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宣称马克·切利的新剧《女性杀戮》即将上映。该剧为马克·切利2016年《蛇蝎女佣》终结后,时隔两年多再次以创剧人身份回归美剧屏幕。期待之余我们看到,马克·切利这位天才Creator的绝望之旅还没有走完。2002年马克·切利真正感受到“绝望”,长久以来的自我身份认同问题在这一刻集中爆发。于是他开始将这种绝望书写入剧集中,这一过程完全符合自我身份认同理论中的一种研究视角:自我叙事建构。......
2023-08-12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融合了文学、绘画、雕塑、戏曲、建筑、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身,其三大艺术特征便是综合性、制作性和假定性。在加冕王者之路上,麦克法兰天才般地完成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从前期策划到剧本创作、导演、绘制,并亲自为《恶搞之家》中的彼得、斯特威、布莱恩、格伦以及彼得的岳父、电台主播等众多声音非常有特点的人物配音,特别是斯特威那用词生僻的英国口音非常迷人,他也因此获奖。《美国老爹》中斯坦、外星人罗格,《克利夫兰秀》中的蒂姆熊声音都来自麦克法兰。他还在其他动画片中担任配音员,Aqua Teen Hunger Force、Robot Chicken、Yin Yang Yo!、Futurama:Into the Wild Green Yonder等等。不仅如此年幼时扎实的音乐训练,让他能够为《恶搞之家》《美国老爹》创作主题曲,勇夺艾美奖中的歌曲创作奖项。与沃尔特·墨菲合作创作的《每个人都需要最好的朋友》,获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作而优则歌,2009年起,他经常与约翰·威尔逊管弦乐队合作,在各类活动中演出,“我喜欢和着迷于激动人心的管弦乐队,你能用这么大的乐队做什么,我认为在很多方面这都是一门失传的艺术”[83]。2011年他邀请《美国老爹》的音乐创作伙伴、拥有20年电影音乐经验的乔·麦尼利担任专辑制作人,出版个人音乐专辑“Music Is Better Than Words”。他开玩笑地说,“用角色声音唱歌其实比真唱容易得多,因为我们可以假设彼得·格里芬可能不应该唱得那么好,所以你可以放轻松,不必想太多,真唱难得多”[84]。此后,第二张专辑“Holiday of Swing”,第三张“No one ever tells you”,第四张“In full swing”,麦克法兰似乎一发不可收。音乐只是麦克法兰跨界的开始,玩心很重的他还经常担任“喜剧中心吐槽大会”的主持人,并于2013年主持了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他还是个演员,参演过美剧《吉尔莫女孩》《家庭战争》等;作为娱乐节目、新闻节目的嘉宾更是数不胜数。
成人动画的王者、传统音乐的创作者与歌手、幽默搞怪的主持人、角色多变的演员,麦克法兰真的很忙,在这行形形色色的身份背后隐藏着一个问题:为何功成名就的他要不断跨界?答案似乎很明显:追求创新。创新是美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当第一代美国人远渡重洋来到新大陆,冒险与创新便根植于美国文化之中,也正因为此,美国仅用二百多年便发展成世界超级大国。2011年麦克法兰决定冒更大的险,同时也是最大限度的创新,从无电影制作经验的他将身兼导演、编剧、制片人和配音员,完成属于自己的电影,《泰迪熊》诞生了。不过麦克法兰的创新仅限于内容与传播载体,其风格自始至终纹丝不动,就在这变与不变之中,问题似乎变得更为复杂了。
(一)风格一如既往的真人电影
麦克法兰的第一部电影从自己最为擅长的动画入手,不过《泰迪熊》绝非一部普通的动画电影,有着温馨名字的它属于R级喜剧,即美国影片分级制度中的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因为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可以有很多性爱、暴力、吸毒、裸露、诡异等场面和大量脏话。及此,麦克法兰的风格根本未曾改变,只是为了审查的原因,稍做收敛。
《泰迪熊》就是麦克法兰成人动画的延续。家庭中心下的角色设定:约翰、自小陪伴的泰迪熊以及约翰女友;古怪夸张下的文本分析:原本憨态可掬的泰迪熊在这里变成了一个满嘴脏话、酗酒、吸毒、召妓的猥琐形象;泰迪熊形象的颠覆意味着叙事解构下的艺术消解,此外叙事本体上,虽然麦克法兰知道对电影而言,特别是商业电影,过多的艺术消解往往导致剧情散乱,但他还是会为追求喜剧效果而忍不住偶尔为之。例如全片开始部分温馨的画外音似乎在定义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玩具的童话故事,“传说魔法已经在我们的世界消失很久了,人类也因此不能再通过愿望之力来满足欲望。对于那些逝去孩童眼中神奇世界的人,这里要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和永远改变他一生的神奇圣诞愿望”。然而画风一转,叙事时间的“时距”一下子拉大到35岁的约翰和27岁的泰迪熊。如此大的叙事跨越,形成了极强的喜剧效果。戏仿手法下的讽刺与致敬更是无处不在,全片不止一次出现《星球大战》《E.T.》《飞侠哥顿》《壮志凌云》《八爪女》等经典影片的情节与配乐,向经典致敬的同时,营造一种怀旧情绪,而对泰迪熊本身的戏仿则充满了浓浓的讽刺意味。在美国,泰迪熊的诞生有多个版本的传奇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展现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悲天悯人的情怀。罗斯福打猎时拒绝射杀助手准备好的熊,认为没有体育道德。然而真相是在他放下枪之后,立刻转头跟助手说“解决它的痛苦”,助手用利刃把熊的脖子割开,然后扛回营地,享用好几天大餐。所以麦克法兰真正想表达的是政治永无真相,他让泰迪熊变成颓废的猥琐样,旨在嘲讽关于泰迪熊来历那编造得几近完美的谎言。有趣的是当美国记者兴致勃勃地问麦克法兰:“你本人的童年里有那样一只会说话的泰迪熊吗?”他很无奈地说:“我想做一部阿帕图式的喜剧”[85],而贾德·阿帕图正是著名的成人政治讽刺动画《辛普森一家》的编剧。他意犹未尽,突然话锋一转,将与罗斯福同时代却又政见完全相反的张伯伦列为最想结交的对象,“内维尔·张伯伦首相,他是个不错的人选,我愿意坐下来和他喝一杯”,[86]言外之意昭然若揭。正是这样一部风格与以往成人动画如出一辙的真人电影,再次演绎出一场大众狂欢,不过这次的主题不再是自由主义,而是成长过程中的爱与被爱。主人公约翰自小就比较孤僻,泰迪熊的出现给了他一个快乐的童年,然而也正是对于泰迪熊的过度依赖,使得约翰长大后无法为主流社会所接受。泰迪熊之死是约翰真正长大的标志,他无法继续逃避下去,必须勇于面对这个世界。“在影片中泰迪熊与约翰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体的,他们所要表现的作品主题就是导演对于成长的关注和反思。与此同时,在影片中,泰迪熊由圣诞愿望而生,拥抱时会发出‘I love you’的声音,这也体现了人类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对于‘爱与被爱’的渴望。”[87]
如果说《泰迪熊》颠覆了人们对毛绒玩具可爱天真的印象,那么2014年上映的《死在西部的一百万种方式》则完全颠覆以《关山飞渡》为代表的西部片。该剧仍是由麦克法兰自编自导自演,虽然剧中不再有动画元素,但风格并无任何差别,它把西部片的一切元素都变成了笑话,是一部彻头彻尾“反西部”的现代喜剧片。麦克法兰用和《泰迪熊》几近相似的开篇叙事方式:伴随着恢宏大气的配乐和复古的字幕,一望无际,黄沙遍地的美国西部展露在观众面前,当镇子主干道两旁决斗正酣,所有西部片的元素都已经具备,但麦克法兰突然开始解构,这里没有“荒野大镖客”,也没有“火车大劫案”,更没有“被解救的姜戈”,有的只是一个是穷鬼、胆小鬼加话痨鬼,放羊小倌艾伯特,以及各种稀奇百怪的死法:“被冰块砸死、被酒鬼打死、被恶狗咬死、被不法之徒开枪扫死、被庸医治死、被照相机爆炸烧死、被公牛顶死”,这便是《死在西部的一百万种方式》。脏话、性话题以及暴力血腥一应俱全,种族主义、女性主义、同性恋情节无所不谈。最有意思的是,剧中不光有戏仿手法,还有互文现象。“互文是克丽斯蒂娃在研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狂欢化现象时所提出,并在其《符号学》中加以详细阐述的一个重要概念”[88],指的是文本、话语与其他文本、话语的相互关系。影片的背景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西部,这一时期,许多经典的西部片都曾详尽描述过,于是一些其他西部片中的著名人物都悄悄生活在这个小镇上。观众留心观察会发现,主人公艾伯特的姓氏是斯塔克,他的父亲乔治·斯塔克正是《回到未来》中隐居在1885年美国西部,化身为铁匠的博士,连人物造型都一模一样,而当艾伯特打开自家仓库发现的那辆车也正是《回到未来》中最为著名的那辆神奇之车;射击游戏老板最后被毫无理由打死,动手的正是《被解救的姜戈》中杰米·福克斯饰演的传奇快枪手姜戈,这回是连原型的演员都搬来了。如此互文,实属脑洞大开。
不得不佩服麦克法兰,将动画片中的风格原封不动全盘照搬到真人电影中。他的创新更多在于内容的创新,而非形式,即从电视小屏幕到电影大屏幕,改变传播载体,置换颠覆对象和讽刺的内容主体,却保持自己一贯的风格。如果说艾布拉姆斯转战电影领域,拍出《星球大战》系列与《星际迷航》系列,观众唯能从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与无穷无尽的科幻题材中去依稀窥见些许《迷失》的影子;如果说文斯·吉利甘玩转电影《全民英雄汉考克》,透过“反英雄”的外衣,观众必须仔细揣摩那充满真实情感的黑暗世界与充满自我矛盾的男性认同,才能多少联想到《绝命毒师》,那么麦克法兰似乎简单到让人轻易便能分辨出他的味道。对此,也许在《死在西部的一百万种方式》中饰演安娜的著名演员查理兹·塞隆委婉的回答一语中的,“恶搞与冒犯,或许就是划分麦克法兰粉丝和批评者的一个标准。我只能说那些批评麦克法兰的电影充满低级趣味的人们,这意味着麦克法兰可能真的不是他们的菜。”
(二)风格开始改变的真人电视剧
麦克法兰与艾布拉姆斯同为星战迷,在《恶搞之家》中他戏仿了《星球大战》,完成了一个心愿。同时他又是一个星际迷,不知是否羡慕艾布拉姆斯有机会执导《星际迷航》系列,他也特别渴望重启开始于1966年,停播于2005年的《星际迷航》电视剧。“我不知道谁会给我那辆车的钥匙”,他开玩笑说,感觉《星际迷航》电影对派拉蒙公司利润如此丰厚,以至于该系列能否重返电视行业他并不太确定。2017年他得到授权,自编自导自演的美剧《奥威尔号》开播。我们无法分辨麦克法兰是对心中的经典心存敬畏,或者意识到风格必须改变,在这一剧集中,他一改往日的恶搞。虽然不时有夸张的喜剧表演,但脏话、性话题、暴力血腥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延续了《星际迷航》系列主题上一贯的救赎与宽恕、情感上的疏远和深沉,连讽刺都显得颇有深意。例如麦克法兰所饰演的奥威尔号船长和曾背叛他的前妻,即副船长被抓走,用于另一个更高智慧的文明物种观赏使用。赤裸裸地讽刺人类作为所谓更高等的“生命体”,凌驾于自然之上,剥夺其余物种自由的现象。然而剔除了“麦克法兰”式风格,剩下的未来世界营造得再科幻,人物造型打造得再奇特,也无法掩饰麦克法兰作为编剧对叙事构建的粗陋,导演对镜头语言把控的无力,以及演员对角色塑造的空洞。变与不变过程中,很多问题一下子都凸显了出来,虽然2018年末第二季即将推出,但《奥威尔号》似乎没有造成太大的反响。《星际迷航》的背后有着无数忠实的拥护者,艾布拉姆斯的电影系列每一部的推出都引来无数的关注。很显然,麦克法兰风格变化之路才刚刚起步,未来任重道远。
2018年9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宣称马克·切利的新剧《女性杀戮》即将上映。该剧为马克·切利2016年《蛇蝎女佣》终结后,时隔两年多再次以创剧人身份回归美剧屏幕。期待之余我们看到,马克·切利这位天才Creator的绝望之旅还没有走完。2002年马克·切利真正感受到“绝望”,长久以来的自我身份认同问题在这一刻集中爆发。于是他开始将这种绝望书写入剧集中,这一过程完全符合自我身份认同理论中的一种研究视角:自我叙事建构。......
2023-08-12
她借此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黑人知识女性丰满的形象,并给予边缘人群最大的理解与宽容,这是莱梅斯将实现自我的渴望化为“珊达领地”内一组组群体化自我的塑像。而作为杰出女性代表,莱梅斯自身有着更为强烈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于事业、爱情和婚姻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从不吝于在作品中对女性自我意识进行大胆探讨,聚焦女性的内心和情感世界,探索女性话语的自我言说。......
2023-08-12
故事主要围绕陈意涵饰演的张晓因车祸穿越到清朝成为满族少女马尔泰·若曦,上演一段步步惊心的爱情故事而展开。该电影在电视剧版的《步步惊心》上大加感情色彩,已于2015年登陆全国电影院。2013年10月5—7日,越剧版《步步惊心》于上海艺海剧院上演。......
2023-08-03
及至韦登加盟漫威,后辗转DC,他的影响力迅速遍及全球。在这些林林总总的称号、头衔之外韦登并未获得属于他个人的最高奖项。自此,萨特成为韦登的灵魂之父,借由一部部作品完成存在主义体系的构建。于是他作品中流露出最为强烈的荒诞、孤独、自由、他者等一系列存在主义观点。因此,韦登作品中作者化表征体现为存在主义哲学下“荒诞世界中自由选择”的流行诠释。......
2023-08-12
《恶搞之家》成为与《辛普森一家》《南方公园》并肩的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成人电视动画,甚至在追求惊奇和令人咋舌的幽默程度上远超后两者。该航班起飞十五分钟后被劫持,飞进世贸中心北塔,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其作品有着一系列的共性,在这些共性背后折射出一个成了问题的问题:为何麦克法兰要致力于非主流的成人动画,他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2023-08-12
一时间电视剧的生存空间大大受到压缩,间接导致此后情景喜剧大幅减产。造成这种加速的原因是新媒体时代对于美国整个电视行业而言都是一个“减法时代”。所谓“减法时代”指的是资源集中,即传播平台、资金的相对集中,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2023-08-12
剧集运营层面贝尼奥夫和威斯运用犹太人特有的“生存策略”,表现得更像是一个商人,那么在文学改编上则更体现出两人内心深层次的犹太意识:传统与现实的碰撞与交锋。贝尼奥夫和威斯采用移植法改编,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按照POV方式进行。然而,在戏剧化冲突的营造以及人物的重塑方面,在不违背整体原则的前提下,两人的改编显得很耐人寻味,其间流露出强烈的传统犹太意识。......
2023-08-12
成为Creator的伯兰蒂创作了十年家庭伦理剧,却始终无法让剧集保持长久,英雄的征途会充满迷茫,此时他需要找出觉悟的线索。DC漫画公司历史悠久,推出的美剧属于漫改剧,有着漫画故事原型,Developer为剧集的第一负责人。DC漫画公司创建于1934年,曾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从此改写了美国漫画史,其后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位没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这两位被誉为“世界最佳拍档”。......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