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旋律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基本上延续了幼儿园旋律教学中音的长短、高低的教学内容,并保持了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所感受到的音的高低的游戏活动教学方法。图例7-1-1我国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旋律教学(部分)二年级的旋律教学比起一年级来说,更凸显对于音高、唱名的感受。方向、旋律线和模进美国小学音乐学习计划中对于“方向和旋律线”的教学要求贯穿始终,三......
2023-08-12
“线”在几何学中,被认为是由无数个点连接而成的,美术中的点、线、面是表达平面空间的基本元素。音乐中的“线”,我们称之为旋律线,它正是将音乐旋律中的每个音符(点)连在一起所形成的一条条波浪起伏、变化各异的旋律线条。在音乐中,旋律线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儿童在旋律聆听活动中也许能够听出旋律的起伏与变化,但是,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并表现出旋律线的变化和其中的方向感却有一定的难度。
旋律教学中,对于旋律线这一教学内容的关注正是借助于美术的视觉特点,引导儿童关注旋律进行中细微的旋律线条变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理解从音符(点)到旋律(线)再到乐段(面)的音乐发展变化。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儿童对于旋律线的感知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法,例如,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旋律的起伏,通过图形的变化表现旋律的进行特点,或通过歌唱中唱名的变化表现旋律的高低……无论教师在旋律线教学中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首先都必须对授课中的音乐作品在旋律线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需要思考旋律进行的方向、旋律进行的特点、旋律线所表现的音乐结构等内容,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旋律线教学。
(一)旋律与动作
当我们用身体动作解释或描述旋律的运动方向时,首先需要掌握旋律的进行方式,同时,在通过身体感受旋律线的活动中对于旋律进行的力度、速度也需要有一定的体现。通过身体动作感受旋律线条不同于舞蹈中的身体表现,它们关注的侧重点有很大差异。当然,对于有一定舞蹈学习基础的儿童来说,他们用身体表现旋律线的能力会更强一些。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旋律线的变化需要建立在仔细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旋律中的停顿、大跳音程和小跳音程的身体动作描述都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方法强调的也正是以听音乐为前提,将建立在听觉刺激基础之上的感觉和印象再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通过身体动作表现旋律线可以从小幅度的动作开始,逐渐过渡到全身参与的大幅度动作,例如,当聆听到一段波浪旋律进行的旋律线时,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只运用指尖画出旋律的进行方式;也可以用双手带动手臂的动作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还可以用双脚在地板上走出旋律线的变化;最后,还可以运用双手和双脚共同表现出旋律线的高低起伏。
歌唱中的手势运用建立在手势与唱名的对应关系基础之上,例如柯尔文手势作为一种可视的音高体系,将手势的动作与唱名相联系,其中通过双手高低位置上的变化来表现旋律中不同音的高低变化,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方法看作是双手带动手臂的动作感受旋律起伏变化的一种方式。
(二)旋律与图形
运用图形来表现旋律的高低变化也是旋律线教学中十分常用的方法,千变万化的图形既可以表现出旋律的进行方向、旋律的分句结构、旋律的情绪色彩,也可以表现出旋律的曲式结构和旋律中主调与复调的音乐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旋律线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旋律的进行。
1.表示方向的箭头图形
在旋律进行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儿童音乐教学中的旋律进行可以包含上行、下行和波浪进行等多种进行方式,用箭头图形勾画出旋律进行的方向能够使儿童清晰地区分出旋律的高低,也可以在力度变化上给予儿童启发。
同时,在旋律创作中带箭头的旋律图形也能够引导儿童通过旋律的逆向进行来完成旋律改编。(谱例7-2-10)
谱例7-2-10
时间像小马车(片段)
2.表示乐句分句的图形
乐句是音乐结构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它可以包含不同的乐汇,同时,由一个或多个乐句也可以形成乐段。通过图形的方式标出音乐作品的乐句能够使作品在音乐结构的表述上十分清晰,重要的是,图形中旋律线条的变化也能够显示出音乐旋律的走向以及音乐作品的乐句划分。
谱例7-2-11
《闪烁的小星》片段:
3.表示乐句分句结构特点的图形
音乐作品的旋律进行特点可以通过不同的图形表现出来,乐句之间的关系也能够通过图形的方式明确地显现出来,法国民歌《法国号》前两个乐句虽然在音高上有所不同,但是保持了相似的乐句结构。在谱例中第一乐句以六度音程跳进开始,第二乐句以五度音程跳进开始,虽然两个乐句乐音不同,但是,从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乐句之间相似的旋律进行方式。(谱例7-2-12)
谱例7-2-12
有关儿童音乐游戏的理论与教学的文章
一年级的旋律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基本上延续了幼儿园旋律教学中音的长短、高低的教学内容,并保持了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所感受到的音的高低的游戏活动教学方法。图例7-1-1我国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旋律教学(部分)二年级的旋律教学比起一年级来说,更凸显对于音高、唱名的感受。方向、旋律线和模进美国小学音乐学习计划中对于“方向和旋律线”的教学要求贯穿始终,三......
2023-08-12
我国音乐教育中,学前儿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对于旋律认知的音乐经验,例如通过对空间的高低变化感知声音的高低;通过手势或其他身体动作感知旋律的轮廓线。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游戏活动中,常借助于生活中的声音帮助儿童理解声音的高低,例如清脆的布谷鸟叫声与低沉的牛叫声形成高低的对比。......
2023-08-12
识谱教学是旋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音乐教学方法研究中,对于识谱教学的研究方法十分多样,例如,有针对儿童感受音乐所运用的图形谱、方便首调唱名体系学习的字母谱和数字谱、便于五线谱学习的手指谱以及一线谱等等。运用图形谱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图形谱抓住音乐进行的特点。图形谱教学还能够通过具象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想象,并尝试音乐编创。......
2023-08-12
在节拍教学中,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教师需要有足够的重视,因为中国传统音乐有自己的节拍特点。不同于西方音乐中强拍、弱拍的节拍律动划分,中国传统音乐中以板和眼来进行节拍形式划分,例如流水板、散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等。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散板即无板无眼的形式,它也是中国音乐中非常独特的节拍形式。儿童较早接触中国传统的音乐作品,理解中国自己的音乐语言要素,对形成音乐母语的音乐听觉和审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3-08-12
节奏游戏活动不仅包含语言中的节奏游戏和通过身体乐器即声势动作进行的音乐节奏游戏活动,同时,也包含儿童在乐器演奏中进行的节奏学习。(二)从节奏游戏活动到乐器演奏教学多声部乐器伴奏在儿童音乐教学领域中有具体的教学要求,但是对于教师来说,这一教学内容需要建立在前面所涉及的众多多声部节奏游戏活动的基础上。因此,多声部声势节奏游戏为乐器伴奏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08-12
小学音乐教材中对于节奏的教学及游戏活动引导贯穿了儿童的整个音乐学习阶段。四年级到六年级阶段重点是对于各种音符与休止符的灵活运用,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节奏卡片、节奏填空、节奏接龙等方式进行深入的节奏游戏教学活动。......
2023-08-12
字词替换的声势伴奏游戏活动包含不同的替换方式,较为常见的是直接进行某一字的全部替换或针对某一字词进行逐步替换。在字词替换的声势伴奏活动中,依然可以采用在《鸭子上桥》中使用过的方法,依据《爱我中华》中的歌词进行拍手、踏脚等声势动作替换,从而完成全曲的声势伴奏活动。字词替换声势伴奏游戏活动的难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同时,需要循序渐进地递增游戏活动的难度。......
2023-08-12
在“表现”教学领域中最为独特的是对于“综合性艺术表演”的教学要求,这一教学要求已经将音乐活动放入艺术实践活动的内容中加以认知。“综合性艺术表演”不仅强调音乐表演活动,同时在其中融入了故事情节、舞蹈表现、舞台设计和角色担当等综合教学内容。......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