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对话式研训:核心价值及教研转型新趋势

对话式研训:核心价值及教研转型新趋势

【摘要】:从价值取向这个维度来看,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而从指标选取来看,核心素养既注重学科基础又关注个体素养,既反映社会发展的新动态又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作为一套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和变革教育各环节,并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为此,我们可从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三个方面落实核心素养。

开展中小学教师对话式研修,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需要。

(一)新时期教师培训的需要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的教育教学理念已成为时代和历史的必然,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也急需探究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但在基层区县教研部门,常常以培训者为中心,以专题讲座、集中辅导为主要手段的绝对控制培训模式至今仍占据着教师培训的主导地位;灌输、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和参训者无限制的大班化培训至今仍然普遍存在,其结果是听课者分心、讲课者疲惫、管理者无奈,教师培训走入低谷,举步维艰。

教育部制定的《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要求教师培训工作“改进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直指当前中小学教师研训现状的种种弊端:一是在过多的预设性、灌输式培训面前,一线教师没有主动选择、参与、实践、体验、创新的机会,导致研训主体性失落。二是研训方式与先进的教育观念相背离,表现为“用违背课改的方式来推进课改”,与新课程理念南辕北辙。三是忽视研训对象的学习特点,视成人学习者的头脑为空白,试图“硬塞”进培训者事先预设的“知识”。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丰富,融专业知识、技能、情感、行为、境界于一体,而传统的教师培训过于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无法培养出真正的“教育大家”,只能培养出合格的“教书匠”。为此,针对专业境界的潜移默化培养就成为教师培训突破瓶颈、面向未来的重要命题。

学校现实水平和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出发,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必须改革培训方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种按照个体学习愿望与学习特点,并具有自身发展选择的形式与途径,让其在岗位上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养成学科教学的研究意识、研究精神和研究态度,在岗位工作实践中成为一名“学习者”和“研究者”。

(二)开展对话式教学的需要

当前,对话式教学的兴起与发展迫使各级教师培训机构重新思考教师的培训并引发教师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的反思与改进。传统的以在职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学科教学研究活动,所采取的研修理念是要求各校教师学习和掌握专业研究人员所提供的教学知识技能等其他内容,并强调活动内容、形式、标准的统一性,且不仅是教师个体间的一致,也是学校间的一致。这种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没有照顾到教师个体内在需求差异,没有照顾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要求和各校教研水平的差异。在日常研训活动中,大多数教研员都是先听上课老师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再发表意见进行评课。这种教研方式虽然也听取了老师的说课,教研员与上课教师之间有一些交流,但这种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只凸显了教研员的权威地位,教师更多是听和接受意见。所以,从教师成长的角度审视,这种教研方式是缺乏民主与平等的。

(三)夯实学生核心素养需要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突出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社会关爱,更加注重学生的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自主发展。从价值取向这个维度来看,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而从指标选取来看,核心素养既注重学科基础又关注个体素养,既反映社会发展的新动态又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为此,“核心素养”模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并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塑造和维持。

作为一套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和变革教育各环节,并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为此,我们可从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三个方面落实核心素养。

对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需要教师实现观念转型,即从“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型。为此,教师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教师,然后才是某个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然后才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对话式研修有助于培训者与一线教师开展广泛深入的对话,提高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