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有难度的数学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内容,教师要学会优化相关的教学结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更加细致化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搭建起合作探讨学习知识的桥梁,激发高中生的求知欲,进而推动高中数学学习的效率。......
2023-08-12
(一)依据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不仅具有一般学科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作为数学活动结果,数学的结构逻辑严谨,数学的内容形式化抽象,数学的语言精确、简洁、通用;作为数学活动过程,数学则是非严谨的数学思维与严谨的数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数学的逻辑严谨是逐步达到的,数学的抽象又有各种不同层次,并且每一层次的抽象都离不开赖以抽象的具体素材,数学的语言也是逐步达到精确、简洁、通用的。因此,数学教学不只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抽象,学会一些抽象的方法,还应该给学生设计各种具体模型,作为相应的数学概念的解释;不能只是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结论(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更不能只满足数学事实的自然语言的表达,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它转化为精确、简洁的数学语言。所以,数学教学原则应当突出反映这些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
(二)依据数学教学目的
数学教学为教学目的服务,因而教学原则的制定应根据教学目的而确定,这就是数学教学原则的目的性要求。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对教学目的有不同的要求。另外,教学目的体现了社会经济变化发展的需要。我国新的数学教学目的“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原则必须反映数学教学的目的发展变化,体现新时代的要求。[2]
(三)依赖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数学教学原则的制定依赖于人类对数学教学规律的客观认识。数学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之间既联系密切,又有明显区别。从因果关系来说,教学规律是因,教学原则是果。人们必须探索出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然后才能按照教学规律制定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书中,曾把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逐条对应地列出来,鲜明地显示了这种因果关系。从从属关系来说,教学原则服从于教学规律的指导。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制约、指导着教学原则的制定。教学规律系统地指导着已制定出的各个教学原则,使两者之间有着复杂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从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共性来说,两者都是主客观的某种结合。事实上,教学规律虽然应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认识它时不可避免地会有主观参与作用(例如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有多种理论就是如此),因此实际表述成教学原理又是主客观的某种结合。另一方面,教学原则虽然是主观制定的,但如果在制定时又正确地依据了对教学规律的客观认识,那么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主客观的结合。
(四)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斯宾塞认为,教学应该遵循心理规律,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成功的数学教学以对数学学习规律的深刻理解为基础。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建立在已有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数学学习应当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此外,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等都是数学教学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原则的制定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数学学习的规律。
有关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文章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有难度的数学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内容,教师要学会优化相关的教学结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更加细致化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搭建起合作探讨学习知识的桥梁,激发高中生的求知欲,进而推动高中数学学习的效率。......
2023-08-12
传统的数学教材与教法过于偏重形式,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忽视数学灵感和创造性,过于偏重演绎论证的训练。在当前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进程中,应该对诸如数学实验等非逻辑化的数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给予重新认识,注重实验、直觉、形象思维等非逻辑地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实际的数学教学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023-08-12
当今教育家们较一致的看法是:数学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数学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既然教学方法是以儿童的学习规律为依据,以学生学习规律为依据选择的教学内容,就自然成了教学方法的依据。因此,一般而言,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反之,教学方法一旦选定之后,却并不仅仅是被动的,会对教学内容产生重大的反作用。......
2023-08-12
从理论上讲,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力求整合统一,但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而言,它要求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而又实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是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型。(四)借鉴与创新相统一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内容仍是构建新型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所必需的。......
2023-08-12
因此,确定数学教学方法就离不开作为其表现载体的教学内容这一因素,否则就容易产生“为方法而方法”或生搬硬套某种方法的现象。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书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知方法上的主要缺点,并据此指导,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四)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也是确定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的因素。......
2023-08-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2023-08-12
在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历史悠久,因此被人们称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体态语包括手势、身势、表情、眼神等,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所以,它也是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侧重于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能力培养的课题,在教学时宜采用讲练结合法。......
2023-08-1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促进了数学教师本身的成长,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空间。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变化,这对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从课前准备、教学内容的安排、数学活动的组织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需要重新设定。在教学活动中,主要的工作有以下六项。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组织教学可参照如下。......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