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课讲解方面的应用设计—《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成果

新课讲解方面的应用设计—《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成果

【摘要】:(一)思维导图在新课导入方面的应用设计及优势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能持续1—1.5分钟左右,并且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与人的年龄、身体情况、外界干扰信号的强弱等因素有关。比如,在新课讲解时,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中,图6-1是指数与指数函数新课导入的教学设计。(二)思维导图在知识讲解方面的应用设计及优势数系的引入与复数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其涵盖的内容相对简单,1—2个课时就可以讲完。

课堂是教师传授新知的地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会教师的讲授内容,这些无疑是所有教师的职责和愿望所在。但是,很多数学教师往往只注重传授知识内容,而忽略了高中生的情感体验。自律性较强的高中生也许可以听完整节课的内容,但是对于自律性相对较弱的高中生而言,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一)思维导图在新课导入方面的应用设计及优势

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能持续1—1.5分钟左右,并且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与人的年龄、身体情况、外界干扰信号的强弱等因素有关。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正处于适合学习的阶段,在没有外界强烈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一般可持续15分钟左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把重要的知识点讲解放在每节课的前15分钟,尽量在高中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段内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黄金15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比如,在新课讲解时,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中,图6-1是指数与指数函数新课导入的教学设计。

图6-1 “指数与指数函数”思维导图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先对指数进行复习,进而引出指数函数,这样相对直接,高中生能够从已学的知识中找到对应的概念,便于高中生在后续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但是,高中生单纯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对知识加以理解和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强,虽然这种导入方式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很难引起高中生的注意,也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思维导图导入法中,教师没有直接讲授本节课的内容,而是发放了印有指数和指数函数的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教师对所发放的思维导图加以说明,以指导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高中生也可以通过自己对指数的记忆来完善这张思维导图,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从调查反馈中笔者发现,高中生在填写这张思维导图时,多数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并对自己得出的结果进行解释说明,同伴之间也能够指出其中的对错,学习气氛浓厚。对比两种教学模式,不难得出以下两方面结论:

第一,两种教学模式都是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导入教学。在讲解指数函数时,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指数的相关概念,从而引出与指数函数相关的知识点。两种方式都是从以往的知识结构出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新的知识。这两种导入方式都避免了在直接导入时高中生畏难心理的产生。

第二,从高中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思维导图导入法更能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授教学内容,板书演示推导过程。在此期间,高中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将降低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而思维导图导入法让高中生参与到教学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索指数与指数函数的关联。这种“获得性”的经验比“听取性”的经验记得更牢固一些。另外,传统导入法在后续讲解指数函数的图像时,会跟随之前的思路,由教师进行推导、绘制。

(二)思维导图在知识讲解方面的应用设计及优势

数系的引入与复数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其涵盖的内容相对简单,1—2个课时就可以讲完。这部分的重点是对复数进行分母实数化,高中生在计算时常与实数系计算法则混淆,从而导致计算失误情况的发生。例如,在日常学习中,高中生计算失误最多的是除法法则,思维导图中对除法法则标注分母实数化,在做除法运算时首先要将分母实数化,这样就可以提醒高中生注意这里,以避免错误出现的可能性。

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模式在本节课中是可以单独应用的,也可以结合其他教学模式一起使用,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中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