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基金投资大师教你如何挑选高回报基金

基金投资大师教你如何挑选高回报基金

【摘要】:不只是股票投资,基金也是一样的,投资之前要对基金的业绩甚至基金公司的管理业绩进行充分、细致的比较,确定选择业绩较好的,如此一来,才能确定未来的投资回报水平。在实际投资操作中,除了将不同的基金进行比较,利用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来看基金的业绩也是非常实用的。

基金类型的选择、基金公司的选择、基金经理的选择是基金投资关键,怎么选择却大有玄机。

2020年公募基金四季报数据显示,年底规模近20万亿元,相较2019年年底总规模14.77万亿元,同比增长34.66%。其中,2020年年底,股票基金(2.06万亿元)加上混合基金(4.36万亿元)的规模达到了6.42万亿元,较2019年年底股票基金(1.30万亿元)加混合基金(1.89万亿元)的3.19万亿元规模,增幅高达101.25%。这说明2020年的基金规模暴涨中,权益类基金起了关键作用。在规模暴增的2020年,有哪些基金公司搭上了直升梯?是明星基金。又有哪些公司在助推公募规模暴增?是未来基金投资的绩优股。对于投资者来说,是痛苦的过程。我们看看股神菲特是怎么选择基金的?

“股神”沃伦·巴菲特并不是一个乐于冒险的投资者,相反,他十分看重稳健投资,绝不干“没有把握的事情”。中国人传统观念影响,一般不喜欢冒险,且多数人不具备超乎寻常的承受力和判断力,因此,他的投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适宜的。

巴菲特是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每次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他都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对投资企业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尤其是对于业绩,他非常看重。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所投资的企业都是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而对于总想利用配股、增发等途径榨取投资者血汗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从巴菲特的投资构成来看,道路、桥梁煤炭电力等资源垄断型企业占了相当份额,这类企业一般是外资入市并购的首选,同时独特的行业优势也能确保效益的平稳,他们的良好业绩和稳定性是其未来良好回报的保证。不只是股票投资,基金也是一样的,投资之前要对基金的业绩甚至基金公司的管理业绩进行充分、细致的比较,确定选择业绩较好的,如此一来,才能确定未来的投资回报水平。

在对基金的业绩进行比较时,巴菲特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业绩比较要分门别类

业绩比较一定是同类型基金之间比较才有意义。如果把股票型基金和保守配置型基金进行比较,就如同拿苹果和橘子比,当然没有可比性。现在一般的基金业绩排行榜都会有很明确的基金分类,尽可能地消除由于类型差异而对基金经理相对业绩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投资人在头脑中还是要有分类比较的概念。另外,老基金和新基金的比较也要谨慎,因为刚刚成立的基金,一般的业绩排行榜会参照招募说明书暂时对该基金做分类,这种分类可能并不准确。

2.业绩比较一定要看长期

每只基金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业绩领先,在比较两只基金业绩时,一定要取尽可能长的业绩来比较,否则就可能被基金一时的良好业绩给蒙骗了。过去一周、过去一个月的基金业绩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要了解这只基金全面的“脾气禀性”,还要看长期,至少要关注3个月,最好是半年以上的业绩表现,才能比较客观地判断这只基金的管理人的水平,未来的投资回报水平才能有所保证。

3.关注不同时间段基金业绩的表现

一般投资人都希望所投资的基金业绩长期平稳增长,而不是坐“过山车”,一会儿上涨,一会儿下跌。一般的基金业绩排行榜,纵轴是不同的基金,横轴是过去1周、过去1个月、过去3个月、过去6个月、过去1年等不同阶段的基金排名情况。如果一只基金在各个阶段业绩表现都名列同类型基金前茅,基本可以判断这只基金长期业绩平稳而且优异。

4.参考公开排行榜

值得一提的是,要比较基金业绩,公开基金业绩排行榜将成为很好的参考资料。最常见的是银河证券基金中心、晨星网、天天基金网等发布的排行榜,前者每日1次公布在《中国证券报》上,后者每周一公布在晨星公司网站上。这些排行榜都会列出过去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回报率和排名。这都是基金业绩的集中体现,具有不小的参考价值。表4-2为天天基金网发布的截至2021年1月26日的收益情况排名。

表4-2 截至2021年1月26日开放式基金收益情况排名

5.业绩比较也不能忽略风险

收益率是基金业绩的最重要体现,但是投资者也不能忽略风险,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以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才是最佳投资。风险评价指标有很多,最常用的一个是波动幅度(标准差),通过这个指标投资者可以判断某只基金的回报是否平稳。另一个指标是下行风险,如晨星风险系数,该系数越高,说明与同类基金相比,该基金的下行风险也即亏损的概率越高。如果波动幅度大,同时下行风险也大,那么基金的风险就高。如果波动幅度大,但是下行风险低,那么这样的基金可能就是赚钱的。

在实际投资操作中,除了将不同的基金进行比较,利用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来看基金的业绩也是非常实用的。如果某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净值增长率超过了业绩比较基准,那就意味着这些基金战胜了大盘;反之,就是落后于大盘。投资者可以由此来证明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

基准选择的首要条件是必须与要评价的基金高度相关,二者的投资类型、投资结构等都要相同或相似。在实际操作中,有两种选择基准的做法:一种是以市场指数为基准,另一种是以类似基金为基准。

在投资市场上有许多现存的指数,它们是事先选定的与整个或部分市场的运行高度相关的一组证券。这些指数可以直接作为基准,称为“基准指数”。不过,不同类型的基金选择哪一个指数作为“基准指数”是由该基金的性质、类型所决定的。如果是股票型基金,投资者应该选择一种与你的投资组合类型相同的股价指数作为基准;如果是一种债券型基金,那么基准指数就是一种债券指数。如果你买的基金是以上证A股指数作为比较基准的话,投资运作一段时间后,将基金实际回报和上证A指的回报作比较,可以评估基金管理人的表现。如果基金发生了亏损,但是上证A指下跌得更厉害,基金经理就可以宣布自己做得比市场好;如果基金赚了钱,但没有上证A指涨得多,基金经理反而要检讨自己的投资水平。

在投资业极为发达的美国,可用来作为基准指数的指数很多,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衡量科技股表现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等,还有更加专业化的罗素系列指数、摩根斯坦利系列指数、雷曼指数等,它们被广泛采纳,作为共同基金的比较基准。目前在我国也有不少可供挑选的指数。

另外一些人就使用类似基金作为基准资产。所谓类似基金,是指一组投资风格相近的基金组合。这种方法从某种角度来说更加真实可靠,因为它不像指数那样是一种理论的业绩表现,而是众多现存的风格相似的基金的平均业绩表现,能够反映该类基金的“应该”的运行业绩。寻找类似基金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以一定的标准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基金。在美国,最常用的区分类似基金的标准有三种:招募说明书投资目标、利普(Lipper)基金分类法、晨星基金分类法。后两者是美国的两大基金评估公司利普公司(Lipperlnc)和晨星公司对各种基金的分类。招募说明书投资目标分类是指每个基金都有自己的投资目标(决定了该基金的投资风格),这种投资目标决定了该基金的投资对象、投资结构和投资期限等,必须在基金的招募说明书中加以详细说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投资目标将基金分成若干个组别,这些组别就是类似基金。因此,把这种方法称为招募说明书投资目标分类法。不过这种方法在使用中并不准确:相当数量的基金在实际投资中不完全按照投资目标所规定的风格进行投资,所以可信度较低。利普基金分类法一方面使用了招募说明书投资目标的标准,同时辅以其他有关信息加以分类,但分类过细,不适用于普通投资者。晨星公司分类法是根据晨星投资风格,并根据基金各自的实际投资组合来调整。其缺点是基金类别不够稳定,经常发生变化。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各种业绩比较基准也不断地完善,像中信标普3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就是跨市场的,可以作为比较的基准。基金业绩其实是个相对的概念,而这也使得基金经理在上涨的市场中的压力很大,因为他们必须更为积极地选股,才能保证自己战胜基准;而在下跌的市场中,也许只要保守一点,就可以战胜市场了。

※小贴士 跳出基金业绩比较的误区

1.将“梨和苹果”进行比较

不要将梨和苹果进行比较,这是人们经常说的一个原则,在进行基金业绩比较时也要遵守这样的原则,不要犯将不同类型基金进行比较的错误。这是因为不同基金的投资对象不同,对应的风险不同,放在一起比较并不公平,就像比较足球队前锋和守门员的进球数一样。比如,股票型基金和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不一样,所对应的风险和收益也全然不同,放在一起比较就不合适。一般而言,股票比例越高的基金品种业绩波动性越大,在股市上涨的时候,收益会超过其他基金;反之,在股市下跌的时候,股票比例高的基金收益会较差。

2.忽略“起跑点”的差异

在股市低点成立的基金,与在高点成立的基金相比,先天占有优势,如果短期前者累计收益高于后者,并不意味着前者的业绩好于后者。例如,A基金于年初进场,但是恰逢股市接连大跌,B基金于年中进场,不过随后股市有所反弹。这样一来,到年底评比成立以来的累计回报时,A基金的累计净值没有B基金高,这时能否说明B基金表现好于A基金呢?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要看两只基金的回报是否超越了同期指数。

3.基金也有分红

基金和股票一样,在分红除息日,分红须从单位净值中扣除。作为基金的主要收益的一种方式,分红无疑是投资者最重要的收入,在进行业绩比较时千万不能将这个重要的因素忽。在计算基金净值增长率时,必须把分红的因素还原回去。

4.以偏概全

市场热点是不断变化的,基金业绩也会呈现出波动性,每只基金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业绩领先,在比较两只基金业绩时,一定拿尽可能长期的业绩来比较,避免被基金某一阶段的突出表现所误导。

5.历史必定重演

由于基金业绩是波动的,因此,基金的历史业绩和排名只能作为投资的参考。简单地认为去年表现好的基金今年表现也一定好是没有根据的,正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基金也不会一再演示过往的历史。从一些统计来看,一只基金连续3年以上位居排行榜前10名几乎是不可能的,投资人可以关注那些同类排名每年始终在前三分之一、业绩波动不大的基金。如果一只基金业绩一直能够保持在前三分之一,5年之后将成为成绩很好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