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培训”成为培训者们探究和实践的培训模式和理念,期望创造平等、自由的平台,让学习者在宽松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学习并实现思维的变革。其实,对话式培训由来已久。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将对话视为一种教育原则,明确提出了对话教育思想。......
2023-08-12
对话式网络教研从不同工具、功能、视角和互动关系,探索出不同的网络教研模式:以参与者学习方式区分,主要包括资源学习、观察学习、案例学习、经验反思、研究学习等;以网络工具功能定位,可分为即时对话工具、调查问卷工具、直播互动工具、社区论坛工具等。不同网络对话工具对研训活动的支持效果不同,有的网络工具在线交流便捷,易于即时参与对话,如QQ群、微信群;有的工具融合视频直播与交流,丰富对话方式,如UMU互动平台、QQ直播、钉钉直播(视频会议)等;有的具备实施调查反馈,如UMU、钉钉、问卷星等;有的资源归类收集功能强大,方便论坛研讨,如宜宾市智慧教育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网站服务;有的具备强大的移动终端应用,如一些 APP应用,更方便网络教研在线交流。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朝着越来越宽带化的方向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将走向真正的移动信息时代,移动终端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为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平台,“随时随地”的网络教研将成为可能。
对话式网络教研载体工具选择,在对话式网络教研模式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在线即时性强大的工具,能大大提升对话式网络教研现场感,增强活动主体现场参与意识,在“互动、生成”方面具有现场效果,而以网络资源信息提供为主的资源网,交互形式以资源交流和主题研讨为主,参与者往往习惯浏览网页、上传下载资源和网上留言等,“对话”的延时性比较突出,“对话”的呈现方式以关注的资源信息为载体,遂以共享互通为主。不同工具应用条件下的“对话式网络教研”各有利弊和长短。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现研训任务时,常常需要多种网络工具兼顾并用,取长补短,以达到对话式网络教研最佳效果和研训目的。
网络社区模式下的对话式网络教研,是在网络社区条件下增强对话交互,共同创设交互情境,平等参与网上交流,增强社区沟通合作,构建开放的、生成性的、充满生命力的对话式研训网络教研模式,提高教师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研训的兴趣,为教师培训注入生机。同时,对话式网络教研实现了教师培训范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培训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促进学校网络平台的特色教育发展。
【案例】“基于网络社区的历史学科”对话式研训
翠屏区历史学科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史苑探索”历史教学专题社区,开展基于网络社区的历史学科对话式研训,积极推动区域学科研训活动线上线下的“交互”与“对话”。
“交互”是互联网人机联系的表达方式,“对话”是学科研训活动的交流语境。“史苑探索”社区在建设过程中,通过“交互共进”推动社区小组文化建设,注重平台氛围营造,把握“虚实结合”的社区小组特点,以网下(线下)活动带动网上(线上)交流,使得经常性的社区小组互动的历史教研组和历史老师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社区网上和网下(线上线下)活动的开展(见图 1),不仅吸引更多区内外老师对社区的关注,也促进了社区资源的生成。“社区小组”力量丰富着社区活动,充实着社区的资源,也使社区各种资源得以再生利用,社区功能建设不断完善。
图1 历史学科基于网络社区的对话式研训“双线联动”模式图
翠屏区历史学科基于网络社区的历史学科对话式研训,探索以“双平台+双线”为载体,增强线上与线下黏合度,提升对话参与性,并在多维对话中探索对话式网络教研工作新模式(见图 2)。基于网络社区的历史学科对话式研训,以对话的方式,重视线下现场活动和线上社区活动两个活动场,努力打通现实和虚拟两个空间,紧密联系学科研训与学科教师,让历史研训更好地运用两个活动场,服务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使“网络教研”发展思路扎实落地。
图2 网络社区对话研训工作模式
为了回应教师既要看到课例,又想达到更多信息沟通交流的需求,我们在2018年10月30日下午召开的以“对话初高中衔接”为主题的全区研训活动中,再一次尝试在学科对话式研训中进行动态调整。
活动之前,教研员在史苑探索社区建立专题话题交流帖,明确此次活动的主题和任务。为了有效“生成课堂案例”做准备,我们首先在初高中“同题课堂教学”选题上分别征求宜宾四中初高中历史组老师们的意见,决定以初中八年级统编教材新增设的一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和高一年级必修一《辛亥革命》为主题。
与此同时,我们在史苑探索专题教育社区开设了“对话初高中衔接问题”交流专题帖,明确了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聚焦话题,我们还尝试运用“基于ORID焦点技术的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并将此技术应用方法提前向老师们介绍,分享到学科QQ群,辅导大家记录观课感受。在观课议课对话交流现场,围绕“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来自四中初中部的廖超老师和四中高中部的叶卉老师分别献课,为与会初高中老师们呈现了两节精彩的课堂案例。这两节课,需要初中和高中老师认真做好“观察记录”,这是“生成课堂案例”的第一步。从活动案例记录情况看,我们发出记录表 70余份,收回 69份。其中,能够完整记录的观察表有 48份,我们已经选出更优秀的 30余份记录拍照上传到专题帖。
在课后“对话观课议课”环节,由现场对话活动主持人将初高中历史老师随机分组,确保初中、高中老师和不同学校的老师混合编组。这样形成的六个组,每个组十余人。此环节需要分三步完成:第一步,组内成员在随机产生的组长带领下,交流自己记录情况。只要求说自己记录的最佳“时间切片”,为方便老师们理解,我们将“时间切片”解读为“课堂某个时间点上发生的教学现象”。第二步,从组内最关注的“时间切片”中,两节课各选取一两个,再探讨“事件的意义、目的、价值”,即“诠释性记录”。第三步,通过记录这些感受老师的解读,分享他们的“决定性记录”,即事件对自己的启示、更好的技术介入方法或行动方案,以及“我打算怎么做”。这三步,在现场主持人的提示下逐一完成。
在“聚焦小组议题”环节,按照主持人的要求,各小组组长只需要将小组内最为关注的初中和高中“时间切片”和大家关注的原因向全体老师展示。六个小组,十二个关注点,有不同、有相同,当然也会有相似或交叉。怎么去认识和解读呢?进入“回应现场关切”环节,主持人先将大家最集中的关注点,初中一个,高中一个,抛给献课的老师,请他们谈谈自己的“原设计”。两位老师从自己设计的角度,回答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之后,主持人请参与了这次活动公开课“磨课”的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最后,主持人进一步介绍了这次活动的流程、目标和意义,结合活动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并要求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网络交流中,继续围绕“初高中衔接”话题展开探讨。
有关对话式研训:教研转型新走向的文章
“对话式培训”成为培训者们探究和实践的培训模式和理念,期望创造平等、自由的平台,让学习者在宽松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学习并实现思维的变革。其实,对话式培训由来已久。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将对话视为一种教育原则,明确提出了对话教育思想。......
2023-08-12
在对话式研训的探索与实践中,宜宾市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形成了“六环节、三策略、三工具、五模式”的对话式研训的操作模式。在“开发培训资源、降低培训重心、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的工作思路引领下,宜宾市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在实践中创新性地探索,形成了“对话式研训”的操作路径。对话式研训是一个逐级递进、逐层深入的螺旋上升过程。......
2023-08-12
平等对话并不意味着培训者的主导作用可以缺失。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培训者要精心设计研训话题、营造良好的对话环境、设计对话过程和对话方式,在对话中维护话题并引导对话不断深入,不断促进新的意义生成。......
2023-08-12
对话式研训以“研训一体”为基本理念,主张以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为主线,从中生成研训话题,将行动研究、反思实践与培训活动融为一体,在多方、多向、多维的对话中整合理论观点与实践经验,生成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2023-08-12
(一)对话式研训的现状分析1.对对话式研训的认识模糊一是教师对“对话”“对话式教学”“对话式培训”“对话式研修”等相关概念及其内容的了解与认知度均不高,均低于50%,经常参加对话式研修的仅占10.94%。......
2023-08-12
双重世界是布伯对话理论的哲学根基。而学生在对话教学中可以尽情地舒展生命、在师生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而彰显出生命的活力,达成自我实现的需要。(四)教育学基础《论语》中,孔子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应该是我国早期对话教学实施的典范。苏格拉底认为透过对话可使学生澄清自己的理念、想法,使谈论的课题清晰。这就为“对话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基础。......
2023-08-12
为此,我们需要确定对话的条件,并在过程中维护对话式网络教研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要积极采取策略,推动对话式网络研训活动向好的方向发展。对话式研训网络平台通过增强活动吸引力、网络平台黏合度,提升线上与线下对话融合效应,双线联动,促进活动参与者积极反思。社区延时对话是网络社区的常态。......
2023-08-12
我们经过近两年的对话式研训实践,区内外参训教师累计4500余人。现阶段,参训教师对“对话式研训”及其理论的认知均值已提升至81.20,对话式研训的总体满意度均值高达93.01。此外,通过对话式研训的带动,教师更加注重自我学习。......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