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第六环节推进策略:转型为对话式研训

第六环节推进策略:转型为对话式研训

【摘要】:翠屏区棠湖外国语学校祝翠、叙州区育才中学任蓉蓉两位老师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上了两节研讨课,课题分别为“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的应用”。

1.行为评估

对话参与者或对话研训组织者在对话参与者运用新策略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新策略实施行为进行的有目的的记录与评估活动。

2.策略反思

对话参与者或对话研训组织者对新策略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中的可行性、优劣势进行客观的记录与思考。

3.问题重整

对话参与者或对话研训组织者对新策略实施过程中呈现的新问题进行梳理、记录以形成新的实践问题供下一轮对话研训参考使用。

【案例】翠屏区初中数学教师对话式研训的策略生成

(一)研训主题:初中数学定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二)研训目标:聚焦初中数学定理教学有效策略,分析学生学习数学定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提出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困惑,探讨提高数学定理教学有效性具体途径、策略。

(三)研训对象:翠屏区24名、叙州区12名八年级数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

(四)研训时间:2018年11月16日8:20—12:00。

(五)研训地点:翠屏区棠湖外国语学校

(六)引入工具及材料准备:ORID焦点技术、读书摘录技术、世界咖啡、话语权杖、便利贴、分组活动技术;ORID焦点技术的课堂观察记录表(修改版)、大白纸、便利贴、马克笔、读书摘记卡、组牌等若干,宣传海报。

(七)研训流程。

1.研训前置任务。

让参训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围绕以下问题查阅资料、思考并填好读书摘记卡然后带到研训活动现场:您的学生在数学定理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您在数学定理教学中存在哪些困惑?您认为定理教学的完整流程是什么?您认为数学定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分别是什么?您在数学定理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有哪些有效策略?

2.研训活动过程。

(1)翠屏区棠湖外国语学校祝翠、叙州区育才中学任蓉蓉两位老师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上了两节研讨课,课题分别为“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的应用”。(2)第一轮汇谈:研训对话,思维碰撞。教师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及同课异构课例,围绕学生在定理学习中突出问题及教师在教学中疑惑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组内充分交流;组长组织总结梳理并推选代表展示。(3)第二轮汇谈:视域融合,策略生成。各组组员根据前两轮交流并结合 4 个问题再次发表自己观点;全组分工合作提取主要信息、摘要关键词、整理观点,并呈现在大白纸上,制作展示海报;整组上台展示,展示交流初中数学定理教学流程与有效策略。(4)活动观察员代表——区师培中心中学数学研训员张森林老师就此次对话式研训活动进行小结,肯定老师们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与讨论,提出了对话题维护、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建议。(5)宜宾学院刘维鸿教授对此次活动进行点评:此次活动对话以学员为主,充分的预设带来丰盛的生成;培训者、被培训者角色转变,达到了认识数学定理教学的流程和有效策略的目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变。(6)翠屏区师培中心副主任徐斌对活动做总结,希望以问题为导向的对话式研训能够在以后的学校教研工作中得到广泛使用,翠屏教育借助对话式平台,在数学教研活动的道路上不断求索

(八)研训成果。

1.数学学科对话式研训开展应针对数学学科特点、数学老师实际情况,选择性、创造性地运用总课题对话模式,灵活地设计对话环节和使用工具;数学教师应在数学学科对话式研训活动中向参训教师呈现知识从发生到应用的完整过程,体现了教学中的整体化策略。

2.教师备课应考虑每节课应承担的任务、目标从而选择内容与方法,教师须有整体知识框架,从整体去考虑每节课的具体实施,及整体化策略。

3.教师应创设蕴含该定理本质问题的情景,从问题中抽出基本模型,引导学生猜想相关数量、位置等关系,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去验证结论,接着多角度证明结论,然后再对定理多角度分析与表达,最后以问题为载体应用定理。

4.突破定理教学重难点策略。(1)情景化策略。通过创设有效的情景,找到课堂的知识入口,激发学生求知欲。(2)信息化融入课堂策略:在定理教学中引用优质的图片、微课视频、音频等可以让抽象的定理变得直观,教学过程更加有效,对于提高定理教学效率,突破定理教学难点和重点作用大。(3)整体化教学策略。定理教学应注重定理的整体过程,应在定理教学过程中统筹考虑每节课应完成的任务,界限明晰但联系紧密。(4)分层教学策略:定理教学重点对所用学生都是重点,但不同层次学生难点不同,所以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设计不同问题包括应用问题,让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收获。

(九)研训反思。

这次研训活动在借鉴其他学科对话式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数学学科特点、教师情况,活动前做了充分准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课题组下面就研训活动存在问题进行梳理:

1.部分参训老师因工作繁忙,前置问题未思考或未充分思考和查阅资料,导致讨论过程中对问题认识不够深入。

2.组长前期培训不够,导致组长对研训活动主题、程序、规则等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对话过程中出现跑题,组内任务不够明确等情况。

3.对话活动中各种工具使用的意义未做说明,规则强调不够,导致部分教师对读书摘录卡、ORID 焦点技术的课堂观察记表、话语权杖的使用不到位,少部分教师在活动中未使用工具。

(十)改进建议。

1.活动前,组织者应在提前收集参训教师信息基础上,及时建立沟通联系机制,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前置任务对活动的重要性,并建立活动评价规则等,促使教师保质保量完成前置任务。

2.进一步重视组长前期培训。培训不仅仅要以说明方式,应从细节出发,用多种方式让组长明确活动主题、理解规则、理解工具的意义及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让组长进一步培训组员。

3.在活动中应注意把控好时间与流程,把握好介入时机,明确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同时设置、限定并把握好最终的完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