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列宁、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告诫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必须正确把握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坚持三者并重的思想,尤其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任何不顾条件的突出政治或过于强调经济作用,而忽视文化建设,都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全面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离开了文化的繁荣,就会导致小康社会发展的失衡。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列宁晚年的著作中反复论证了文化经济政治的关系。他把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看成是苏维埃政权当时所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之一”。[5]他把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向农村派工作队,形成城市工人团体经常下农村的制度。通过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法令的形式,做了大量的扫盲、普及义务教育、修建图书馆等工作。毛泽东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阐释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而要取得农民的支持就必须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来改造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列宁、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告诫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必须正确把握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坚持三者并重的思想,尤其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文化作为软实力已渗透到经济力量等硬实力中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不顾条件的突出政治或过于强调经济作用,而忽视文化建设,都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全面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离开了文化的繁荣,就会导致小康社会发展的失衡。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今,我国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物质财富得到了空前的积累,但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相比却表现出明显的积累不足,尤其体现在农村文化建设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广大农民总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文化发展的速度比较滞后,与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文化资源依然稀缺,反映在文化生活上也存在较明显的不公平现象,比如城乡文化差异、与家庭经济收入差异相伴随的文化消费差异、特殊人群如农民工难以享有基本文化生活等。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对于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来说,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全面小康。农村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不断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当我们讲中国的现代化取决于人的现代化时,其实就是在说,中国的现代化取决于农村的现代化、取决于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的现代化。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把改善农村文化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在农村多层次、多渠道地传播弘扬科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理念,引领农村文化的发展方向,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传承并挖掘乡土文化的精品,促进乡土文化发展,重振乡村文明,从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