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训话题的中级形态及提炼方法

研训话题的中级形态及提炼方法

【摘要】:实践问题通过整理思考后成为研训话题的中级形态,同时为研训人员进行问题研究提供了基础。因此,研训话题的中级形态可以使研究者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这就需要主研人员对研训话题的中级形态进行提炼,给参加研训活动的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要求。因此,研训话题的高级形态具有预设性、研究性、情境性、操作性等特点。

模型中的“研训话题”特指对话式研训培训者在教师的实践问题中萃取出的、具有一定共同性的、有碍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可供参训者共同研讨的研训主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教师实际需求,培训者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主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每次活动,组织者要以课程改革或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和教育创新能力为目的,“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为原则,精心策划,着力于解决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它还需要参与教师在主题确定后,提前阅读理论与课例资料,列好培训要点,先在理论上深化对主题的认识,做好“厚积薄发”的准备。当然,在培训问题和话题定位上,培训者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为教师提供可供模仿、适用的教学操作策略,但在实施中,问题选定的模式与机制,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可以这样说,实践问题是那些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还无法直接解决的问题,从而对教师构成认知挑战的一种局面而呈现的问题。而研训话题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需要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它既是研训活动的研究对象又是教研活动的核心。

从外在形态来看,研训话题表现为中级形态和高级形态:(1)研训话题的中级形态是指研训人员将初级形态的问题经过分析、比较后逐渐清晰化,并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提出来供研训活动使用。因此,研训话题的中级形态必须明确、清晰、简洁,以便教师开展研究。实践问题通过整理思考后成为研训话题的中级形态,同时为研训人员进行问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但是,这个转化过程要由研训者对初级形态的实践问题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后才能使问题清晰化。例如,老师们在梳理问题时感觉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但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晰,并根据自身教学实践进行认真分析,明确提出要研训的话题为“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途径和策略”。因此,研训话题的中级形态可以使研究者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2)研训话题的高级形态是指通过研训员(或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的加工改造,把问题具体化,使研训者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积极思考的问题形态。研训话题的中级形态虽然已经使有待研究的问题明朗了,但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有哪些要求和建议等还不清楚,研训人员还无法在基层研训开展活动。这就需要主研人员对研训话题的中级形态进行提炼,给参加研训活动的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要求。因此,研训话题的高级形态具有预设性、研究性、情境性、操作性等特点。当教学中的实践问题被转化为研训话题的高级形态后,研训人员更加明确了研训的具体内容、要求和研究途径。为此,在研训活动中,实践问题不再被研训人员看作“身外之物”和“另一个世界”之类与己无关的东西,而是一种可探寻、可分析、可切磋的东西,是实践和创造的对象。由于实践问题的解决承载着研训教师主动发展的希望,研训教师在问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状态和生命活力,研究问题便被赋予研训教师的生命价值。这种能高度焕发研训教师生命活力的问题形态就是研训话题的高级形态。这样,研训话题的高级形态,使研究的问题成为鲜活的状态,与教师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它呈现出生命力,而这种具有内在生命力的研训话题最能激活、唤起研训人员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自身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