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政策,形成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毛泽东秉承了列宁教育和政治联系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合形势与任务的需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但总的说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普及教育、加强文化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2023-08-12
思想是从概念开始的。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历来是学术界的难题,不同语境中的文化能够被赋予完全不同的意义。英国人类学学者泰勒曾如此定义:“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1]此后,很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纷纷界定或释义“文化”一词,目前对文化的定义有几百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2年给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在今天应被视为一个社会和社会集团的精神和物质、知识和情感的所有与众不同显著特色的集合总体,除了艺术和文学,它还包括生活方式、人权、价值体系、传统以及信仰。”[2]《辞海》将文化一词的涵义分为广义、狭义两类。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则专门指代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可见,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涵义的概念。因其外延、内涵的差异难以定义,只能具体领域具体研究。
关于文化建设的概念,百度百科将之界定为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它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我国当前开展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文化定义,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视不同的情境而定。和多数学者一样,本书更多采用狭义的文化概念,尤其是在解读列宁、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时,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化概念。
有关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列宁到毛泽东的文章
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政策,形成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毛泽东秉承了列宁教育和政治联系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合形势与任务的需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但总的说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普及教育、加强文化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2023-08-12
列宁关于文化建设提得最多的内容是教育和扫盲。可见,列宁是从维护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需求来看待教育问题。列宁把文盲现象列为“三大敌人”之一,扫除文盲是普及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十月革命胜利后,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教育提供智力支持。[34]列宁加大教育投入时不仅要求绝对量增长,还要求提高相对比例。列宁主张称教师为“人民教师”,并认为“这个称号应保持不变”。......
2023-08-12
[1]赵湘江:“论列宁‘五篇遗嘱’中关于发展纯粹文化的思想”,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3]俞良早:“论列宁和俄共(布)发展先进文化的尝试”,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6]宋仕平:“试论列宁的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的思想”,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23]马龙闪:“布哈林的无产阶级文化论与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84年第6期。......
2023-08-12
为充分发挥专家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列宁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来保护、利用、吸引、教育和改造他们。[3]可见列宁对专家和知识分子的珍惜和重视程度。列宁不仅在政治上信任知识分子,而且对知识分子的政治生命也十分关心,鼓励提拔那些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各级领导岗位,让他们参与决策和立法。列宁对专家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十分关心,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最后,工作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023-08-12
俄国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带上的欧洲中部,为传入西方先进文化提供了地理上的便利。西方先进的文化成果,为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一是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开阔了列宁的视野。浓郁的家庭文化和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列宁从小就得到了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熏陶,催化了列宁的文化自觉和现代意识。......
2023-08-12
1964年,毛泽东进一步提炼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3]指出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凭空产生和发展的,而是建立在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之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毛泽东对长期以来中西文化关系之争的明确回答。......
2023-08-12
列宁对否认和排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文化思潮予以严厉抨击与批判。1954年在《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当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唯一内容,而是在以这一思想为主体的情况下发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文化。......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