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现”教学领域中最为独特的是对于“综合性艺术表演”的教学要求,这一教学要求已经将音乐活动放入艺术实践活动的内容中加以认知。“综合性艺术表演”不仅强调音乐表演活动,同时在其中融入了故事情节、舞蹈表现、舞台设计和角色担当等综合教学内容。......
2023-08-12
(一)学前儿童歌唱能力培养中的游戏活动
1.学前儿童歌唱中的音准培养
(1)作品的选择
由于幼儿的声带短小而柔嫩,其音准较差,因此,教师在选择作品时需要选择旋律起伏较小,旋律比较平稳的歌曲,同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音域范围。
(2)采用五声调式民间歌曲作为幼儿学习歌曲的教材
五声调式民间歌曲对于培养儿童的准确歌唱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以云南哈尼族民歌《其多列》为例,其中重复了so—mi两个音级,这两个音的准确演唱对儿童音准的提升有极大帮助。
谱例2-2-1
2.运用动作的高低引领儿童感受音级的高低
教师引领儿童在演唱时关注代表音级高低的手势变化,也可以采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游戏活动教学。
3.从儿童最容易演唱的部分进入歌曲
在儿童演唱的歌曲中许多歌曲包含有象声词或衬词的部分,这些部分往往具有重复性,同时它们也易于引起儿童的注意,教师可以从这些部分着手先引领儿童学习衬词或象声词,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例如歌曲《到村庄》中最后三个音以牛的叫声作为歌词,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演唱中的趣味性。
谱例2-2-2
(二)学前儿童奏乐能力培养中的游戏活动
学前儿童奏乐活动主要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打击乐器演奏,不仅能够在双手的协调发展中培养儿童的动觉能力,也能培养儿童探索和发现事物特质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为儿童探索声音并尝试进行多种声音组合提供空间。
1.结合语言肢体动作的奏乐活动
儿童的打击乐演奏活动教学并不是直接将丰富的打击乐器交给儿童,而是需要在接触乐器之前结合语言、肢体、动作进行教学铺垫,完成从“说”到“动”再到“奏”的活动过程。
2.在指挥活动中训练儿童的奏与停
打击乐演奏教学必然会涉及多声部的音乐教学活动,学前儿童对于恒拍还没有建立足够的稳定性,因此,教师训练学生集中精神看指挥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和儿童一起围坐成圆圈,通过手势代表演奏与停止,并用手势与学生形成默契,也可以请幼儿轮流当指挥代替教师的位置,锻炼幼儿的音乐反应能力。
(三)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培养中的游戏活动
音乐欣赏活动通常指以聆听为主的音乐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儿童注意力时间较短,同时对于音乐的已有经验积累较少,他们很难保持较长时间的聆听活动,因此,学前儿童的音乐欣赏活动要避免“呆坐着听”,而要鼓励学生边听边参与音乐活动。
1.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边听音乐边做身体动作
幼儿在聆听时能够跟着音乐活动,可能并不一定能够进行合拍的动作,当音乐情绪变化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的变化。
2.鼓励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尝试即兴的身体律动动作
当儿童听到音乐情绪的改变时,他们会投入音乐并自由发挥,这时或许会出现一种即兴的音乐创造活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独特的音乐风格进行多次聆听,并引导学生通过即兴的身体动作进行表现。例如在《狮王进行曲》中,当狮子威风凛凛地发出吼声时,儿童也可以用动作即兴地参与音乐活动。
3.用图画、符号、颜色描绘出对音乐的聆听感受
教师可以借助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引导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自己喜爱的色彩、线条、图形和符号表达对音乐的聆听感受。
4.引导儿童说出对音乐的感受
教师需要鼓励儿童通过语言的方式描绘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并帮助儿童营造能够进行音乐交流的环境,鼓励儿童将自己的音乐想象和音乐感受说出来。
5.立足戏剧表演的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
有一些音乐作品,如《龟兔赛跑》《鸭子拌嘴》有一定的音乐形象和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尝试进行戏剧表演,引导儿童欣赏乐曲的同时也加强对音乐形象的把握。
有关儿童音乐游戏的理论与教学的文章
在“表现”教学领域中最为独特的是对于“综合性艺术表演”的教学要求,这一教学要求已经将音乐活动放入艺术实践活动的内容中加以认知。“综合性艺术表演”不仅强调音乐表演活动,同时在其中融入了故事情节、舞蹈表现、舞台设计和角色担当等综合教学内容。......
2023-08-12
小学音乐教材中对于节奏的教学及游戏活动引导贯穿了儿童的整个音乐学习阶段。四年级到六年级阶段重点是对于各种音符与休止符的灵活运用,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节奏卡片、节奏填空、节奏接龙等方式进行深入的节奏游戏教学活动。......
2023-08-12
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亦称节拍。[14]一般来说节拍重音是规律出现的,在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中,节奏教学需要建立在儿童对单位拍掌握的稳定性上,在此基础上感受重音的规律出现,从而理解强弱规律的变化。图例1-2-2节拍是所体现的强弱拍的有规律的重复,而节奏是乐音时值有组织的顺序,是各要素,即节拍、重音、休止等相互关系的结合。在整个乐曲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称作节奏型。......
2023-08-12
同时,单位拍稳定感训练更注重的是一种心理稳定感的训练,在训练中有声练习可以显示出儿童对于单位拍所表现出的稳定感,而具有休止符的拍停训练则更可以帮助儿童检验其内心恒拍的稳定感。音乐游戏活动设计:单位拍的进行与休止的交替游戏一、活动设计目标通过单位拍的有声和无声(休止)交替出现考查儿童内心单位拍(恒拍)的稳定感。......
2023-08-12
“创造”教学领域是新课程改革中十分突出的改变,它包含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和创作实践三部分。在“创造”领域的教学要求中,需要儿童对1~2小节的节奏或2~4小节的旋律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2023-08-12
(一)节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将语言、动作、音乐融合在一起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节奏,节奏训练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通过古典声势,即拍手、捻指、拍腿、跺脚这四种基本的声势形式,将语言中的节奏训练深入到身体动作中,不仅增加了节奏要素训练的丰富性,还将动作的协调性训练引入到节奏训练中。在奥尔夫节奏游戏中,十六字格的均等节奏设计为四拍子的节奏游戏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023-08-12
音乐教学内容中的音乐游戏存在于音乐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它渗透在音乐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中,体现为教学导入阶段的音乐游戏、教学展开阶段的音乐游戏和教学拓展与结束阶段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游戏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音乐绘本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游戏活动。......
2023-08-12
《音乐课程标准》与《音乐教学大纲》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由“教师中心”向“学生发展中心”的转变。2011年,国家教育部对《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出台了《音乐课程标准》,并在课程内容的具体表述中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中的音乐要素教学有了更加详细的要求。......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