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游戏中的旋律实践

学前儿童音乐游戏中的旋律实践

【摘要】:我国音乐教育中,学前儿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对于旋律认知的音乐经验,例如通过对空间的高低变化感知声音的高低;通过手势或其他身体动作感知旋律的轮廓线。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游戏活动中,常借助于生活中的声音帮助儿童理解声音的高低,例如清脆的布谷鸟叫声与低沉的牛叫声形成高低的对比。

(一)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的旋律

学前儿童的音乐思维能力还较弱,对音乐中旋律高低的抽象概念有一定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学前儿童旋律感知的教学内容中,需要通过游戏活动将声音的高低这样抽象的听觉概念转化为形象的视觉和能够体验的动觉活动,让儿童在具体的体验感受中理解音乐旋律中音的高低概念。

我国音乐教育中,学前儿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对于旋律认知的音乐经验,例如通过对空间的高低变化感知声音的高低;通过手势或其他身体动作感知旋律的轮廓线。

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游戏活动中,常借助于生活中的声音帮助儿童理解声音的高低,例如清脆的布谷鸟叫声与低沉的牛叫声形成高低的对比。儿童的旋律学习,特别是在儿童的歌唱教学中,总是从二度、三度的音程下行旋律开始,例如Sol-Mi,教师还可以通过身体动作的空间距离改变使儿童感受歌唱中声音的高与低,例如听到高音时站立,听到低音时蹲下,或听到高音时举起双手,听到低音时放下双手等。

在儿童能够区分歌唱中声音的高与低后,慢慢可以在旋律教学中加入旋律上行、下行的旋律线轮廓学习,儿童通过演唱活动感受音乐旋律线的变化,也可以通过手势的变化以及画旋律线的方式感受旋律的走向,例如,《欢乐颂》主题中有十分清晰的上行和下行级进旋律,儿童在歌唱时可以边唱边画出旋律运动的方向。

谱例7-1-1

(二)美国幼儿学习计划中的旋律

在美国幼儿的音乐学习计划中,对于旋律的教学要求是学习“方向和旋律线”,具体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随旋律线向上向下律动,或停在同一水平线上,用手势显示出旋律线;

准确地逐级唱出从f到d2的音域;

用铃、谐振铃和钢琴演奏向高向低进行的旋律音型;

在铃、谐振铃和钢琴上演奏旋律线,表现出戏剧的想法或使之与视觉的想象相符合;

识别声调升高或降低,有反复或有特殊旋律线的旋律音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