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儿童音乐游戏教学:旋律线活动指导

儿童音乐游戏教学:旋律线活动指导

【摘要】:旋律教学中,对于旋律线这一教学内容的关注正是借助于美术的视觉特点,引导儿童关注旋律进行中细微的旋律线条变化。无论教师在旋律线教学中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首先都必须对授课中的音乐作品在旋律线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需要思考旋律进行的方向、旋律进行的特点、旋律线所表现的音乐结构等内容,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旋律线教学。

“线”在几何学中,被认为是由无数个点连接而成的,美术中的点、线、面是表达平面空间的基本元素。音乐中的“线”,我们称之为旋律线,它正是将音乐旋律中的每个音符(点)连在一起所形成的一条条波浪起伏、变化各异的旋律线条。在音乐中,旋律线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儿童在旋律聆听活动中也许能够听出旋律的起伏与变化,但是,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并表现出旋律线的变化和其中的方向感却有一定的难度。

旋律教学中,对于旋律线这一教学内容的关注正是借助于美术的视觉特点,引导儿童关注旋律进行中细微的旋律线条变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理解从音符(点)到旋律(线)再到乐段(面)的音乐发展变化。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儿童对于旋律线的感知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法,例如,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旋律的起伏,通过图形的变化表现旋律的进行特点,或通过歌唱中唱名的变化表现旋律的高低……无论教师在旋律线教学中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首先都必须对授课中的音乐作品在旋律线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需要思考旋律进行的方向、旋律进行的特点、旋律线所表现的音乐结构等内容,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旋律线教学。

(一)旋律与动作

当我们用身体动作解释或描述旋律的运动方向时,首先需要掌握旋律的进行方式,同时,在通过身体感受旋律线的活动中对于旋律进行的力度、速度也需要有一定的体现。通过身体动作感受旋律线条不同于舞蹈中的身体表现,它们关注的侧重点有很大差异。当然,对于有一定舞蹈学习基础的儿童来说,他们用身体表现旋律线的能力会更强一些。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旋律线的变化需要建立在仔细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旋律中的停顿、大跳音程和小跳音程的身体动作描述都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方法强调的也正是以听音乐为前提,将建立在听觉刺激基础之上的感觉和印象再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通过身体动作表现旋律线可以从小幅度的动作开始,逐渐过渡到全身参与的大幅度动作,例如,当聆听到一段波浪旋律进行的旋律线时,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只运用指尖画出旋律的进行方式;也可以用双手带动手臂的动作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还可以用双脚在地板上走出旋律线的变化;最后,还可以运用双手和双脚共同表现出旋律线的高低起伏。

歌唱中的手势运用建立在手势与唱名的对应关系基础之上,例如柯尔文手势作为一种可视的音高体系,将手势的动作与唱名相联系,其中通过双手高低位置上的变化来表现旋律中不同音的高低变化,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方法看作是双手带动手臂的动作感受旋律起伏变化的一种方式。

(二)旋律与图形

运用图形来表现旋律的高低变化也是旋律线教学中十分常用的方法,千变万化的图形既可以表现出旋律的进行方向、旋律的分句结构、旋律的情绪色彩,也可以表现出旋律的曲式结构和旋律中主调与复调的音乐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旋律线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旋律的进行。

1.表示方向的箭头图形

在旋律进行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儿童音乐教学中的旋律进行可以包含上行、下行和波浪进行等多种进行方式,用箭头图形勾画出旋律进行的方向能够使儿童清晰地区分出旋律的高低,也可以在力度变化上给予儿童启发。

同时,在旋律创作中带箭头的旋律图形也能够引导儿童通过旋律的逆向进行来完成旋律改编。(谱例7-2-10)

谱例7-2-10

时间像小马车(片段)

2.表示乐句分句的图形

乐句是音乐结构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它可以包含不同的乐汇,同时,由一个或多个乐句也可以形成乐段。通过图形的方式标出音乐作品的乐句能够使作品在音乐结构的表述上十分清晰,重要的是,图形中旋律线条的变化也能够显示出音乐旋律的走向以及音乐作品的乐句划分。

谱例7-2-11

《闪烁的小星》片段:

3.表示乐句分句结构特点的图形

音乐作品的旋律进行特点可以通过不同的图形表现出来,乐句之间的关系也能够通过图形的方式明确地显现出来,法国民歌《法国号》前两个乐句虽然在音高上有所不同,但是保持了相似的乐句结构。在谱例中第一乐句以六度音程跳进开始,第二乐句以五度音程跳进开始,虽然两个乐句乐音不同,但是,从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乐句之间相似的旋律进行方式。(谱例7-2-12)

谱例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