奈何“四面楚歌”。

(二)虽曰保护,却“纸上文章”

对于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国家出台了不少法规、法令以及不少条例、规定、措施但真正落实起来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全国而言,对于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面积大,数量多,冲击猛,经费少,难度大,保护弱。如泽雅为千年纸山,留下的大量原始造纸文物和纸农民居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无资料,无管理。

(三)老屋是宝,却任其凋零

泽雅原为6万人口,1万余座民居,其中60%左右为明清建筑、10%左右为宋时期建筑、30%左右为原始棚厂茅草屋建筑。如上潘村原有300余座纸农古民居,其中大量是明清时期建筑和原始棚厂,至20世纪60年代基本未变。之后,随着社会发展及多次运动,急剧减少。尤其,改革开放之后,土纸生产衰落、传统农业贬值,大量人口外出(全村由1300余人锐减为90余人)。这些外出村民中,一些人赚了钱衣锦还乡拆旧房造新房;一些人移居城市让老房风化失管,现仅留下44座。此风仍在蔓延,眼看将要全部消失。与此同时,村容村貌也受到很大的破坏;古道消失,水泥路进村;洋教堂高耸、办公楼连排,甚至出现自然溪流、古桥被水泥所盖,成为大马路通车、大广场停车。可想而知,其前途:一个具有700年历史纸文化的古村落、古民居群将在城市化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