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历来是学术界的难题,不同语境中的文化能够被赋予完全不同的意义。可见,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涵义的概念。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文化定义,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视不同的情境而定。和多数学者一样,本书更多采用狭义的文化概念,尤其是在解读列宁、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时,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化概念。......
2023-08-12
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在于创新。对我国来说,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创新中国文化,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关键。比如,新媒体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以引导。如何利用大数据获得国际国内文化建设的“比较视野”,让大数据来助力文化建设和国家治理。这都需要新时代下加强文化创新。首先,结合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文化创新,体现继承性。推进文化创新,要坚持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效结合,不断扬弃和创新,保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变化,使文化具有生机和活力。一方面,必须古今结合,文化的创新需要文化的传统来支撑,这些传统,既是传承的文化基因,又是创新的文化密码。在批判地继承和扬弃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挖掘其中科学的、合理的、尚有生命力的部分,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另一方面,必须东西结合。传承文化需要对异质文化的吸收与融合。新时期,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其次,结合世界发展趋势进行文化创新,体现时代性。时代性就是要求理论根植于时代的实践,体现时代的精神,具有与时代同行的品格,成为时代理论的精华。文化作为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之所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在于为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元素,使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永葆其活力。文化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战略举措。文化建设的时代性表现为通过认真清理民族文化资源并推动其更新和转化,赋予新的生命力,同时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薄弱部分补充或创建新的内容。再次,结合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文化创新,体现实践性。文化源于社会生活,以实践为中介,服务于人民群众,并随着新的实践而不断发展。只有正确反映当前的时代精神,对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文化才能能动地反映实践,从而有力地推动实践。当前,一切吸收和借鉴的文化成果,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进行改造和提升,才能现实地转换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有益成分。最后,结合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进行文化创新,体现人民性。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推进文化创新,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挖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潜力。总之,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积极推进文化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只有不断找出新办法,发掘新思维,采用新形式,才能适应文化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有关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列宁到毛泽东的文章
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历来是学术界的难题,不同语境中的文化能够被赋予完全不同的意义。可见,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涵义的概念。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文化定义,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视不同的情境而定。和多数学者一样,本书更多采用狭义的文化概念,尤其是在解读列宁、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时,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化概念。......
2023-08-12
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政策,形成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毛泽东秉承了列宁教育和政治联系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合形势与任务的需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但总的说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普及教育、加强文化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2023-08-12
列宁关于文化建设提得最多的内容是教育和扫盲。可见,列宁是从维护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需求来看待教育问题。列宁把文盲现象列为“三大敌人”之一,扫除文盲是普及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十月革命胜利后,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教育提供智力支持。[34]列宁加大教育投入时不仅要求绝对量增长,还要求提高相对比例。列宁主张称教师为“人民教师”,并认为“这个称号应保持不变”。......
2023-08-12
[1]赵湘江:“论列宁‘五篇遗嘱’中关于发展纯粹文化的思想”,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3]俞良早:“论列宁和俄共(布)发展先进文化的尝试”,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6]宋仕平:“试论列宁的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的思想”,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23]马龙闪:“布哈林的无产阶级文化论与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84年第6期。......
2023-08-12
为充分发挥专家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列宁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来保护、利用、吸引、教育和改造他们。[3]可见列宁对专家和知识分子的珍惜和重视程度。列宁不仅在政治上信任知识分子,而且对知识分子的政治生命也十分关心,鼓励提拔那些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各级领导岗位,让他们参与决策和立法。列宁对专家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十分关心,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最后,工作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023-08-12
毛泽东继承了列宁的文艺本质观,并在文艺本源问题上作出了新论断。毛泽东的文艺反映论是在文艺本源问题上最为明确、最为彻底地的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毛泽东坚持了列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理论贡献在于更加详细具体地阐明了文艺怎样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将列宁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毛泽东也十分强调世界观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2023-08-12
俄国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带上的欧洲中部,为传入西方先进文化提供了地理上的便利。西方先进的文化成果,为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一是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开阔了列宁的视野。浓郁的家庭文化和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列宁从小就得到了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熏陶,催化了列宁的文化自觉和现代意识。......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