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乔希·施瓦茨:从孤独的金童到奢华的青春

乔希·施瓦茨:从孤独的金童到奢华的青春

【摘要】:一个面向未来,一个缅怀过去,两部剧集的背后有着同一个创剧人——乔希·施瓦茨。由此,我们把施瓦茨的身份叙事定义为在美国上流社会孤独个体中寻找真实的自我。由此导致叙事对象最初集中于孤独与梦想并存的青少年群像,且随着施瓦茨本人的成长,“在时间流动建构中”慢慢涉及上流社会成功人士的集体扫描。

2019年《离家童盟》第三季得到续订,这部游离于“跨媒介叙事”体系之外的漫威美剧,已经成为流媒体Hulu的收视大热门。据报道,漫威将授权在第三季加强与“漫威宇宙”的联系。也许正遇到“跨媒介叙事”瓶颈的漫威,的确希望这种依托创剧人作者化表征创造出的剧集能够打开一片新的天地。与此同时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全美的CBS电视网美剧《豪门恩怨》,在CW电视网得以复活。或者《新豪门恩怨》复活的不只是剧集,更是关于曾经辉煌一时的肥皂剧奇迹。2019年,该剧的第三季顺利得到续订,曾经延续了十三年、357集的情怀,将继续在互联网时代重新书写华章。

一个面向未来,一个缅怀过去,两部剧集的背后有着同一个创剧人——乔希·施瓦茨。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成名最早的电视金童,年仅26岁就因为一部美剧全美知名。在此后的成长经历中,属于他的作品类型多元,但始终有着相同的作者化表征,即充满着浓浓的身份叙事味道。

关于“身份”的概念,自古以来西方哲学始终在思考。从柏拉图关于同一性与差异性的论述,到笛卡儿“一种自主性源泉而存在”的意义,再到当下后殖民主义学者将之纳入“人为建构”和“他者依赖”的范畴。当代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更为关注后现代主体的身份问题,论及“文化身份是一种叙事认同,通过文化建构和时间的积累而产生”[27],“它必须通过主体的叙述以再现自我、在不断的历史流动建构与斡旋中方能形成”[28]。由此,我们把施瓦茨的身份叙事定义为在美国上流社会孤独个体中寻找真实的自我。鉴于施瓦茨独特的文化身份,即富裕家庭出身的第四代犹太裔美国人,这种身份叙事既是一个“人为建构”的过程,也需要依赖于美国流行文化。这种情况下,施瓦茨的身份叙事具有双重内涵:首先这是叙事主体,即出身上流社会的施瓦茨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身份意识输入整个创作过程。由此导致叙事对象最初集中于孤独与梦想并存的青少年群像,且随着施瓦茨本人的成长,“在时间流动建构中”慢慢涉及上流社会成功人士的集体扫描。简言之,这种双重内涵包括叙事主体和叙事对象关于奢华成长过程中孤独个体的相互指认。其完成又依赖于叙事内容和叙事方法,前者始终在关注校园内外的成长故事,从早年的青春成长烦恼到之后阴谋下的成长风暴。后者通过时间倒错、视角转换与“不定”叙述者等手法,于流行元素堆砌间满足观众窥视上流社会的猎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