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儿童音乐游戏教学:声势节奏编创活动设计思路

儿童音乐游戏教学:声势节奏编创活动设计思路

【摘要】:字词替换的声势伴奏游戏活动包含不同的替换方式,较为常见的是直接进行某一字的全部替换或针对某一字词进行逐步替换。在字词替换的声势伴奏活动中,依然可以采用在《鸭子上桥》中使用过的方法,依据《爱我中华》中的歌词进行拍手、踏脚等声势动作替换,从而完成全曲的声势伴奏活动。字词替换声势伴奏游戏活动的难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同时,需要循序渐进地递增游戏活动的难度。

(一)字词替换声势伴奏游戏活动的常用教学方法

字词替换的声势伴奏游戏活动与固定节奏型的声势伴奏相比更加灵活和多变,其变化的根据是歌词中多次出现的字词。但是,字词替换的声势伴奏游戏活动对音乐作品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即歌词中包含有不断重复的某些字或词,能够进行声势替换。字词替换的声势伴奏游戏活动包含不同的替换方式,较为常见的是直接进行某一字的全部替换或针对某一字词进行逐步替换。

1.针对某一字词的全部替换

(1)歌曲《鸭子上桥》中的字词替换

这种字词替换方式主要是在一首歌曲中对某一字词进行全部替换,例如,儿童歌曲《鸭子上桥》中,不断出现“鸭子”这一词汇,于是,在声势伴奏的字词替换活动中可以将“鸭子”用左右交替踏脚的方式替代,如谱例6-3-33。我们可以看到,经过替代后谱例中所有的“鸭子”都被双脚交替踏脚的声势活动所替代,学生在歌唱到这一词汇时,就可以边唱边做踏脚的动作。

谱例6-3-33

在歌曲中“只”这一个字经常出现,特别是在第三乐句中“五只、六只、七只、八只”中的“只”都出现在后半拍,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完成后半拍拍手声势动作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当我们将“只”这个字用拍手动作替代时,学生只需要在歌唱到这句歌词时进行语言对应的拍手动作替代,就可以准确地完成后半拍的律动动作。

谱例6-3-34

通过对“只”和“鸭子”的字词替换将拍手和踏脚的声势动作加入到声势伴奏活动中,可是最后一个乐句中因为没有这两个字词,因此没有被声势替换的部分。那么,我们可以选择最后一个乐句中的“摇”字进行声势替换,这样整首作品的声势替换活动就完成了。

这首《鸭子上桥》的儿童歌曲中包含了大量能够进行字词替换的因素,除了我们已经进行的对“鸭子”“只”“摇”进行替换外,数字的替换、“桥”字的替换也都可以。需要注意的是,所被替换的字在节奏中的位置及替换以后声势动作的操作性和流畅性问题。

(2)歌曲《爱我中华》中的字词替换

字词替换的声势伴奏游戏活动不仅限于儿童歌曲中,在高年级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许多歌曲也能够进行这一类声势活动,例如歌曲《爱我中华》中也有不断重复的字词,如“五十六”“爱我中华”等。在字词替换的声势伴奏活动中,依然可以采用在《鸭子上桥》中使用过的方法,依据《爱我中华》中的歌词进行拍手、踏脚等声势动作替换,从而完成全曲的声势伴奏活动。例如在《爱我中国》歌曲中选取“五十六”进行字词替换,在独唱部分主要对于“五十六”采取两拍的踏脚动作声势替换。(谱例6-3-35)

谱例6-3-35

在歌曲的合唱部分多次出现“爱我中华”的歌词,可进行以“爱我中华”的歌词为基础的拍手声势动作替换。(谱例6-3-36)

谱例6-3-36

但是为了保证乐段的完整性,在某些字词替换时可以根据歌曲乐段的区别进行适当的微调,例如第一乐段末尾出现“爱我中华”歌词时并不进行声势动作活动替换,而是选在合唱部分进行“爱我中华”的歌词声势动作替换。因此,当进行字词替换的声势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歌曲演唱的需要以及段落的划分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保证声势伴奏的合理性。

2.针对某一字词的逐字替换

针对某一字词的声势动作节奏替换还可以通过逐字替换的方式完成。例如,在一首外国儿歌《BINGO》中,就对其中“BINGO”的每个字母进行逐字替换,最终通过拍手动作完成了一个固定节奏型的学习。

谱例6-3-37

其中,歌词中“BINGO”的字母包含了一个固定节奏型,当学生演唱到“BINGO”时,按照字母的排列顺序进行拍手动作的递增替换,这样,当经过五遍演唱后,学生就能够准确地拍出“BINGO”的节奏型。(谱例6-3-38)

谱例6-3-38

(二)字词替换声势伴奏游戏活动的注意事项

字词替换声势伴奏游戏活动能否实施的基础是音乐作品中是否具有能够被替换的字词,教师需要对歌曲进行筛选。这一方法是固定节奏型伴奏的必要补充,它能够使歌曲的声势伴奏更加丰富。

在歌曲中采取字词替换进行声势伴奏需要选定歌曲中具体的字或词,教师需要和学生就被替换的字词以及其声势动作达成默契,如若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时,也可以更多地听取学生参与的意见,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和参与热情。

字词替换声势伴奏游戏活动的难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同时,需要循序渐进地递增游戏活动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