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列宁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发展影响

列宁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发展影响

【摘要】:生活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代的列宁,同样感受到了科技给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认为劳动生产率、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列宁坚决驳斥了这种“狂妄自大”、不懂科学技术的错误思想。在列宁的支持和关怀下,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当然,列宁并不是一味地倡导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技术,而是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

第一,强调科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正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亲眼看到了科学文化社会变革和发展进步中的巨大推动作用,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在他们看来,科学文化不仅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助推器,而且是不断地解放人们思想的强大精神力量,使人摆脱陈腐观念、愚昧思想,进而产生新观念、新思想,树立科学世界观。生活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代的列宁,同样感受到了科技给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认为劳动生产率、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只有用新的科技改造工农业,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迅速发展生产。“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出来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52]落后的苏联要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创造超过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是最关键的因素。然而,建立在旧技术上的劳动生产率已经很难提高,只有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以新的方式助推工业和农业的恢复与改造,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为此,列宁提出一个著名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53]苏维埃国家只有实现了电气化,使之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才能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在列宁的亲自指导下,俄国有计划地组建全俄科研机构网,成立了国家电气化委员会,形成了领导科学技术事业的科研所体系,确定和部署了苏俄科技建设事业的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俄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第二,团结、信任与使用科技专家。如前所述,对苏联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并遭受了长期战争破坏的国家,恢复和发展生产,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是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要务。共产主义建设者要用渊博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自己,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方面的专家,重视和发挥科技专家的作用。列宁认为,科技专家拥有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支援有特长的科学工作人员是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应该关心的首要问题之一。“没有各种学术、技术和实际工作领域的专家的指导,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不可能的。”[54]可见他对科技专家的高度重视。然而,当时苏联的科技专家大多是剥削阶级家庭出身,在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下长大。列宁关于吸收和利用科技专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张,遭到了一些“左派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者的反对,他们把旧社会培养出来的专家视为“异己分子”。列宁坚决驳斥了这种“狂妄自大”、不懂科学技术的错误思想。“发展生产力的任务要求迅速地、广泛地、全面地使用资本主义留给我们的遗产(指旧的科技人员)。”[55]他坚定不移地号召善待专家,吸取他们的实际经验和技术知识,同时帮助他们扩大自己的眼界。为了吸引科学技术人才,取得科技专家的协助,列宁强调必须团结、信任科技专家,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待遇。在他的关心下,批准成立了“科学院口粮”委员会等改善全苏联科学家物质生活条件的相关机构,提高有特长的科学技术专家的供应标准;改造革命前俄国贵族和权贵遗弃的公馆等房地产归大学、科学院和科学中心使用,改善科研工作设施和环境条件。在列宁的支持和关怀下,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在1917年至1922年的五年间,科学机构的数量增加了两倍,在原子结构相对论、合成橡胶、无线电技术、土壤学、农业化学、军事科学、制造工艺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一位苏联学者感叹,苏维埃所取得的巨大的科学和科技成果,没有哪一个不与列宁的名字相联系、不在某种程度上归功于他。

第三,消除文盲,普及科学知识。苏维埃政权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超越资本主义国家,仅仅依靠科技专家是不够的,还需要广大具有相当科技水平的建设者。文盲消除了、科学知识普及了,科技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列宁积极倡导全民科技教育,一方面,把开展综合技术教育作为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教授一般现代工业的基础、参观各种社会劳动方式和生产技术形式等,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生产方法和科学成果。另一方面,重视社会的科技教育,并使学校教育与之相结合。如发挥铁路工厂、电力站、小型工厂的作用,使之成为理论讲座和劳动教学的宣传点和示范中心;制定一个10年~20年发展计划来吸引广大工农群众参与科技建设中来;成立技术阅览室、技术小组,教会群众懂得使用电;赶写一些通俗小册子和短文,以供学校教学和农民阅读,不仅提高劳动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断扩大他们的科学技术眼界。

第四,合理吸收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尽管夺取政权,但一时难以改变俄国科技文化的落后现状,怎样才能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呢?列宁认为,要实现这一点,只有通过合理吸收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他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不带任何阶级立场,也没有国别的区分。在这里,他提出一个简明公式:“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社会主义。”[56]可见,苏维埃政权与资本主义先进元素结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能否实现。为此,列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比如,及时了解和介绍外国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列宁强调必须由专人及时且详细介绍欧美的技术,要求“在最新式的机器中一切最重要的机器,莫斯科应当每样都有一件,以便学习和教授”[57];派遣有关专家、学者出国学习、考察。他亲自给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写信,要求拨款支持学者出国学习、考察;主张通过高薪聘请外国专家来俄国工作,帮助俄国技术人员和工人掌握先进技术;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实行租让制,引进新技术、生产经营资金和管理办法。当然,列宁并不是一味地倡导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技术,而是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