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话式研训不仅适用于区级教师培训活动,在学科教学研训活动中也得到了普遍应用。(一)应用的研训活动内容教师对话式研训可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课题研究中都进行应用。为化解这一难题,改变依靠行政命令强行推行的做法,2018年 11月29日,我校开展了一场以“初中数学分层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为主题的对话式研训活动。(二)研训对象:宜宾市五中数学骨干教师、中层管理人员和片区学校部分数学教师共25人。......
2023-08-12
(一)对话模式的运用
教师对话式研训的基本模式“实践问题—研训话题—思维碰撞—视域融合—策略生成—行为改善”在学科教学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同时还可根据活动主题内容等情况的不同而在部分环节增加一些小环节,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产生一些变式,让模式变得更丰富、更灵活。一是对学科技能性主题研训活动,可增加活动体验环节。在活动体验中,教师切实体会到学生在活动中的技能掌握难点、关键点等,再指导学生掌握技能的教学策略。二是对上课、说课等学科教学的研训活动,可增加观摩课堂或观摩教学视频的小环节。在观摩时,教师能很快地进入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能更快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教师对话式研训模式中每个环节的实施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灵活多样的操作方法。例如,“实践问题”必须是教师在学科教育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而搜集“实践问题”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一是观察法,如研训活动组织者平时的观察积累;二是反思法,即参培教师平时反思积累的问题;三是聊天法,即参培教师间或参培教师与活动组织者间,或活动组织者与其他同行间聊天时搜集到的问题;四是任务布置法,如活动开展前一段时间让参培教师每个提出一至三个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五是问题头脑风暴法,让参培教师每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写出若干个问题,再进行梳理。“研训话题”要尽量聚集,同时具有开放性,可议性;“思维碰撞”要真正产生,对话中有互动,生成的策略才更丰富更精练;“视域融合”要尽量有多视域的融合,对于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学科通识性内容的研训可以是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科的人员参与;“策略生成”通过提炼,力求让策略凝练更具可操作性;活动后策略的运用任务并对此进行评价,“行为改善”才会真的发生。
(二)对话工具的选用
在教师对话式研训活动中,组织者可根据研训主题和参与教师对对话式研训的熟悉程度,以及对话的不同活动环节,灵活选用不同的对话工具:在破冰环节,对互不相识的组员,可使用“NLP”相互认识;对相互熟悉的组员,则可进行一些具有肢体接触的游戏活动,采用课堂教学研训对话式研训活动,在教学现场或视频观摩环节,可用表格进行焦点观察;在组内对话时,可使用“话语权杖”,保证人人都能发言和认真倾听;在组内或组间质疑的环节,可用“质疑风暴法”;在参培教师对对话工具比较陌生或不熟练时,在对话式研训的活动过程中要渗透对“工具”使用的指导。
(三)对话策略的运用
在教师对话式研训中,有一些策略是贯穿在对话的多个环节中的,比如对话的维护、情境的创设等就是如此。对话研训每一个环节向前推进都有很多策略和具体的方法。有些策略需要特别注意,应用得好,活动开展就顺利;否则,就可能出现很多种不可控的因素,导致对话效果不佳。
“情境创设”有物理的环境创设,如研训场地的精心布置、对话材料的充分准备;有心理的情境创设,如研训开始前的破冰活动,研训过程中的音乐引入、语言引导、评价激励等。活动的组织者要在物理和心理两方面进行环境创设,对话才具有“温度”和“热度”。
“对话维护”做得好,对话内容就集中;对话维护做得不好,对话就容易“跑题”“偏题”。主持人和小组长在对话维护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组员、观察员也可进行对话维护。当发言者东拉西扯时,主持人要及时提醒;当发言的内容范围宽泛化或窄化时,主持人要及时引导;当发言者“开不了口”时,主持人可进行引导和示范;当发言有一定亮点时,主持人可进行表扬……
“思维外显”是实现思维碰撞与视域融合的必要条件。思维碰撞不是一个具体的活动环节,而是思维的活动状态。它是内隐的,是看不见的,但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让思维可视化,即思维外显。例如,独立思考时的记录,小组制作思维导图式的海报,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全班交流时的表达与点评、质疑、答疑等都让思维外显了。在专家点评、材料阅读的活动中,融汇着思维的外显、汇聚、重组,从而实现思维碰撞与视域融合,让对话具有广度和深度、高度。
“方案再生”的落实才能让对话的成果发挥作用,让对话的效果真正显现出来。有了再生的方案,还得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并在实施后进行反思评价,才能实现教育教学行为一次又一次循环往复的改善。
“实践反思”的应用。对话式研训需要组织者对教师对话模型进行深入的理解、内化,理解、用好对话的模式,能用、活用对话的工具,用好对话的策略,才能让“对话”在真正的民主平等下进行,实现对话中的互动与生成。为此,组织者要加强模型本身的理论学习,加深理解;加强对话的实践应用,并在实践后紧密结合模型进行反思,反思后再进行新的实践。这样,如此循环往复,方能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使研究不断深化。
有关对话式研训:教研转型新走向的文章
教师对话式研训不仅适用于区级教师培训活动,在学科教学研训活动中也得到了普遍应用。(一)应用的研训活动内容教师对话式研训可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课题研究中都进行应用。为化解这一难题,改变依靠行政命令强行推行的做法,2018年 11月29日,我校开展了一场以“初中数学分层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为主题的对话式研训活动。(二)研训对象:宜宾市五中数学骨干教师、中层管理人员和片区学校部分数学教师共25人。......
2023-08-12
对话式研训以“研训一体”为基本理念,主张以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为主线,从中生成研训话题,将行动研究、反思实践与培训活动融为一体,在多方、多向、多维的对话中整合理论观点与实践经验,生成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2023-08-12
(一)对话式研训的现状分析1.对对话式研训的认识模糊一是教师对“对话”“对话式教学”“对话式培训”“对话式研修”等相关概念及其内容的了解与认知度均不高,均低于50%,经常参加对话式研修的仅占10.94%。......
2023-08-12
“对话式培训”成为培训者们探究和实践的培训模式和理念,期望创造平等、自由的平台,让学习者在宽松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学习并实现思维的变革。其实,对话式培训由来已久。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将对话视为一种教育原则,明确提出了对话教育思想。......
2023-08-12
双重世界是布伯对话理论的哲学根基。而学生在对话教学中可以尽情地舒展生命、在师生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而彰显出生命的活力,达成自我实现的需要。(四)教育学基础《论语》中,孔子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应该是我国早期对话教学实施的典范。苏格拉底认为透过对话可使学生澄清自己的理念、想法,使谈论的课题清晰。这就为“对话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基础。......
2023-08-12
平等对话并不意味着培训者的主导作用可以缺失。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培训者要精心设计研训话题、营造良好的对话环境、设计对话过程和对话方式,在对话中维护话题并引导对话不断深入,不断促进新的意义生成。......
2023-08-12
对话式网络教研载体工具选择,在对话式网络教研模式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不同工具应用条件下的“对话式网络教研”各有利弊和长短。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现研训任务时,常常需要多种网络工具兼顾并用,取长补短,以达到对话式网络教研最佳效果和研训目的。同时,对话式网络教研实现了教师培训范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培训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促进学校网络平台的特色教育发展。......
2023-08-12
在对话式研训的探索与实践中,宜宾市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形成了“六环节、三策略、三工具、五模式”的对话式研训的操作模式。在“开发培训资源、降低培训重心、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的工作思路引领下,宜宾市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在实践中创新性地探索,形成了“对话式研训”的操作路径。对话式研训是一个逐级递进、逐层深入的螺旋上升过程。......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