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网络教研形成与发展:对话式研训新走向

网络教研形成与发展:对话式研训新走向

【摘要】:2005 年,教育部提出:“不断提高教师在网络条件下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应用的能力,开展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网络教研在全国各层级主管部门指导下的实践。网络教研的根本目的是发挥网络优势,促进共享发展。

2005 年,教育部提出:“不断提高教师在网络条件下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应用的能力,开展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2012 年 9 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这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网络教研在全国各层级主管部门指导下的实践。

2013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各地要积极推进教师网络研训社区建设,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训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开展区域间教师网上协同研训,促进教师同行交流”。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再次肯定了“网络教研”方式的积极作用,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

网络教研的根本目的是发挥网络优势,促进共享发展。2020 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中专门就“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强调要“强化教师研训和教研支撑,增强应用能力”,重点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教师“三个课堂”应用的基础能力。

网络教研在新教师入职培训、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骨干教师提升培训、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等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部在“国培计划”有关项目实施指南中,要求把“工作坊研修贯穿培训全程”,要“灵活运用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学习共同体,开展网络研修;参训学员在返岗实践阶段,以工作坊为平台展示研究,与团队成员分享经验与困惑”“导师带教贯穿培训全程:导师利用工作坊,引领坊员开展合作学习;线上答疑解惑,线下现场问诊,指导教学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