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实践: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的谐调统一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实践: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的谐调统一

【摘要】:学生的学习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现代数学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境和谐统一的轨道。《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在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中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这一点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突出数学的人文价值,正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一个突出特点。

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以促进学生的品性人格的发展和数学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的谐调统一发展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传统的数学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数学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数学教学活动困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现代数学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境和谐统一的轨道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色就是明确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列为课程目标,并且对它们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这克服了过去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技能、能力的培养。而将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视为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副产品的状况。“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这一纲领明确地把四个方面的目标并列起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就是这个观念的一个集中体现。

《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在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中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这一点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把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一个基本理念融入课程目标、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设等中。突出数学的人文价值,正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一个突出特点。把数学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要求放入课程内容中,要求把数学的文化价值渗透到课程内容中,课程设置了数学文化、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的学习活动,并分别对它们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学习活动被安排在适当的模块中,并设立了“数学史选讲”等专题选修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历史的发展、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作用、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数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