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毒师》中杰西只拥有昙花一现的爱情,和漂亮的珍妮一见倾心,却彼此将对方拖入深渊。(二)充满自我矛盾的男性认同毋庸置疑,吉利甘的影视作品就是“精品男人剧”,更多在把焦点对准男性,这在作品中形成了男性角色认同,即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的期望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性特质。......
2023-08-12
(一)家庭认同:何处是我家
1.家园何在:四海漂泊的幼年生活
马克·切利1962年3月23日出生于美国西岸加州南部的长滩市,幼年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很忙,只有在周末才会回家。父亲毕业后,成为西方石油公司的一名会计师。工作要求切利全家跟随父亲四处漂泊,从加州的亨廷顿海滩到中国香港、沙特阿拉伯,最后是伊朗。从一个孩子的视角,不停迁徙于世界各地,能开阔眼界,接触新鲜的事物。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几近游牧的生活带来的是一种不安全感,更何况父亲似乎对切利的关注很少。现有资料表明,切利从未在公开场合谈论过他的父亲,总是不断说及《绝望的主妇》与他母亲间的关联。
于是,四处漂泊的生活,加之父亲的“缺席”,让切利对于“家”有着一种莫名的渴求。从自我身份认同理论的角度看,由于关注的是个体的主观世界,这种无“他者”介入的封闭式空间中形成的自我身份认同是静止的、稳定的、自足的,但也是脆弱和不堪一击的。特别是在童年阶段,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被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一旦当个体进入社会,遭受压力的情况下,在由多重他者所构成的视域中观照自身,参照物的杂乱和错综可能使个体陷入无所适从的“身份危机”之中。具体到切利自身,幼年对于“家”的渴求始终潜藏于潜意识中,当经历友情破灭、伙伴背叛、事业危机等一系列压力时,这种对“家”的渴求化为一种对人生的绝望。换言之,无所适从的“身份危机”将之逼上了绝路,也让他在这条路上执着地走下去。其结果是全世界观众在剧集中与他一同经历“绝望”,为他关于“家”的故事而唏嘘。
2.家庭何在:恋母情结的集中反映
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一种儿童早期必然存在的心理状态,由此逐步形成自我意识。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人的“恋母情结”,只是一种隐性地对父母亲的依赖,随着逐渐成长,对父母的依恋自然会越来越弱。由于从小父亲的相对“缺席”,让母亲成为切利生活的全部,这使得他非常依赖母亲。某种程度上而言,切利的“恋母情结”并未随着年岁的增长而自然消失,他非常爱自己的母亲玛莎。40岁的他还习惯每天陪伴母亲看电视新闻,也需要母亲帮他解决经济问题。准确来说,关于“家”的困惑长久以来一直伴随着切利,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他将母亲外化为“家”的象征。
在2002年夏天,切利的处境已经到了绝望的境地,来自母亲的三万美元资助并不足以帮助他脱离困境。他以母亲为原型创作了《绝望的主妇》,剧中有着三个孩子的全职主妇勒奈特便是母亲的化身。此外他又补充了其他三种类型的主妇形象,力求能全面反映美国中产阶级主妇们的全貌。这种全景式的扫描是他一贯的手法,敏感而细腻的他做事追求完美,从形式到内容都善于做到极致,并在极致的基础之上将所有的元素或糅杂或对比,从而全方位地展现主题。这种手法是他长期以来经验的累积造成的,也与此时的“绝境”息息相关,他已经不能再接受失败。曾经四海漂泊,对“家”有一种执念的他,毫不犹豫卖掉自己的房子,他决定赌一把。
(二)职业认同:理想与现实
切利高中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州富勒顿市的特洛伊高中,这是一所相当好的中学,在全美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屡获佳绩。良好的高中教育让切利知识相当渊博,高中毕业后切利进入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学习戏剧,此时的他立志成为一名演员。可惜理想与现实间的反差实在太大,他的表演无人赏识,迄今为止除了出演本人外,只在两部剧作中出演过角色,分别是1983年在电影《陌生人的吻》中饰演一个船员,以及2012年在自己的剧作《绝望的主妇》中饰演一个搬运工。音乐方面,他在2014年和2016年,作为导师参加美国歌曲大赛,选手是来自美国各地的高中声乐家。如今切利的表演天赋只能运用在自己剧作中指导演员表演,对此他乐此不疲。
演员和歌手的梦想很快破灭了,很显然切利的长处在于写作。大学教育过程中,他读了很多戏剧,在戏剧结构和对话方面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时候,当我在写一个场景的时候,我需要一些东西,然后乔治·萧伯纳戏剧里的一些东西会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3]从之后的剧作来看,他的剧本的确写得特别的文学化,这在美剧Creator中并不常见。不过即便是文笔才华横溢,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对于切利还是有点可怕,因为放弃自己最喜爱的表演与音乐事业着实让他踌躇很久。1988年,切利和好友搬到了好莱坞,他们梦想着成为编剧,很快完成了第一个剧本,并找到了一个经纪人——马西·莱特。让切利此后人生产生严重情感认同障碍的两个人物都已出现,但此时生活再次让他陷入职业认同的迷茫。1988这一年,好莱坞编剧罢工一直持续到了八月。
1.艰难起步:私人助理到职业编剧
迪克西·卡特是美国影视明星和百老汇舞台剧著名女演员,怀才不遇的切利成了卡特的私人助理,这成为他职业生涯的起点。20世纪80年代有三部关于女性的美剧开启了女性主义思潮,分别是黛安·英格利什的《风云女郎》、苏珊·哈里斯的《黄金女郎》和琳达·布拉德沃思·托马森的《设计女性》,第三部正是由卡特担任第一主演,她在该剧中饰演朱莉娅·希尔贝克。1988年,切利与好友伍滕开始闯荡好莱坞,他们撰写了两个关于《黄金女郎》的剧本,但即便编剧罢工在八月结束,也没有人对两位不知名的年轻编剧感兴趣。真正给予切利机会的是华纳公司开发主管大卫·希梅尔法布。经由这位主管介绍,切利得以认识著名的电影投资人、制片人加里·吉尔伯特。这是一位传奇的投资商,项目遍及各个领域,甚至是著名的NBA球队克利夫兰骑士队的老板之一。“我们周四见大卫,周五见加里,周六加里看我们的剧本,周日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工作。”[4]切利的美剧处女作情景喜剧《Homeroom》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播出,然而这正是噩梦的开始。20世纪80年代正是美剧进入激烈竞争时代的开始,ABC的这部剧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犯罪剧《女作家与谋杀案》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情景喜剧《我的两个爸爸》。初出茅庐的切利怎能敌得过经验老到的彼得·史蒂文·菲舍尔和已经崭露头角的迈克尔·雅各布斯。更何况,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编剧,无法左右剧作的走向。“每次我们被派到办公室写作,都很害怕。编剧们一直在想,真的会有人这么说吗?我想尖叫,‘我们能不能写点有趣的东西?’”[5]《Homeroom》在1989年9月首播,12月被取消,制作的13集中有3集从未播出。
2.踉跄前行:无人喝彩的情景喜剧
短暂的《Homeroom》是切利职业生涯的开始,自此他走上了情景喜剧创作之路。随着希梅尔法布被长期热播的情景喜剧《黄金女郎》剧组雇用,他将切利与伍滕之前创作的《黄金女郎》剧本交给了苏珊·哈里斯。1990年,切利成为该剧的编剧和制片人。《黄金女郎》对于此时的切利来说,成败在此一举。切利主导了《黄金女郎》第六季和第七季,在第六季中与《设计女性》互动,第七季则与《炎热的夜晚》交叉。问题在于此时的《黄金女郎》面临诸多问题,长时间的热播使得剧集的关注度不可避免地走上下坡路。剧中的四位高龄女演员也由于身体问题,不能承受常年的拍摄。1992年剧集取消,年轻的切利虽然更喜欢“讲故事”,但是情景喜剧的成功和已经积累下的经验让他本能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与伍滕创作了《黄金女郎》的衍生剧《黄金宫殿》。衍生剧由于主要目的是借助母剧的知名度获取成功,历来成功的不多。一季24集之后,随着收视率逐步下降,CBS取消了剧集。原因在于《黄金女郎》最后一季已经是黔驴技穷,无法应对观众的审美疲劳,衍生剧换汤不换药,四大高龄女星少了一位,其他并无本质不同,自然于事无补。
《黄金女郎》与《黄金宫殿》奠定了切利女性剧的创作基调,主角都为女性,且是女性群像的展示。从这层意义上看,“黄金”系列无疑奠定了切利创作的整体风格。1994年经过精心准备,他与伍顿首次出任创剧人,形式上采用最为擅长的情景喜剧,题材上以熟悉的女性题材为切入点,推出《五位布坎南夫人》。该剧与之后的《绝望的主妇》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讲述四位小城镇家庭妇女不幸的家庭生活,不过主要关注点是在婆媳关系上,颇有中国观众最喜闻乐见的婆媳剧的风采。与《绝望的主妇》相比,该剧差着一股“绝望”,很明显童年情结下的家庭认同与初出茅庐的职业认同并未彻底让切利走上绝望之旅。《五位布坎南夫人》共播出17集,之后由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查克·劳瑞的《西碧尔》而不再续订。
(三)情感认同:信任与背叛
杰米·伍顿是切利最好的朋友,两人在创业伊始便携手并进,从《Homeroom》的噩梦到“黄金”系列的崭露头角,从《五位布坎南夫人》的双剑合璧到《空乘员》的黯然分手,好莱坞见证了两个充满梦想的年轻人共同打拼的岁月。对于此次分道扬镳事件,两人都讳莫如深,但这并不意外。
让我们再次拨动时间这柄魔杖,看看分手之后两人的发展道路。切利即将开启自传体剧作《我最好的朋友》,毫无疑问这绝对带有对多年友情的留恋与感伤。有意思的是这是切利走上绝望之旅的最后一站,之后他即将凭借这股子“绝望”一飞冲天。伍顿在之后,作为联合制作人完成了《因为你的爱》和《一半一半》两部剧作。不得不说,这是维基百科都语焉不详的两部剧。其后出了几本关于剧作的图书,加入了一个剧作人组织,专注于剧院创作。在自我宣传的主页上,伍顿的简介如下:“杰米·伍顿是经典电视剧《黄金女郎》多季的编剧和制片人,为此赢得了美国作家协会奖。他共同创作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系列剧《五位布坎南夫人》,由奥斯卡奖得主艾琳·赫卡特和托尼奖获得者朱迪思·艾维、哈丽特·哈里斯主演。他是福克斯情景喜剧《空乘员》、NBC的《因为你的爱》和UPN的《一半一半》的执行制片人。作为一位获得公告牌音乐奖的歌曲作者,为电视和电影作曲。”[6]
一言以蔽之,当友谊走向尽头,两个年轻人一个即将开启辉煌的事业,一个则已经站在事业的顶峰。不过此时的切利人生陷入严重的情感认同危机,“一段珍贵的友谊失去了,如果《空乘员》在播了四集之后被取消就好了。”[7]第一次独立写作是艰难的,因为情感上根本无法接受。“那是一段艰难的时期,没有什么对我有用。”[8]此时一个奇特的剧本出现了,《Kiss Me,Guido》,这是1997年派拉蒙公司出品的电影,托尼·维塔勒根据自身亲身经历改编,但评论界却认为“就像一部30分钟的情景喜剧一样,是一部应该出生在电视上的电影”。于是托尼·维塔勒想方设法希望能将其拍成美剧,情感困扰期的切利接手了。这是他漫长职业生涯中唯一一次被灌输了一个无法完全理解的想法。在他看来,这个同性题材的剧本出现的时机太对了,作为对曾经最好朋友的怀念,也是对自己过往的一次总结,此时他已经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随着LGBT平权运动的不断兴起,在美剧中加入同性恋角色已经是习以为常的编剧套路,而这些Creator更是不走寻常路,将同性之爱在荧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惜切利失败了。该剧于2001年2月底首次亮相后,在每周尼尔森评级中排名仅77位,评价毁誉参半,无法与当时大热的同性题材剧集《威尔和格蕾丝》相提并论。最终该剧于4月被取消,七集中只有五集播出。
剧集的失败对切利来说是雪上加霜,整整两年他成为“那些没人感兴趣的疲惫的编剧之一”。这样的故事不断发生,切利无法再书写出搞笑的情景喜剧,他陷入绝望。《绝望的主妇》初稿便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构思撰写的。
如果说友情的终结导致了切利的第一重情感认同危机,那么合作伙伴的背叛让他彻底陷入绝望。当切利发现他的经纪人和13年的合作伙伴马西·赖特盗用了他7.9万美元的资金,他根本不愿相信:“我不会到处说,‘你能相信这个可怕的人对我做了这件可怕的事吗?’我的态度是,我让我的经纪人逍遥法外,我是什么样的白痴?为什么我没有更好地管好我的钱?”[9]
(四)三重危机:“绝望”的序曲
切利终于山穷水尽了,窘迫的生活让他无以为生,靠母亲的救助度日。很多人无法理解切利此时的言行,首先他主动放弃了最为擅长的情景喜剧,转而执着地完成一个关于“绝望”的剧本。也许生活已经让陷入绝望的他笑不出来了。他创作的执着让人瞠目,整整完成十七稿,仔细斟酌每一句台词,甚至每一个单词,往往盯着一页看一天。“我真的为这个脚本感到骄傲。这也是《绝望的主妇》的试播集如此优秀的原因之一。”[10]其次,他卖掉了房子,为的是完成这个剧本,将之变为剧集。对于有着家庭认同障碍的切利,房子对他的意义可想而知。最后,他拒绝离开那位背叛他的经纪人,而是将完成的稿子交由这位刚刚出狱的经纪人打理。其实以上三点涉及切利自我身份认同的三种困境,当职业认同无法满足,家庭认同随之遭受影响,他无法继续表述甚至无法生活下去。情感认同上他不愿再失去一个相处十三年的合作伙伴,即便这个合作伙伴曾经无情地背叛过他。一个陷入绝望的人,已经没有什么无法舍弃的,他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份“绝望”书写出来,于绝境中求得一线生机。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切利四处碰壁,先后遭到CBS、NBC、FOX、HBO各大广播公司的拒绝,因为这些公司的主管一致认为“《绝望的主妇》的剧本不符合以往家庭题材片的常规模式,内容实在太过诡异……在当时不太明确的电视剧市场,这种显而易见的异类很难被大多数决策者所接受”。这里所谓“以往家庭题材片”指的是美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肥皂剧,切利从业以来从事的是情景喜剧的创作,虽也为家庭题材但与肥皂剧间有着本质区别。“不太明确的电视剧市场”则是指后“9·11”时代美剧的大滑坡。
事实上在《绝望的主妇》诞生前,绝望的并不只是切利与他那出狱不久的经纪人。2004年该剧开播前,美剧发展似乎也陷入“绝望期”,许多经典剧作如《老友记》《欲望都市》等纷纷遭遇收视冰点,取而代之的是真人秀节目,如《幸存者》等。“当时许多人认为电视剧即将走向没落,理由是电视剧多年的狂轰滥炸已让观众对曲折和烦琐虚构的剧情感到厌倦,只有真人秀才能给这些审美疲劳的观众新的刺激。”[11]经历“9·11”事件后的美国观众暂时腻味了千篇一律的电视剧,新媒体时代即将开启前,电视剧需要一次变革,美剧将引领这次变革,这一时期正是美剧变革开启的前兆。另一方面,著名的美国广播公司ABC未出热门电视剧也已达十年之久。换言之,ABC也很绝望。于是在2004年这个奇特的时间点,“绝望”的美剧年代、“绝望”的ABC与“绝望”的切利因缘际会,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一场改变“绝望”命运的战役即将打响,《绝望的主妇》呼之欲出。
《绝命毒师》中杰西只拥有昙花一现的爱情,和漂亮的珍妮一见倾心,却彼此将对方拖入深渊。(二)充满自我矛盾的男性认同毋庸置疑,吉利甘的影视作品就是“精品男人剧”,更多在把焦点对准男性,这在作品中形成了男性角色认同,即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的期望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性特质。......
2023-08-12
2004年10月3日晚9时,美国广播公司ABC播出《绝望的主妇》。更为绝妙的是这两种方式双管齐下,于糅杂中见对比,在对比时现本质。在其中,切利将自我身份认同的困境,即对“家”的困惑于绝境中演绎得入木三分。《绝望的主妇》主要依靠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甚至加上大量死者的画外音。犯罪剧本身通常是以一桩罪案的始末为内容,以罪犯或侦探为主要人物。......
2023-08-12
Creator具体而言有着很多层含义,拥有剧集的知识产权,同时也是剧集主管、首席编剧、超级导演、执行制片人。除非出现特殊情况,一般Creator只有一位,且身兼数职。《恋爱时代》的成功并没有让伯兰蒂满意,他希望能以Creator的身份完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剧作,英雄的历险开始了。2002年《雪山镇》开播,他担任Creator、Show Runner和Executive Producer,这是真正意义上属于他的剧作。2004年他担任Creator的《杰克和鲍比》开播,该剧只延续了一季。......
2023-08-12
归来,英雄征程必然的一环。起点是酷儿电影《伤心俱乐部》,其间完成一系列英雄题材影片,18年后他再次开启酷儿电影《爱你,西蒙》。[43](一)真我的风采:Director的酷儿电影英雄为何要归返?(二)英雄的畅想:Writer and Producer的英雄电影与已取得成功的酷儿电影相比,伯兰蒂的英雄电影更像是一场游历,唯一的收获是从中获得打开超级英雄剧的钥匙。随着2018年酷儿电影《爱你,西蒙》的大获成功,他多少对于电影有了底气。......
2023-08-12
类型同一、风格统一之外,德拉邦特的作品强烈地呈现出“自我”。通过阅读斯蒂芬·金的小说,学习斯蒂芬·金的风格,改编斯蒂芬·金的作品,德拉邦特在影视剧中不断聚焦精神危机下的人性思考,从而呈现出自我。最后,极端状态下身份认同危机的转换。由此,对照德拉邦特的作品,不难发现那些向往自由的人物在危机四伏的场景下探索未知的过程......
2023-08-12
在这个过程中,内向的她把自我情感置入这一个个人物身上。在莱梅斯的虚构家园中,从来不会出现柔弱的女性主角,那些爱幻想的“公主”们早已消失在食品室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女王”形象。简而言之,她们或多或少都是不同阶段莱梅斯自我情感的寄托。既然已在想象世界中寻找自我身份,必然会在虚构出的人物身上寄托各种情感。......
2023-08-12
人类发展史上,同性恋现象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行为模式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中,而“同性恋者”这一名词的出现则源于后工业时代。他们以“Queer”自居,该词“整合了LGBT,即全称为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以及变性恋,另外再融合了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人生理念的出发和归属的观点。”19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开幕式那天,对于伯兰蒂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8]至此,来自生命最深处的召唤已然回荡耳边,伯兰蒂的英雄之旅即将启程。......
2023-08-12
[3]劳瑞将自己的尖锐人生归结为内外驱力的双重作用,并刻意强调了童年情结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让我们追随时间的长河一路向前,看看在内外驱力双重作用下,这“七宗罪”是如何造就喜剧之王的尖锐人生的。时至今日,劳瑞仍然清晰地记得小餐馆开业前夜,全家人兴奋的模样。劳瑞童年生活的第三重阴影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冷战综合征。创业初期还发生了几件影响劳瑞此后创作生涯的重大事件,巧合的是均发生于1976年。......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