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趋势,就是政府服务的重心将从“理性数字”进入“感性体验”。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好差评”制度,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评判。另外,这种感性体验还衍生出政府部门从“产品思维”到“爆品思维”的变化,即以“交付即结束”为目标的项目化建设思路,替换为以“交付即开始”的产品运营思路。......
2023-07-02
“为群众服务”和“如何为群众服务”是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两个基本范畴。毛泽东在深入分析具体矛盾的基础上,不但明确解决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而且具体解决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问题,即普及和提高的关系问题。
第一,明确了普及与提高的对象、内容要求和正确方向。明确对象是普及和提高的基本出发点。只有弄清楚工作对象的问题,普及和提高才能有正确的标准,才能正确理解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毛泽东把“为什么人的问题”视为一个根本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普及与提高的对象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尤其是为工农兵服务。可见,毛泽东把人民大众首先是工农兵作为文学艺术普及与提高的主体。因为工农兵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们是革命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了解工农兵的文化现状和现实需求,是做好文艺普及与提高的前提。由于受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长期统治,工农兵的文化水平普遍非常低,不识字、没文化占据了绝大多数。因而,对于正在和敌人作残酷斗争的他们,迫切需要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需要“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加强他们的团结,提高他们生产与战斗的热情和信心。解决了普及与提高的对象问题后,我们必须明确普及的内容要求和提高的正确方向。毛泽东从文艺为人民这一核心观点出发,指出普及和提高都必须以工农兵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工农兵的需要”“工农兵的基础”“工农兵便于接受的东西”是普及与提高的方向。沿着无产阶级尤其是工农兵前进的方向去普及、去提高,而不是走向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的方向。这就不但规定了普及的客观标准,也指出了提高的正确方向,即向工农兵普及,从工农兵的基础提高。那么,如何了解工农兵的文化水平和现实需求呢?这又涉及一个向工农兵学习的任务。尤其是对于创作主体来说,不仅要在斗争实践和创作实践中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剔除非无产阶级思想感情的影响,还要深入工农兵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向工农兵学习,建立深厚的群众感情,才能真实表现工农兵生活,准确反映他们的愿望、需求和精神风貌。所以毛泽东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虚心向群众学习,只有做好了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这样我们才能在适应人民大众艺术欣赏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欣赏趣味并反过来推动艺术水准的提高。毛泽东在指出普及工作重要性的同时,充分的肯定了“直接为群众所需要的提高”和“间接为群众所需要的提高”即干部所需要的提高。因为干部文化水平一般都要比群众高些,如果仅仅进行普及工作是不能满足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的。他们是能够接受高级一些的文艺作品的。
第二,阐明了普及与提高、专门家和普及工作者的关系。长期以来,普及和提高的关系问题在中国革命文艺发展史上始终未得到明确的解决。抗战初期,延安根据地就存在着轻视提高和只要提高的争论,到1941年后,这个争论在文艺领域更加激烈,涉及面更广。民众剧团以文艺普及工作为主,他们强调普及,忽视提高,而以文艺提高工作为主的鲁迅艺术学院则轻视普及,强调提高。最后学院派的观点占了上风,脱离群众和实际,片面地、孤立地强调提高成为主要倾向,奏西洋名曲,读外国名著成为一种时尚,而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无法“享受”。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提出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理论。毛泽东认为,普及和提高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缺一不可。没有普及,就会造成整体的文化落后,民族的文化差异、文化隔阂会逐步加深;没有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就会处于初级水平,就达不到世界的先进水平,从而无法自立于世界先进国家和民族之林。因此,要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离开普及无所谓提高,离开提高普及也会失去方向,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针对人民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毛泽东批评了孤立地、片面地、过分地强调提高的观点和做法,认为提高是“锦上添花”,是普及工作发展的方向,而普及则是“雪中送炭”,是基础和第一步,在当时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34]可见,毛泽东文艺思想不仅富于独创性,且富于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指出“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就成功解决了此前文艺界长期争论不得解决的有关普及和提高孰先孰后的问题,在革命文艺发展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对普及工作者和专门家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界定。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提出既要看到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渗透,又要看后者对于前者的指导与提高。两者不应偏废。普及工作者离不开专门家的指导,因为需要专门家来保障普及工作的水准和方向。而专门家也同样无法离开普及工作者,因为生活是艺术的来源,专门家需要同普及工作者紧密联系才能创作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符合社会主义文化需求的作品。从这些观点可以得知,毛泽东有关普及工作者和专门家之间关系的认识,与他对普及和提高之间关系的认识,是相辅相成、遥相呼应的,这也表明毛泽东的人民性思想是完全而又彻底的。
毛泽东对于普及和提高关系的论述,是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极富哲理的思想,不仅揭示了在社会主义文艺工作中普及和提高的辩证关系,也为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开展普及和提高工作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虽然这些是针对文艺工作来论述的,但也适用于整个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年~1883年)”,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2]《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
[3]《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0页。
[4]《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9页。
[5]《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页。
[6]《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20页。
[7]《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73页。
[8]《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9页。
[9]《斯大林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96~297页。
[10]《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1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9页。
[1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534页。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27页。
[1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534页。
[1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3页。
[16]王诗渊、郑黔玉:“毛泽东文化安全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载《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17]《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18]《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7页。
[19]《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708页。
[20]《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2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0页。
[2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707页。
[24]《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4 页。
[2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9页。
[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7]《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4~55页。
[28]《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9页。
[29]《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4~55页。
[30]《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9页。
[31]《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0页。
[3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9页。
[3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234页。
[3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2页。
有关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列宁到毛泽东的文章
第一个趋势,就是政府服务的重心将从“理性数字”进入“感性体验”。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好差评”制度,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评判。另外,这种感性体验还衍生出政府部门从“产品思维”到“爆品思维”的变化,即以“交付即结束”为目标的项目化建设思路,替换为以“交付即开始”的产品运营思路。......
2023-07-02
当他们到达出事现场时,张思德已停止了呼吸。随后,中央社会部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为张思德买了一副棺材。毛泽东的讲话生动形象,虽是即兴而讲,却恰当地总结了张思德革命精神的精髓——“为人民服务”。随着毛泽东这篇文章的发表,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迅速在延安、陕甘宁边区、全国各个根据地传播,并逐渐成为一切革命者的座右铭。......
2023-11-30
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毛泽东考察了中国文化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概念。首先,新民主主义文化从功能和作用方面来讲,应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其次,新民主主义文化要有民族的特色和形式。最后,新民主主义文化应该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其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2023-08-12
在吸收、继承古人优秀文学遗产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文化遗产,才是正确的做法。毛泽东一贯主张批判地继承中西文化。1960年12月,毛泽东在同外宾的一次谈话中再次论述了批判地继承中国文化遗产的问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是毛泽东确立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2023-08-12
为此,列宁认为首先要努力提高人民的教育和文化水平,否则,艺术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就成为一句空话。在列宁看来,超阶级、无党性的文艺是不存在的。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思想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其从文学的党性原则出发,强调先进的世界观对文艺创作的指导意义。......
2023-08-12
写稿要找题目,不很容易,这次就可以用联而且想之法,由汽车而扩大,说“代步”;又泛论不好写,只说自己的一点点经历和感受。《水浒传》里有神行太保,可证找代步是无能。总之,思路随道家,对不用腿而找代步就不会有什么好印象。表现于代步方面,有轨变为无轨,长亭短亭变为高速,余落日的渡头变为机场。不只文章,情意也是自己的特别值得珍重,所以就本诸存诚的原则,以下说说与代步有关的或说由代步引起的情意。......
2023-07-30
[9]他们宣扬“民族文化自治”“统一民族文化”这样的口号,主张实行超地域的文化自治。列宁撰写《论民族自决权》《论“民族文化”自治》等著作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指出“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必须指出的是,列宁反对“民族文化”的口号并不意味列宁对民族文化本身的否定,也不能说明列宁认为文化只存在阶级性。......
2023-08-12
随后更多的单片机种蜂拥而至,1990年,美国Intel公司推出了80960超级32位单片机,引起了计算机界的轰动,产品相继投放市场。这样一来,单片机领域有8位、16位甚至32位机。Atmel公司发展的C51系列单片机目前仍是单片机中的经典范例。......
2023-06-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