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伊·左尔坦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
2023-08-1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Karl Orff)创建,是全世界影响最为广泛的音乐教育方法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概念是“原本性音乐”,“原本的音乐绝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2]。
奥尔夫认为儿童的音乐学习应该鼓励儿童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在音乐的游戏中、在音乐的即兴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获得音乐体验,并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提升其音乐能力。当儿童从自己内心出发来参与音乐游戏和即兴表演时,其整体艺术潜力被调动出来,他们的音乐创造力也被激发出来。独特的奥尔夫乐器不仅便于操作,同时也为儿童的音乐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特别是音条乐器的设计,不仅便于装卸,更重要的是为儿童多声部合奏与即兴旋律创作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强调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即鼓励来自不同文化的音乐教师以自身文化中的音乐作品为教学素材进行游戏活动设计,这也是其教学法能够在世界范围推广并充满生命力的原因。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其童年、少年时期的艺术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他良好的家庭艺术氛围、母亲较高音乐修养的熏陶、儿童时期的戏剧经验以及少年时期对绘画和现代舞的热爱等成长经历,都对其音乐教育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为音乐家的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整体的艺术”的创作观念,以及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音乐创作风格极大地影响了他的音乐创作。他三部成熟的音乐作品,即《卡尔米纳·布拉纳》(Carmina Burana)、《月亮》(Der Mond)、《聪明的女人》(DieKluge)都反映了他音乐戏剧的创作理想,其中《卡尔米纳·布拉纳》最具有代表性,展现了奥尔夫简洁、原始、直率的音乐风格,他的音乐戏剧创作体现了其“完全戏剧”的创作观念,即将语言、旋律、动作融为一体,使音乐成为综合音乐、舞蹈、戏剧整体的艺术。
奥尔夫强调节奏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他对于儿童音乐中的节奏训练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将音乐中的节奏训练与儿童的语言发展相联系,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中,为幼儿音乐教育开辟了新的音乐教育模式。同时,他学习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某些教学观念,并受到现代舞、民间舞的某些观念影响,探索将身体作为乐器进行音乐教育的可能性。声势在音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更为多声部的器乐合奏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强调即兴演奏,但这种即兴演奏方式并不是混乱和没有章法的,恰恰相反,即兴演奏中固定音型的运用,调式、和声的渗透,音乐曲式结构的规划等内容都保证了儿童在游戏中进行符合音乐规律的即兴创作并获得愉快的音乐体验。儿童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其音乐的操作能力,并在乐队的即兴活动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默契。
作为音乐教育家的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的学生军特一起创办了一所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他开始了一系列的音乐教育变革。奥尔夫不仅在节奏教学中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同时,研制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旋律性的打击乐器——音条乐器,不仅大大降低了儿童乐器演奏实践中的困难,也为幼儿的即兴音乐创作提供了可能性。当代,以打击乐器和音条乐器为代表的奥尔夫乐器已经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尔夫与他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通过电台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儿童音乐教育观念和领域,同时将教育的对象集中在儿童,研究出更为适合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例如在律动、舞蹈的基础上增加了语言与歌唱,同时通过字、词、诗和歌唱作为节奏训练的出发点,将动作、歌唱与演奏融为一体,这样新颖的、具有生命力的教学观念深深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音乐教师、学生和家长。1949年秋,建立了一个用奥尔夫教学方法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学贯彻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与实践,把语言、音乐、动作相结合,在儿童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实验班也在多次示范教学展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融合奥尔夫整个音乐教育思想的《学校儿童音乐教材》成为贯穿其音乐教育的核心,而这一教材也陆续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几十种版本。随着奥尔夫教学研究所在莫扎特音乐学院作为专门研究和培训的机构而存在,奥尔夫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不断被推广到世界各地,也成为对当代世界音乐教育依然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的音乐教育思想与方法。
虽然,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强调即兴性、综合性和参与性,用音乐要素作为切入点对其音乐教学法进行分析并不能完整地展现其音乐教育思想和价值,但是,要深入理解奥尔夫教学思想在音乐实践方面的具体方法,我们还是需要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
有关儿童音乐游戏的理论与教学的文章
音乐教学内容中的音乐游戏存在于音乐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它渗透在音乐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中,体现为教学导入阶段的音乐游戏、教学展开阶段的音乐游戏和教学拓展与结束阶段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游戏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音乐绘本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游戏活动。......
2023-08-12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结伴进行音乐表演,也可以独自进行音乐表演,还可以类似《丢手绢》音乐游戏那样,在老师的带领下根据音乐提示进行集体的唱游活动。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教师经常与学生完成角色的转换,例如上述的《丢手绢》音乐游戏中,当手绢放置在某一位学生身后时,这位学生在音乐结束时便获得了新的、暂时的音乐游戏角色,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可以和儿童一起享受愉快的游戏时光。......
2023-08-12
柯达伊非常欣赏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他认为,节奏训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领域,并鼓励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通过身体律动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儿童节拍感的培养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这一学习的过程也往往贯穿在游戏活动中。柯达伊还鼓励运用达尔克罗兹的律动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儿童创造具有想象力的律动动作表现稳定的节拍。......
2023-08-12
在“表现”教学领域中最为独特的是对于“综合性艺术表演”的教学要求,这一教学要求已经将音乐活动放入艺术实践活动的内容中加以认知。“综合性艺术表演”不仅强调音乐表演活动,同时在其中融入了故事情节、舞蹈表现、舞台设计和角色担当等综合教学内容。......
2023-08-12
《音乐课程标准》与《音乐教学大纲》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由“教师中心”向“学生发展中心”的转变。2011年,国家教育部对《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出台了《音乐课程标准》,并在课程内容的具体表述中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中的音乐要素教学有了更加详细的要求。......
2023-08-12
“创造”教学领域是新课程改革中十分突出的改变,它包含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和创作实践三部分。在“创造”领域的教学要求中,需要儿童对1~2小节的节奏或2~4小节的旋律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2023-08-12
同时,单位拍稳定感训练更注重的是一种心理稳定感的训练,在训练中有声练习可以显示出儿童对于单位拍所表现出的稳定感,而具有休止符的拍停训练则更可以帮助儿童检验其内心恒拍的稳定感。音乐游戏活动设计:单位拍的进行与休止的交替游戏一、活动设计目标通过单位拍的有声和无声(休止)交替出现考查儿童内心单位拍(恒拍)的稳定感。......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