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童年情结与现实生活:当代美国电视剧新势力

童年情结与现实生活:当代美国电视剧新势力

【摘要】:童年情结是劳瑞创作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决定其作品风格和人生之路最为重要的环节。与此同时,他还发现糟糕的童年生活,常常会产生一种无法修补的“创伤性”记忆,严重阻碍主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对于劳瑞而言,这位凭借绝妙创意、敏锐观察、丰富思想和幽默语言缔造美剧神话的创剧人,其童年情结来自“创伤性”记忆。

童年情结是劳瑞创作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决定其作品风格和人生之路最为重要的环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提出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每个男孩都希望能够取代自己的父亲,女孩渴望成为自己的母亲。这个情结不为人类意识所接受,只存在于潜意识之中,并且出现于儿童时期。具体而言,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早期心理发展过程中,欲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其中压抑程度最深的部分会逐渐变成一种童年情结,进而影响人的性格形成。与此同时,他还发现糟糕的童年生活,常常会产生一种无法修补的“创伤性”记忆,严重阻碍主体人格的健康发展。这是童年情结的另一种形成方式,并非本我欲望压抑的结果,而是“创伤性”经历所带来的后果。对于劳瑞而言,这位凭借绝妙创意、敏锐观察、丰富思想和幽默语言缔造美剧神话的创剧人,其童年情结来自“创伤性”记忆。他曾坚持二十年书写“虚荣卡”,将个人对世界与自我的看法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观众。其中23条为自己写的悼词中谈到,“我深受一位受惊吓的母亲影响,我不是在这里责备什么,上帝知道她在我小时候做的是什么”[1];405条中提及:“与母亲的关系是罪魁祸首”[2]。当然,童年的“创伤性”记忆不止来自母亲,还有贫穷、死亡等一系列可怕的事件。

现实生活是劳瑞创作的外在驱动力。一方面它受到童年情结的影响,“创伤性”记忆造就了劳瑞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性格特征,他像一团炙热的火焰,无法靠近,无法爱与被爱,甚至无法与其他正常人和谐相处;另一方面社会变迁下一切都在改变,有着悠久历史的情景喜剧在时代的浪潮下不断衍变。他对物质的需求与荣誉的渴望驱使他不断取得成功。这种成功建立在一系列“变”与“不变”的基础之上,是对现实生活精准的参照、考量、挪用和讽刺的基础上形成的。现实生活,于他是一处挖掘不尽的宝藏,一个广阔无垠的舞台,一种不断前进的外在驱动力。

以童年情结为内驱力,以现实生活为外驱力,最终有着深深厌世情绪的他为这个世界制造出了大量笑料,逗笑了全世界却孤独落寞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