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儿童音乐游戏:培养表现力与教学

儿童音乐游戏:培养表现力与教学

【摘要】:谱例2-2-2(二)学前儿童奏乐能力培养中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奏乐活动主要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打击乐器演奏,不仅能够在双手的协调发展中培养儿童的动觉能力,也能培养儿童探索和发现事物特质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为儿童探索声音并尝试进行多种声音组合提供空间。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独特的音乐风格进行多次聆听,并引导学生通过即兴的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一)学前儿童歌唱能力培养中的游戏活动

1.学前儿童歌唱中的音准培养

(1)作品的选择

由于幼儿的声带短小而柔嫩,其音准较差,因此,教师在选择作品时需要选择旋律起伏较小,旋律比较平稳的歌曲,同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音域范围。

(2)采用五声调式民间歌曲作为幼儿学习歌曲的教材

五声调式民间歌曲对于培养儿童的准确歌唱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以云南哈尼族民歌《其多列》为例,其中重复了so—mi两个音级,这两个音的准确演唱对儿童音准的提升有极大帮助。

谱例2-2-1

2.运用动作的高低引领儿童感受音级的高低

教师引领儿童在演唱时关注代表音级高低的手势变化,也可以采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游戏活动教学。

3.从儿童最容易演唱的部分进入歌曲

在儿童演唱的歌曲中许多歌曲包含有象声词或衬词的部分,这些部分往往具有重复性,同时它们也易于引起儿童的注意,教师可以从这些部分着手先引领儿童学习衬词或象声词,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例如歌曲《到村庄》中最后三个音以牛的叫声作为歌词,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演唱中的趣味性。

谱例2-2-2

(二)学前儿童奏乐能力培养中的游戏活动

学前儿童奏乐活动主要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打击乐器演奏,不仅能够在双手的协调发展中培养儿童的动觉能力,也能培养儿童探索和发现事物特质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为儿童探索声音并尝试进行多种声音组合提供空间。

1.结合语言肢体动作的奏乐活动

儿童的打击乐演奏活动教学并不是直接将丰富的打击乐器交给儿童,而是需要在接触乐器之前结合语言、肢体、动作进行教学铺垫,完成从“说”到“动”再到“奏”的活动过程。

2.在指挥活动中训练儿童的奏与停

打击乐演奏教学必然会涉及多声部的音乐教学活动,学前儿童对于恒拍还没有建立足够的稳定性,因此,教师训练学生集中精神看指挥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和儿童一起围坐成圆圈,通过手势代表演奏与停止,并用手势与学生形成默契,也可以请幼儿轮流当指挥代替教师的位置,锻炼幼儿的音乐反应能力。

(三)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培养中的游戏活动

音乐欣赏活动通常指以聆听为主的音乐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儿童注意力时间较短,同时对于音乐的已有经验积累较少,他们很难保持较长时间的聆听活动,因此,学前儿童的音乐欣赏活动要避免“呆坐着听”,而要鼓励学生边听边参与音乐活动。

1.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边听音乐边做身体动作

幼儿在聆听时能够跟着音乐活动,可能并不一定能够进行合拍的动作,当音乐情绪变化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的变化。

2.鼓励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尝试即兴的身体律动动作

当儿童听到音乐情绪的改变时,他们会投入音乐并自由发挥,这时或许会出现一种即兴的音乐创造活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独特的音乐风格进行多次聆听,并引导学生通过即兴的身体动作进行表现。例如在《狮王进行曲》中,当狮子威风凛凛地发出吼声时,儿童也可以用动作即兴地参与音乐活动。

3.用图画、符号、颜色描绘出对音乐的聆听感受

教师可以借助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引导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自己喜爱的色彩、线条、图形和符号表达对音乐的聆听感受。

4.引导儿童说出对音乐的感受

教师需要鼓励儿童通过语言的方式描绘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并帮助儿童营造能够进行音乐交流的环境,鼓励儿童将自己的音乐想象和音乐感受说出来。

5.立足戏剧表演的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

有一些音乐作品,如《龟兔赛跑》《鸭子拌嘴》有一定的音乐形象和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尝试进行戏剧表演,引导儿童欣赏乐曲的同时也加强对音乐形象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