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写记事作文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将整个事情从头到尾不分重点地复述一遍,就像一篇流水账,让人看起来索然无味。如果把它用于作文,则指一篇作文中所写的“点”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三个。我们要学会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对事情进行“分步详解”,比如事情可以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阶段,经过又分为发生、发展、高潮三个环节,把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写清楚了,文章重点自然也就突出了。......
2023-08-12
先看一则古代笑话:有一位秀才,迟迟写不出文章,他的妻子埋怨说:“难道写一篇文章,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吗?”秀才郁闷地说:“当然难了。你生孩子是肚子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子里没货。”秀才肚子里是真没货吗?不是!只要他会说话,就能写文章!文章就是变魔术——把说的话变到纸上罢了。
早在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冰心就在《再寄小读者》中指出了小学生写作文常常遇到的三大难题:①无话可说;②有话写不出;③写得不具体。时至今日,这些难题在小学生作文中依然存在。
之所以出现“无米下锅”这样的困境,原因不在于某些小学生所说的自己的学习生活单调,而在于很多小学生对很多作文素材看不见、抓不住,缺乏一颗“敏而好思”的心。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小学生有良好的“素材意识”的话,就会发现可以写的东西实际上是很多的。
一、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种种遭际,记录下来,那是你最为珍贵的写作财富。比如,没完成作业受到老师批评,表现好时被老师表扬,自己做了错事感到后悔,不经意间帮助了别人而感到特别骄傲。再比如,自己第一次做饭、第一次登台演讲、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走亲戚等,都可以写进作文。
二、可以写自己参加过的一些活动
在校园生活中,老师经常组织大家开展活动,为同学们创造了许多习作的素材。比如春游活动、体育运动会、文娱表演等。同学们可以自己组织一些游戏、竞赛等,也可以写一些有趣的小制作、小实验,自己创造写作素材。
三、可以写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
有的人说,学校生活是上课、作业、考试三部曲,有啥好写的?其实,这三部曲就是好素材。别的不说,就说上课吧,哪节课最有趣?有趣在哪儿?哪节课最难忘?最难忘哪个细节?再说校园生活还不止这三部曲,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班队活动,还有你和同学、好朋友之间的故事,可都是习作的好素材。
四、可以写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着。邻居家的弟弟、巷口修鞋的阿姨、小区门口的保安……有没有一个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街头见闻、坐车体会、市容变化、路人遭遇等,有没有一件事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节目中,有你特别钟爱的吗?哪一期令你记忆犹新?用心记录下来,不也是作文素材吗?
五、可以写神奇奥妙的大自然
大自然是神奇的,名山大川、小桥流水、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自然现象等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我们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去各地探奇览胜,也可以自己观察蚂蚁的爬行路线,大蒜的生长过程。我们可以走进春天的公园、夏天的荷塘、秋天的田野、冬天的村庄,体会季节的变化。我们可以亲近山,亲近水,在自然中观察、体验,在自然中思考、成长。
六、可以写自己的奇思妙想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我们可以借助时光机器,从现代社会回到几千年甚至几万年以前;可以将成语典故、童话故事等加以适当改编扩充,让它成为作文中新的故事,如《新龟兔赛跑》《青蛙跳出井底之后》等;可以设想未来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汽车以及生活的方式……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岁月里,一定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高兴的、难过的、委屈的、后悔的、幸运的、讨厌的……把这些五彩缤纷的故事记述下来,就是记事作文。
很多同学在写记事作文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将整个事情从头到尾不分重点地复述一遍,就像一篇流水账,让人看起来索然无味。
那么,在写作文时怎样避免类似的流水账呢?
一、精心选材不能多
中国有句古语,叫作“事不过三”,原指同样的错误不要连犯三次。如果把它用于作文,则指一篇作文中所写的“点”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三个。
老师让你写作文《我的一天》,你可以精选一天中特别有意义或有启发性的一件事作为主体,其余的一两件则一带而过。比如,在极其简略地写起床、刷牙、出发之后,重点写自己到姑姑家玩的过程中,对“一粒米一滴汗”的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详略得当不宜平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组成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事“四要素”。在写记事文章时,我们要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这样才能使读者对你写的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我们要学会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对事情进行“分步详解”,比如事情可以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阶段,经过又分为发生、发展、高潮三个环节,把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写清楚了,文章重点自然也就突出了。
如一位同学写的学打乒乓球片段:
于是,我按照教练的动作要领练了起来:两脚与肩同宽,双腿屈膝下蹲,左手放在腰间,右手挥球拍,大臂120度,小臂45度,转体挥到腰间,眼睛随球拍转动。渐渐地,球馆开始闷热起来,我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淌了下来,流进嘴里咸滋滋的,双腿不停地颤抖,球拍也要掉了。
百余字的片段,就把学习过程的动作要领和遇到的困难写清楚了。
三、细节描写不可少
记流水账的作文,语句比较平淡,大多只是概括地叙述一下,缺少细节描写。要知道,细节描写是作文的魔法棒,它虽小,但运用得好就能使作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特别是那些浓墨重彩、精雕细刻的语段,放慢了行文的步伐,凸显了文章的主旨,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记流水账的现象。
如一位同学写自己得知考试成绩后的那一刻的心理:
我忐忑不安地接过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试卷,一个刺眼痛心的85分!我只觉得脑中轰隆隆的,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回座位的。
几句话,生动地展现了自己看到成绩之后的难过心理,相比平铺直叙的“我接过试卷一看,唉,只有85分”表达的情感更加真切细腻,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出现这种情况:老师本来要求写250字,结果小学生写了50字就没词了,坐在那里抓耳挠腮就是挤不出半个字来;或者50字就把整篇文章完成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没有展开,没有细节,没有描写,只会笼而统之地叙述,读起来自然给人“言之无物”的感觉。
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长写具体呢?
一、提问解答法
提问解答法,就是在写作文时,在心中要多问几个“怎么”或“怎样”,从而使文章情节变得丰富。比如有个小学生这样写同桌帮助自己做作业: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做作业。做着做着,我遇到了一道难题,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就在我着急上火的时候,我的同桌耐心地帮助了我。最后,我终于打败了那只拦路虎。
很显然,这段话写得很空洞,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妨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对它进行修改、充实。如:“我”是怎么思考这道题的?同桌是怎么帮助“我”的?她说了哪些话?“我”是怎么恍然大悟的?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做作业。做着做着,我遇到了一道难题,怎么想也想不出来。我把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可不知怎的,脑子就像打了结似的,就是不开窍。就在我着急上火的时候,我的同桌耐心地帮助了我。她轻轻地问我:“这道题要我们求什么?”同时用手指着题目最后一行字。我稍微一思索,脱口而出:“要求幸福家园每户储蓄多少元。”“对呀!那么要求平均数,只要……”“用总数除以户数!”我抢先回答。“呵呵,恭喜你答对了!”同桌逗趣地说道。最后,我终于打败了那只拦路虎。
看,这就是“提问解答法”的威力,让文章读来如见其人,仿佛身临其境,感染力十足。
二、分步详解法
分步详解法,就是一种化整为零、化大为小的方法。比如将事情的经过分解为发生、发展和高潮,将一次拔河比赛分解为第一局、第二局和第三局,将一个单一动作分解为多个连续动作,将打扫教室的大场面分解为摆桌椅、扫地和擦黑板等几个小场面等。举个例子:
今天,我自己动手洗了一件衣服。我先接了半盆水,然后把衣服放进水盆里浸湿,接着在衣领和袖口上打了一些肥皂,便使劲儿地搓了起来。搓了一会儿,我又在水盆里揉了揉。终于洗干净了,我便反复接水涮了好几次,彻底把衣服上的肥皂沫涮干净了。
这段话就成功地运用了动作分解法,通过把“洗”这个笼统而单一的动作分解为“接”“放”“浸”“打”“搓”“揉”“涮”等一连串动作,具体细致地写出了“我”洗衣服的过程。
三、人物刻画法
人物刻画法,就是通过对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致刻画来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举个例子:
妈妈对我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考试成绩不能低于90分。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只考了85分,妈妈一见卷子便火冒三丈。只见她两道弯弯的眉毛立了起来,两只大眼睛恶狠狠地瞪着我,一边用手指指着我,一边大声地吼道:“王紫轩,如果下次你再考不到90分以上,看我怎么收拾你!让你整天就知道玩!”我想:以前那个温柔得像小白兔的妈妈哪儿去了呢?
这段话综合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描写,把妈妈发火的形象展现得惟妙惟肖。
四、多觉描写法
多觉描写法,就是在观察、体验过程中,让眼(视觉)、耳(听觉)、口(味觉)、鼻(嗅觉)、手(触觉)等感官齐上阵、共参与,构成对事物的全面性感知,从而完成立体性描写。这种方法在写景状物类作文中运用得较为广泛。举个例子:
葡萄架上缀满了一串串葡萄,颗颗拥挤在一起,晶莹剔透,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我伸手摘下一颗,感觉光滑而圆溜。轻轻剥开一层薄薄的皮,那汁水便马上滴了下来。我赶紧伸出舌头去舔那酸酸甜甜的汁水,透心凉。剥完皮,我一口吞下,果肉甜软,让人回味无穷。外婆走过来说:“葡萄好吃,葡萄酒更好喝呢!能舒筋活血、延年益寿呢!”
这段话从视觉、触觉、味觉和听觉四个方面拓展思路,把美味的葡萄描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恨不得一尝为快。
有关小学生同步作文辅导文库(3年级)的文章
很多同学在写记事作文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将整个事情从头到尾不分重点地复述一遍,就像一篇流水账,让人看起来索然无味。如果把它用于作文,则指一篇作文中所写的“点”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三个。我们要学会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对事情进行“分步详解”,比如事情可以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阶段,经过又分为发生、发展、高潮三个环节,把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写清楚了,文章重点自然也就突出了。......
2023-08-12
下面以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二单元作文训练为例进行一个对比说明。学生不知所措,孩子们对于民风民俗理解困难,更不要说用文字进行表达了,那是难上加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孩子们介绍黔东南的民风民俗。确定了习作材料以后,就放手让学生习作,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即可。总之,指导小学生作文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
2023-07-05
带你们一起来看看我做的有趣实验吧!首先,我把已经准备好了的实验材料生鸡蛋、食盐、烧杯、勺子等放在桌子上。后来,我去网上查了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原来鸡蛋会浮起来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密度越大,浮力越大!科学知识无处不在,真是神奇有趣!(张可佳)老师评语小作者通过一场小小的实验,告诉读者生活处处有科学。这样的句式把实验的过程完整地串联了起来,每一个环节紧密相连,层层递进,让读者充满着好奇。......
2023-08-04
“学习改写”是作文常见的练笔形式之一,特别能提升人的想象力。文题三本单元的课文,情节富于戏剧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鲜明,从中选择一篇改写成课本剧。初学改写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改写实质上是以原作作为题材进行再创作,重在一个“改”字上。改写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改写《三顾茅庐》光阴荏苒,又是新春。改变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更容易叙事。......
2023-08-16
首先上场的是君君的“大个”和我的“斗牛”。只见“大个”仗着自己魁梧的身材,气势汹汹地向“斗牛”冲过来。斗牛纵身一跳,跳到了大个的身后,用他强有力的上颚对着“大个”的屁股用力一咬。“大个”疼得连忙转身,又生气地冲过来。“斗牛”不紧不慢,他再一跳一咬,又一跳一咬,就是用这样的招式把“大个”斗得连连败退,躲在一边再也不敢冲过来了。这一次,我们玩得真高兴。......
2023-08-04
“妈妈要教我做‘鸡蛋跳水’的实验喽!”说干就干,我根据妈妈的要求找来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卡纸、熟鸡蛋、剪刀、胶带。我的心绷得紧紧的,就在我想着可能要失败时,“砰”,鸡蛋稳稳地掉入了杯中,将杯中的水溅起一朵又一朵的“美丽鲜花”,为鸡蛋戴上一个朴素的花环,同时又像在向我祝贺成功。......
2023-08-04
今天,我就用厨房里毫不起眼的小苏打做了一个小实验吧!首先是准备实验材料:一个去了皮的橘子、一小勺小苏打、500毫升水。接下来,我就把量好的水一股脑儿倒进了锅里,然后请奶奶帮忙点燃了火,并放入小苏打。原来,小苏打是碱性物质,能溶解植物纤维,所以橘子的薄膜消失了。原来我只知道奶奶平时用小苏打做馒头和煮粥,现在才知道小苏打还可以帮助人们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清洁、去味、护肤等。......
2023-08-04
议论文的根本要求就是说理。在前面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观点要明确”和“议论要言之有据”。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议论文要想以理服人,最关键的是论据充分。有了明确的论点和充分的论据,论证还要合理,这样行文才能严密,无懈可击。论证合理就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符合逻辑,要展现材料和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要做到论证合理,就要较好地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要做到论证合理,还要注意合理安排结构。......
2023-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