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制之“理”则在于服从仪制所标识的等级秩序,其中“理不可为”者便是紊乱纲纪,以下犯上。若是军民没有管领好所养的牲畜,导致牲畜冲突了仪仗,失职守卫官军会被处以杖刑,而纵畜之家依照“不应为”重律处罚。可见“冲突仪仗”条所蕴含的具体之“理”是指,在圣驾出行之时,其余人等须避让不得冲撞冒犯。一旦违反回避规则,进入仪仗禁地范围,冲撞君主或可能造成对君主人身安全的威胁,就属于“法不可为”、“理不可为”。......
2023-08-12
传统中国社会强调三纲五常、长幼有序,利用血缘基石,建构出“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家族宗法结构,强调尊长、丈夫的绝对权威和强势的支配地位。与此相呼应的,则是逐步构造出与宗法社会结构相匹配的宗法伦理体系。从纵向的社会结构来说,君臣父子的关系是宗法伦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传统法调整的重点。反映在家族之中,就是父系血脉的尊卑伦常,反映在主仆之间,则是贵贱名分。乖丧伦常者为世人所不齿,也会受到律法的惩罚。先以《唐律疏议》中的“教令人告事虚”条为例:
诸教令人告,事虚应反坐,得实应赏,皆以告者为首,教令为从。
……
即教令人告缌麻以上亲,及部曲、奴婢告主者,各减告者罪一等;被教者,论如律。若教人告子孙者,各减所告罪一等。(虽诬亦同。)
疏议曰:其有教令人自告缌麻以上亲,或教人部曲、奴婢告主者,告实及诬,各减告者罪一等。其告缌麻以上亲,即尊者坐重,卑者坐轻;部曲、奴婢告主,皆绞。故云“各减告者罪一等”。“被教者,论如律”,谓被教告缌麻以上亲及告主,各得本罪。“若教人告子孙者”,告子孙本既无罪,“各减所告罪一等”,虽是死罪,亦减死处流。注云“虽诬亦同”,谓虽教诬告,亦减罪一等。既上条“祖父母、父母诬告子孙、外孙、子孙之妇妾及己之妾,各勿论”;此条但云“教人告子孙,各减所告罪一等”,既外孙以下,亦准“教令告子孙”法,减所告罪一等。教人部曲、奴婢告主期亲以下,虽无别理,亦合有罪:教告主期亲及外祖父母者,科“不应为重”;教告主大功以下、缌麻以上,科“不应为轻”。虽无正文,比例为允。[20]
虚构某人的犯罪事实,教令他人告发该人,属于教令人诬告他人。按律应当依所诬告的罪行坐罪。告发者为主犯,教令者为从犯。若教令人告发之事属实则应当嘉奖。而被告发者与告发者的身份关系,决定了所犯罪行的轻重。教令人告缌麻以上亲,及部曲、奴婢告主者,教人告子孙处罚各不相同,详见下表:
表3—2 《唐律疏议》“教令人告事虚”条罪刑详情表
若告发者与被告发者没有特殊的身份关系,那么,只有在诬告的情形下,才成立犯罪。告发者与教令者才会被反坐处罚。而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一旦就告发者与被告发者存在特殊的身份关系,那么罪行自然会比告发一般人更重。该条规范仍然是基于纲常伦理来规范不同身份关系的告发行为,设定轻重不同的罪刑处罚。根据律文规定,无论告发真实还是虚构的罪行,教令人告发亲属、子孙;教令部曲、奴婢告发主人,都要教令者的具体处罚须依从告发者的处罚而定。按照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教令人告发缌麻以上亲属的,不再以诬告须事虚为成立要件。只要产生了告发的行为,即便是告发真实罪行也会被科罪处罚。所告发的为尊长者,从重处罚;若所告发为卑幼者,从轻处罚。教人告子孙,如果是告发外孙以上子孙,与祖父母、父母自行诬告其子孙、外孙、子孙之妇妾及己之妾的行为一样,法律不予追究。若教令人告发外孙以下的子孙,减所告罪一等处罚。教令他人的部曲、奴婢告发主人期亲以下的亲属,也要处罚。“虽无别理”指的是虽然部曲、奴婢被教令告发的不是自己的期亲以下亲属,不属于教令告缌麻以上亲之理。但基于主仆名分的规制,部曲、奴婢若告发主人的期亲以下亲属,便是伦常的败坏,亦合有罪。因此部曲、奴婢被教告主人期亲及外祖父母者,依照“不应为”重律处罚;教告主人大功以下、缌麻以上亲属,依照“不应为”轻律处罚。虽然律文中没有正条规定,但是如此比照处罚才能克尽伦常之道,才是公允的。
有关中国古代“不应为”律研究的文章
仪制之“理”则在于服从仪制所标识的等级秩序,其中“理不可为”者便是紊乱纲纪,以下犯上。若是军民没有管领好所养的牲畜,导致牲畜冲突了仪仗,失职守卫官军会被处以杖刑,而纵畜之家依照“不应为”重律处罚。可见“冲突仪仗”条所蕴含的具体之“理”是指,在圣驾出行之时,其余人等须避让不得冲撞冒犯。一旦违反回避规则,进入仪仗禁地范围,冲撞君主或可能造成对君主人身安全的威胁,就属于“法不可为”、“理不可为”。......
2023-08-12
五道水村的姓氏较多,以徐姓、谭姓人口居多且聚居,九成为土家族,徐姓土家族身份应该是因为联姻和文化认同。后不知何故,刘杨二姓外迁,独留徐姓在此守护家园。但徐、刘、杨三姓仍视同一姓交往,这种友谊保持至今。五道水村山好、水好、空气好,其实最好的还是五道水的人。彭述成严格要求子女,不允许他们做坏事。村里多土医,一般轻伤、小病都会用几味草药医治。......
2023-10-19
按照唐君毅先生的论述,中国哲学史中的“理”之意涵共分为六义,分别是“文理之理”、“名理之理”、“空理之理”、“性理之理”、“事理之理”、“物理之理”。[1]而首要的“文理之理”便是礼治之理。《礼记·乐记》有云:“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儒家将礼治之理看作“制割大理”,荀子认为“礼义文理之理”乃是真正之理、大理。而后数千年之中,礼是天地之序,一直都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023-08-12
(一)丧仪之理“父为子纲”以孝道为中心。丧礼之“理”,主要是靠卑幼、妻子及其他亲属为死者守丧的礼仪、葬仪的礼治来体现的。如果闻丧之后,不举行丧礼哀悼,反而隐匿父母或丈夫之死讯者,即为“理不可为”,科以流刑发配两千里。除此之外,丧礼之“理”,不仅是服丧的形式性规则。若是心中并无真正的悲痛哀悼之情,在居丧期间做出违反丧制的行为,也属“理不可为”。......
2023-08-12
值得注意的是,沃尔顿家族的三位“富婆”全部位列榜单。沃尔玛家族基金是用山姆沃尔顿在沃尔玛的全部资产建立的。罗伯森把他自己放在一个沃尔顿家族与沃尔玛公司之间的纽带人物这一角色上。......
2023-11-27
孔子先世,见于《世本》、《孔子家语》、《史记·孔子世家》,及《左传》、《公羊传》等书,而《家语》尤详。故今序孔子先世,以《世本》为主,而参以《左传》、《公羊传》等。字句虽小异同,大抵皆据《世本》。湣公之子鲋祀弑炀公,以国与其兄,而授世子弗父何。孔子先世,多有名德,不独微子启之贤明也。《穀梁》谓孔父不称名,为先杀及故宋之义。孔父嘉既遇害,其子孙降为士,称孔氏。......
2023-11-21
跪在最前面的是拖雷寡妻唆鲁禾帖尼,她弯腰匐地,在曼妙的身体玄衣的包裹下,丰腴的脊背呈现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四弟拖雷被自己鸩杀后,拖雷家族便像一群失去领头羊的羊群,显得凌乱不堪,但愿唆鲁禾帖尼能担当起领头羊的重任,带领拖雷家族成员走出困境。唆鲁禾帖尼在前面侧身引路,窝阔台汗和诸王紧随其后,穿过匍匐在地的众人。唆鲁禾帖尼带领着诸子祭酒、号啕大哭。......
2023-09-19
道家则相反,他们主张平等的伦理观念,在“物我齐一”的哲学观念的指导下,提出人格平等、贵贱平等、贫富平等的思想,对儒家伦理思想形成有力的反制。慈善事业的发展,有赖于全社会形成众生平等的伦理关怀意识。清代荆门知府王庭桢在《义塾记》中提出“贵贱莫不有学”的思想,就体现了这种众生平等的伦理关怀。平等接受教育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众生平等的伦理关怀。......
2023-08-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