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行为的要求

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行为的要求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及其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和教学后的反思。新课程标准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这六种学生: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缺陷的学生、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也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如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标准强调帮助和引导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的现代学习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递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那么,教师的教如何促进学生的学呢?

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搜寻和利用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提高自我意识。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立刻指明方向,而是引导他去辨别方向;引导还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停滞不前时,教师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唤起其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前进。

(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标准强调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及其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和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之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并与学生家长沟通与配合。新课程标准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有三个重点。第一,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第二,要与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第三,要在教育要求和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