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胡氏为救护婆母,与条例中救护祖父母、父母之情相同,实属救亲情切。对于真正引发命案冲突且行为于理不合的李枝广,依照“不应为”重律问罪。可见,法官认为,借助“不应为”律如此处断,平衡了不同的行为与应负罪责,才能彰显平允。此后,法官传唤其他证人详细查问,对所有参与命案纠纷的人,根据行为、情节,定罪处罚。“不应为”律在客观上,平衡了命案中重罪行为与轻罪行为的罪责分配,以达到情罪相符的结果。......
2023-08-12
除了以上四类行为,若在案件中有于理不合触犯律例的行为,法官也会依“不应为”律科断。以“河南禹州客民王六等因口角打死赵五头案”为例。
该臣等会同都察院、大理寺,会看得禹州民王六等殴扎赵五头身死一案。据此应如该抚所题:王六合依故杀者,斩监候律,拟斩监候,秋后处决。该抚既称席全贵应照余人律,杖一百,折责四十板。窑户郭维新私开煤窑,应照不应重律,杖八十,折责三十板,煤窑封禁。桑会劝阻不及,应与无干省释,尸棺饬埋。等语。均应如该抚所题完结。[36]
此案处罚的是将命案向地保投保的人。清代严禁匿报命案,知晓命案而不报的民人被查知后也会被依律处罚。此案中,窑户郭维新投报命案,也因此暴露了其私开煤窑之事,而私开煤窑这一行为被处以“不应为”重律。
再以“直隶钜鹿县民谷庭文因债务纠纷殴伤李全义身死案”为例。
该臣等会同都察院、大理寺,会看得钜鹿县民人谷庭文殴伤李全义身死一案。据此,应如该督所题,谷庭文合依共殴人因而致死,下手伤重者,绞监候律,拟绞监候,秋后处决。该督既称:谷子敬与李全义揪扭,合依余人律,杖一百。史魁身为乐户,辄娶良家子女为媳,殊属不合,但尚未成婚,即被告发断回,自应酌量问拟。史魁应照不应重律,杖八十。杨洛变听从说合,应减一等,杖七十。该犯等事犯到官,均在嘉庆十六年闰三月二十二日恩旨以前,所得杖罪应请援免。李全义起意卖良为贱,并殴伤谷子敬本干律拟,业已被殴身死,应毋庸议。谷闫氏讯系不知史魁系属乐户,应请免议。李全义所得史魁财礼大钱五十千文,照追人官册报。谷闫氏故夫谷子见所欠李全义钱文,仍令谷闫氏照数偿还。谷宝琴因与前夫路泥旦不睦被休,应听另行择配,路泥旦并免传讯。等语。均应如该督所题完结。[37]
此案中,有乐户将买良家女为儿媳,该行为虽然与命案无关,但是也违反了户律之中关于良贱不婚的特别“不应为”律。因此,乐户被科以“不应为”重律。
以及前文提及的“直隶朝阳县客民高荣扎伤李丕敬身死案”中,一行为人因念及伤人致死的侄子被处决后无人照顾年老的哥哥,于是代为顶罪,后听从侄子劝告而供认,顶罪而后才将实情自首,这一行为被问以“不应为”重律。此外,还有未查证清楚就兴讼的行为[38]、没有查明煤田情况就混行合伙的行为[39]、媒人冒昧媒合[40]、不知山界误砍他人之树的行为[41]、行为拖累无辜[42]被问“不应为”之罪。
有关中国古代“不应为”律研究的文章
李胡氏为救护婆母,与条例中救护祖父母、父母之情相同,实属救亲情切。对于真正引发命案冲突且行为于理不合的李枝广,依照“不应为”重律问罪。可见,法官认为,借助“不应为”律如此处断,平衡了不同的行为与应负罪责,才能彰显平允。此后,法官传唤其他证人详细查问,对所有参与命案纠纷的人,根据行为、情节,定罪处罚。“不应为”律在客观上,平衡了命案中重罪行为与轻罪行为的罪责分配,以达到情罪相符的结果。......
2023-08-12
“不应为”律的律文内容是概括的,缺乏明确性的。从唐宋律典中的“不应得为”和明清律典中“不应为”的正条规定可以看出,律文的内容是极其概括的,是抽象的行为描述,缺乏明确性。行为的实质构成要件被描述为“理不可为者”,由此可以看出该条律文内容是概括性、模糊性的。对“不应为”律文内容模糊性的思考,可以参考博西格诺对模糊性的论断来考察。......
2023-08-12
而对于这种个性与普遍性的平衡需要一个恰当的角度,“类”则是帮助实现这一平衡的最合适的观察单元,具体到环境行为的法律表达便是要对环境行为进行类型化。有的学者则是以主体的差异为标准,将环境行为分为个体环境行为、群体环境行为与人类环境行为。有的则更进一步将企业环境行为又分为环境保护投入行为、企业环境管理行为、企业污染行为等更加细致的类别。......
2023-08-06
广义的出版法规,是出版法律规范的简称。狭义的出版法规,是有关出版活动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中的一种具体形式,包括由国务院制定与颁布的行政法规和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其他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发的地方性法规两种,其效力低于法律。......
2023-07-23
若考察律例中的特别“不应为”律规定,较之唐律则变动颇多。这一变化打断了从唐至清特别“不应为”律数量逐渐增长的趋势。剩余未与律例重合的31条特别“不应为”律私家律注,在明代后期颁行的条例中未见踪迹。因此,笔者认为“不应为”律这部分未被官方认可的私家律注,不应被看作是明代律例中的特别“不应为”律,而仅是明代律学家对于“不应为”律司法适用的个人看法。......
2023-08-12
在处断案件时,由于具体案情各不相同,当法官认为案件中的行为人所犯情节严重,若依照律例正条科罪,会导致情重法轻,因而改以“不应为”重律科罪处罚,以平衡情节与罪责。这种情况一般出现于,案中人的行为按律应依照其他刑罚更轻的条款处罚,即断罪有正条,但是若依别罪处断,会导致情重法轻,因此法官将这些本就于理不合的行为,以“不应为”律来平衡。......
2023-08-12
法官在履职期间,基于职责所系,当然要自我约束自己的行为;在离职之后,基于法律伦理或法律规定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不得从事与法律相关的职业。根据《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26条的规定,法官退休后应当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利用自己的原有身份和便利条件过问、干预执法办案,避免因个人不当言行对法官职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②开庭时,李法官对律师提出的非法证据排除的请求不予理睬。......
2023-08-04
环境行为必须进入法学的界域,才能最终实现法律对其的规制。所以无论“表达”取何种含义,环境行为的法律表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将环境行为与现存法律连接起来,以期为环境行为与法律建立联系。一旦作为工具的“法律”得以明确,那环境行为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简化为环境行为这一客体对象与现存实在法之间的关系。......
2023-08-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