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实践研究成果

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实践研究成果

【摘要】: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自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这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教学重活动、重合作、重实践、重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自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有人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比如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进行有效的研究,就要求作为“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是有差距的。再比如,新课程标准不仅有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还增加了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每一阶段都有具体要求,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呢?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将传授的知识格式化、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能按知识的逻辑序列比较系统地接受课本知识,而且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按教师的意图展开的,即使偏离也会被教师迅速纠正,这有助于教师实现预设的教学计划。但是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付出的精力主要用于消化理解教师所讲,学生头脑中复制的是教师的思想和语言,因此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这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教学重活动、重合作、重实践、重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而在探究式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呢?很显然,教师重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观察与实验、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积极思考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