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笔者的研究和实际教学经验的总结,在运用“四次构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应遵循民主性原则、主动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探究性原则。在“四次构图”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只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替代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2023-08-12
“四次构图”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安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其中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探究—迁移—评价”四个环节。对“四次构图”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阐述如下。
(一)课前预习——第一次构图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学三维目标、教材和教学对象进行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知识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或过程相关的知识内容。在教师确定该课主题后,教师可以绘制引导学生预习的思维导图,把重点、难点标出来,以指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阅读教材并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把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标记出来,借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第一次构图,本次构图可以探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初步建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重点讲解学生在第一次构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
(二)问题探究——第二次构图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绘制(或在课堂上重新绘制)的思维导图对已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回顾,也可适当地延伸与扩展,目的是启动旧认知结构。这样,既可巩固旧图式结构,又有利于吸收新信息。然后,利用思维导图设置问题情境导入课题,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根据奥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产生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利用思维导图中的可视化元素进行情境创设,可有效地避免学习者受困于抽象的问题、深奥的原理和枯燥的知识,把这些内容变得更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从而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学生经过问题探究,对本节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再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第二次构图。本次构图主要是在第一次构图的基础上进行首次完善与修正,从而解决在第一构图中遇到的部分问题或疑惑。
(三)知识迁移——第三次构图
在学生已经完成本节主题的基本知识框架建构的基础上,教师接着分析、讲解例题,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当然,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学生从知识运用中对本课知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讨论,进行第三次构图。本次构图是在前两次构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再次完善与修改。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其实就是小组成员间的一次头脑风暴,大家把各自的第二次构图拿出来互相讨论与完善,把模糊的知识脉络理顺,找到未能理解的部分,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但又不会过分盲从,能批判性地看待问题。最后,每个小组把组员的共识以及教师的建议形成相应的小组思维导图作品,向其他小组汇报和展示,并对其展开评价与自我评价。
(四)课后反思——第四次构图
杜威曾经说过:“反思使我们对经验进行批判性、多种的、公开的考查,使我们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联系起来,构建一种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验相互联系的网络,而且这种经验具有回归性,即这种经验一旦形成,可以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课后教师与学生都应该进行总结与反思。教师应该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并对教学过程中有遗漏的部分或未能达成目标的地方进行反思与改善,以进一步改进教学。学生也应该总结自己的课堂收获,并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应该改善的地方,然后再进行第四次构图,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从而真正实现有意义、有效和高效的学习。
有关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文章
根据笔者的研究和实际教学经验的总结,在运用“四次构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应遵循民主性原则、主动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探究性原则。在“四次构图”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只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替代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2023-08-12
在“四次构图”教学模式中,确定目标、选取主体要素、构造图形、分层布局等环节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内容灌输者,而是一个引导者、辅助者。(三)有利于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四次构图”教学模式中的信息组织形式是结构性的,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四次构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全方位地理解这些知识,进而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2023-08-12
(一)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含义分层次教学模式是将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给予不同的教学,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相适应、着眼于学生分层提高的教学模式。......
2023-08-12
当今教育家们较一致的看法是:数学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数学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既然教学方法是以儿童的学习规律为依据,以学生学习规律为依据选择的教学内容,就自然成了教学方法的依据。因此,一般而言,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反之,教学方法一旦选定之后,却并不仅仅是被动的,会对教学内容产生重大的反作用。......
2023-08-12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有难度的数学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内容,教师要学会优化相关的教学结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更加细致化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搭建起合作探讨学习知识的桥梁,激发高中生的求知欲,进而推动高中数学学习的效率。......
2023-08-12
传统的数学教材与教法过于偏重形式,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忽视数学灵感和创造性,过于偏重演绎论证的训练。在当前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进程中,应该对诸如数学实验等非逻辑化的数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给予重新认识,注重实验、直觉、形象思维等非逻辑地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实际的数学教学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023-08-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2023-08-1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促进了数学教师本身的成长,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空间。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变化,这对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从课前准备、教学内容的安排、数学活动的组织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需要重新设定。在教学活动中,主要的工作有以下六项。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组织教学可参照如下。......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