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列宁到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列宁到毛泽东》

【摘要】:另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持续推进,对于新时期的文化普及和提高工作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经过长期的文化普及,人民群众一般层次的大众文化需求已经得到基本满足,但我们不能驻足于此,而应该进一步培养和满足更高更深层次的文化要求,这是建立在文化普及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提高。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好文化的教育引领功能,将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两结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在毛泽东看来,教育人民也是文化为人民服务的应有之义。他说:“对于人民,基本上是一个教育和提高他们的问题。”[14]一是以先进文化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精神追求。拥有正确价值观和审美标准的文化产品和活动,不仅可以促使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得以明晰和加强,还能以合适的批评、教育、引导和疏通一些偏差或者歪曲的趣味与观点,使之回到正确的价值选择上来。我们应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学会以最通俗易懂、简洁生动的内容和形式,将先进文化普及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使他们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能够学到善于学。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文化建设中来。就当前来说,就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文化建设。二是让高雅艺术回归大众。高雅艺术是文化中的精品,更有利于陶冶人民的情操、积淀人民的涵养、提高人民的欣赏能力和品味,从而培养人们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追求。尽管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总是占据着文化的主流,但我们不能随波逐流,听之任之,而应该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使高雅艺术从金色宫殿中走出来,回归大众,在培养人民的欣赏习惯的同时提高人民的欣赏品味。另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持续推进,对于新时期的文化普及和提高工作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应结合时代特征和要求,以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为契机,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将文化为人民服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例如,新媒体时代,随着手机终端的普及,微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掌握微博、微信等“小微”话语,借助网络平台或即时通信工具,立足小微内容,采用微小生活化叙事的方式,以多样的微表达,通过微阅读、微语录、朋友圈点赞、微公益等活动,在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引导人们的思维和判断,促进人们的思想认同,培育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