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好比是政治的盘尼西林,肃清一切中国病。中山先生所说之民生主义,罗斯福总统[3]所说之无不足之自由,是指经济民主。山海工学团所主张之教育为公,和陕甘宁边区所实行之民办学校,是指文化民主。中国“五四”运动在社会关系上所发动之种种改革,例如男女平等,是走向社会民主。民主是中国之起命仙丹。民主能给我们和平,永远消除内战之危机。[1]本篇原载于1945年11月1日《民主教育》创刊号。......
2023-11-23
列宁晚年的著作中反复论证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他把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看成是苏维埃政权当时所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之一”。[5]他把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向农村派工作队,形成城市工人团体经常下农村的制度。通过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法令的形式,做了大量的扫盲、普及义务教育、修建图书馆等工作。毛泽东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阐释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而要取得农民的支持就必须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来改造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列宁、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告诫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必须正确把握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坚持三者并重的思想,尤其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文化作为软实力已渗透到经济力量等硬实力中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不顾条件的突出政治或过于强调经济作用,而忽视文化建设,都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全面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离开了文化的繁荣,就会导致小康社会发展的失衡。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今,我国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物质财富得到了空前的积累,但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相比却表现出明显的积累不足,尤其体现在农村文化建设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广大农民总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文化发展的速度比较滞后,与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文化资源依然稀缺,反映在文化生活上也存在较明显的不公平现象,比如城乡文化差异、与家庭经济收入差异相伴随的文化消费差异、特殊人群如农民工难以享有基本文化生活等。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对于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来说,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全面小康。农村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不断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当我们讲中国的现代化取决于人的现代化时,其实就是在说,中国的现代化取决于农村的现代化、取决于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的现代化。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把改善农村文化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在农村多层次、多渠道地传播弘扬科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理念,引领农村文化的发展方向,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传承并挖掘乡土文化的精品,促进乡土文化发展,重振乡村文明,从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有关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列宁到毛泽东的文章
民主好比是政治的盘尼西林,肃清一切中国病。中山先生所说之民生主义,罗斯福总统[3]所说之无不足之自由,是指经济民主。山海工学团所主张之教育为公,和陕甘宁边区所实行之民办学校,是指文化民主。中国“五四”运动在社会关系上所发动之种种改革,例如男女平等,是走向社会民主。民主是中国之起命仙丹。民主能给我们和平,永远消除内战之危机。[1]本篇原载于1945年11月1日《民主教育》创刊号。......
2023-11-23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是经济决定政治,而不是政治决定经济。这个一元论的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以及二元论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又决定经济的观点毫无共同之处。他们指出,政治暴力根本不是什么本原的东西,它是被经济所决定的,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量。在当时由于论敌主要是反对经济决定政治,所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论战中也总是强调被他们所反对的这一主......
2023-11-28
(一)社会政治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得以彻底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逐步确立。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全党的工作重点。自此,我国进入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新时代。时至今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然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之一。......
2023-07-03
因此,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实质就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协调,协调发展的最终结果和表现形式就是二者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仅关系到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协调发展,而且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换言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依据计划进行的。......
2023-11-30
现代的中国,正向着现代化的大道迈进,三十余年来,无论政治、经济、学术文化任何部门都有显著的进步,而尤以北伐完成全国统一以来的进步为最大。十四年,国民政府正式成立,采委员合议制。二十五年五月五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拟召开国民大会施行宪政,因七七事变发生,遂告停止。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明令于三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召集国民大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2023-08-17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中心。北京古称“蓟”,春秋、战国时期是燕国的都城,因而“燕京”至今仍是北京的别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京。1457年焚毁,1465年重建,明末李自成退出北京时,再次被焚。天安门以巍峨壮丽的雄姿与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成为新中国的光辉标志。......
2023-08-16
此后150多年中,杭州一直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计划主要是在农业、乡镇企业中实施,笕桥的经济发展又有了一个新平台。笕桥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便利的交通。水、陆、空路路畅通,对当地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的发展来说无异如虎添翼。......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