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吸收列宁对待知识分子的成功经验

吸收列宁对待知识分子的成功经验

【摘要】:毛泽东借鉴了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采取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其一,以团结知识分子为前提。“必须分别情况,加以团结、教育和任用”,[10]体现了毛泽东对广大知识分子的信任和广泛团结知识分子的宽宏气度。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1937年至1939年,几十万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越过层层封锁,奔赴各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其二,教育是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必要手段。

为发挥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列宁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来信任、保护、利用、教育和帮助他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毛泽东借鉴了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采取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其一,以团结知识分子为前提。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爱国的,是可以团结的对象,也是建设新中国的客观需要。广大知识分子或者受剥削压迫,或者对革命活动持有中立态度,“坚决的反革命分子只占极少数”,[9]他们是“可能争取的”。“必须分别情况,加以团结、教育和任用”,[10]体现了毛泽东对广大知识分子的信任和广泛团结知识分子的宽宏气度。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1937年至1939年,几十万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越过层层封锁,奔赴各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进入新中国,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依然强调团结知识分子并发挥他们的作用为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和文化科学事业服务。其二,教育是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必要手段。建国初期,知识分子中熟悉马克思主义的人是少数,尤其是国统区的知识分子个人思想和价值模糊,对马克思主义了解不多,对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不清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思想教育。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通过举办抗大式的训练班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他们剔除旧的观念,提高思想觉悟;另一方面鼓励知识分子到工厂去,到农村去,走和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使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主义,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最后,培养新人,造就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宏大队伍。毛泽东主张培养新知识分子和争取旧知识分子并举。在团结、教育旧知识分子的同时,特别注重对新知识分子的教育培养,以期造就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自己的文化队伍。他把知识分子比作“秀才”,要求中央各部,省、专区、县三级都要培养较多的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的“秀才”,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没有“秀才”是不行的。[11]总之,党的“团结、教育、改造”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具体贯彻执行中,有侧重强调“教育、改造”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