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七大基金投资大师指导如何选择基金公司

七大基金投资大师指导如何选择基金公司

【摘要】:更有甚者,股权单一、一股独大导致部分大股东将基金公司及其管理的资产视为“私产”,基金公司为股东利益出卖持有人利益的情况之前屡屡发生。反之,市场形象较差的基金管理公司,其旗下基金往往会遭到投资者的抛弃,缺乏上涨的动力与题材。通常,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每6个月更新一次,并于6个月结束之日后的45日内公告,更新内容截至6个月的最后一日。

挑选基金的“四部曲”——选公司、选团队、选产品、选时机,其中对基金公司的选择排在首位。从长远来说,好的基金公司是产生优秀基金的最重要的平台。

投资者关注的一般是某只或某几只基金,但是在基金背后的基金公司,发挥组织和管理基金的作用,有了好的公司、好的平台,才能吸引和保留优秀的投资团队,这也是稳健提升基金业绩最基本的因素。

基金管理公司是基金产品的募集者和基金的管理者,其主要职责就是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负责基金资产的投资运作,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为基金投资者争取最大的投资收益。挑选基金管理公司的原则是看它是否具有成熟的投资理念、专业化的研究方法、良好的治理结构、严格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严格的外部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而非盲目或片面地只看前期收益率排名和基金规模大小。

1.选择基金公司的要求

具体来说选择基金公司的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1)获利能力

对于长期投资来说,获利能力由两方面构成:赚钱的时候尽可能多赚,赔钱的时候尽可能少赔。对应到基金公司就是其投研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从国内看,不同基金公司的同类基金运作效率差距较大,而同一公司内部同类基金之间效率趋同。

挑选基金时,应关注基金公司的持仓结构是否较好地把握政策红利和市场整体趋势,提前布局,很好地体现基金操作的前瞻性和仓位控制能力。例如,2021年基本处于震荡区间的市场走势,应该选择风格轮动性或变化灵活、能及时跟进市场的中小规模的基金。规模较大的基金在股市下挫时,往往由于仓位较高转舵较难,转变投资风格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业绩表现往往大起大落,属于需要规避类型的基金。

(2)公司管理能力

规范的管理和运作是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是基金资产安全的基本保证。判断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运作是否规范,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因素,如图2-1所示。

图2-1公司管理能力分析

(3)股东因素

股权集中程度与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之间基本不相关。从操作实务的角度来看,股权集中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也存在着基金公司员工来源单一、企业文化趋同死滞的负面效应。更有甚者,股权单一、一股独大导致部分大股东将基金公司及其管理的资产视为“私产”,基金公司为股东利益出卖持有人利益的情况之前屡屡发生。因此,股权集中是一柄“双刃剑”,对不同的公司及其股东来说,这个因素的结局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做基金分析时要区别对待。

(4)公司的市场形象

对于封闭式基金而言,其市场形象主要通过旗下基金的运作和净值表现体现出来,市场形象较好的基金管理公司,其旗下基金在二级市场上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认同与青睐。反之,市场形象较差的基金管理公司,其旗下基金往往会遭到投资者的抛弃,缺乏上涨的动力与题材。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其市场形象主要通过营销网络分布、收费标准、申购与赎回情况、对投资者的宣传等体现出来。投资者在投资开放式基金时除了要考虑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外,还要考虑相关费用、申购与赎回的方便程度及基金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等诸多因素。

2.选择基金要做的几项工作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普通投资者往往容易随大溜,“别人都买,我也要买”的这种心理非常普遍,越是限购的基金产品越容易遭遇抢购。而在抢购之前,很多投资者都没有关注购买的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产品。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准备购买的基金以及管理该基金的公司进行谨慎和全面的了解,切忌盲目冲动或一窝蜂似的抢购基金。

具体来说,投资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看懂基金招募说明书

基金招募说明书是基金发起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并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售基金时,为基金投资者提供的、对基金情况进行说明的一种法律性文件。基金招募说明书是投资人了解基金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是投资前的必读文件。

基金招募说明书是基金最重要、最基本的信息披露文件,有助于投资者充分了解将要买入的基金,是一份相对专业和标准的基金说明书,有着标准的格式。招募说明书一般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要标明基金名称、基金管理人(即基金公司)的介绍和基金托管银行介绍,以及相关销售机构联系方式等内容,投资者可以从中了解基金公司的实力和销售服务能力。

第二部分相对重要一些,即基金名称、基金类型和基金的认购(申购)方式以及认购费率,以及基金的管理、托管费用,这主要关系到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不可不察。但一般而言,这些成本不轻易打折,留给投资者操作的余地不大。

第三部分是最为重要的基金投资方向、投资策略、资产配置和业绩比较标准。

投资者在看基金招募说明书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如表2-1所示。

表2-1 基金招募说明书的分析事项

※小贴士 招募说明书是动态更新的

投资者要注意,由于开放式基金的申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间有关基金的诸多因素均有可能发生变化,为此,招募说明书(公开说明书)会定期更新。通常,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每6个月更新一次,并于6个月结束之日后的45日内公告,更新内容截至6个月的最后一日。

(2)读懂基金排行榜

在利用基金排行榜挑选基金时,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各类基金排名,注意以下几点:

①考量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基金。在选择基金产品时,最重要的是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及投资期限,激进型投资者适合将资金较高比例用于购买风险较高的股票型基金,稳健型投资者则可以考虑均衡投资股票型、债券型及货币型基金,如果是保守型投资者则不适宜买入股票型基金。

②善用“4433法则”选基金。在关注基金排名时,可采用“4433法则”:关注长期指标时,第一个“4”是指选择一年期业绩排名在同类产品前1/4的基金,第二个“4”代表选择两年、三年、五年以及自今年以来业绩排名在同类产品前1/4的基金;关注短期指标时,第一个“3”是指选择近6个月业绩排名在同类产品前1/3的基金,第二个“3”代表选择近3个月业绩排名在同类型产品前1/3的基金。

一般地,长期排名靠后的个基往往在判断市场走势与风格上、行业配置与精选个股等能力上多显欠缺,或所属基金公司整体投研实力偏弱,这类个基应慎投。

③关注业绩持续性。在分析基金排名时,需要综合分析短期、中期和长期业绩,这种情况只针对存续期大于3年的基金,关注1个月、3个月、1年、2年和3年的各项业绩。通常来说,三个不同期限业绩均排行靠前的基金,往往后期业绩优秀的可能性更大。在此需要说明,货币基金本身属于长期投资型基金,因此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两年及以上的收益率排行。

④重视指标分析。“风险系数”和“夏普比率”是两项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如果一只基金的风险系数为“低”,夏普比率为“高”,说明这只基金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只需承担较低的风险,基金业绩表现更稳定,专业研究机构也往往给这种基金比较好的等级评价。因此,选择基金应将基金排名与上述两个指标综合起来进行比较。同时,还应该将基金业绩与比较基准收益率进行比较,如果一只基金能够长期超过比较基准收益率,可以将之归为投资管理能力较强的基金。当然,需要将新基金排除在外,因为刚刚运作的基金均落后于其业绩比较基准。

⑤不可盲目依赖排行榜。对于基金排行榜,应该辩证地看待,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味地信服排行指数往往只会让自己缺乏适时应变的判断能力。

首先,每只基金都有自己风险收益特征,排名靠前基金所获得高收益可能对应的是高风险,也就是其回报不确定性会特别高,对于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而言,收益最高的基金未必是最适合他的基金。

其次,当一只基金挤进排行榜前列时,其所投资的股票债券可能早已涨了一大段,在这个时点进去,自己不但不能享受到这些资产增值的收益,净值损失的可能反而比较大。

最后,由于目前国内基金排行榜分类比较粗略,而基金产品发展却相对迅速,导致一些不同类基金被放在同一类内比较,自然缺乏可比性,容易对投资者造成一定的误导。

基金作为一项具有风险的投资产品,选购的时候更应该“慎之又慎”“货比三家”。基金业绩排行榜只是给基民提供了一个直观、系统的参照,须谨记的是,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在实际选择过程中,除了以上几点注意事项之外,还需要留心基金公司本身的运作能力、基金的产品设计、基金经理变动等诸多因素,从而挑选出最值得托付的“良基”。

(3)分析基金公司的盈利水平

投资者购买基金,首先应该看的是基金公司的投资业绩,如若投资稳定,盈余较多,说明此公司投资理念正确。

基金管理公司要得到投资者的信赖,一定要有成熟的投资理念、专业化的研究方法、良好的治理结构、标准化的产品、严格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严格的外部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它要与证券公司相互制衡,对上市公司进行合理估值和定价,促进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产品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本回报率,让广大投资者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实现投资者与资本市场的共赢。同时,它还要按照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认真履行受托人义务,根据市场投资价值的变化做好投资者教育,合理决定基金募集的时机和规模。

正如股价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基本面历史业绩也是基金基本面最直接的反映。从历史业绩来评价基金,可以追溯的年限越长,评价的相对可靠性就越高(通常有三个独立年度以上的历史业绩是比较好的),但国内基金业历史较短,一个解决办法是可以以半年为区间对历史业绩进行移动平均,这样可以更好地看出基金业绩表现的趋势。

(4)选择基金经理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多数时候基金选择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寻找一个安全可靠的基金经理,尤其是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而言,基金经理可谓是“灵魂人物”,基金经理是否优秀常常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基金业绩的好坏。

基金经理手握基金的投资大权,决定买什么、卖什么和什么时候买卖,从而直接影响基金的业绩表现。基金的管理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单个经理型,即基金的投资决策由基金经理独自决定。当然,基金经理并不是包揽研究、交易和决策的全部工作,他的周围有一组研究员为其提供各种股票和债券的信息。

第二种是管理小组型,即两个或以上的投资经理共同选择所投资的股票。在这种方式下,小组各个成员之间的权责难以完全清楚地划分,但有时也会由一个组长做最终决定。

第三种是多个经理型,每个经理单独负责管理基金资产中的一部分。

投资者选择基金经理应从多方面入手:

①基金经理的从业、任职年限。一个稳定的管理团队对基金业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对基金长期业绩的贡献。虽然说,投资经验不能当饭吃,但是通常来说,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在应对极端情况时,会更加沉稳。尤其是经过牛熊周期“洗礼”的基金经理,从长期来看,基金业绩会表现得更加平稳。

②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机构投资者以及各种投资咨询机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比如调查基金经理与研究员的背景,深入了解投研团队的决策模式等。但是,普通投资者在时间、精力和手段方面显得捉襟见肘,获取翔实的资料也是不切合实际的。不能靠简单的历史业绩数据来评价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但可以通过关键的线索挑选坚持自身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

③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风格。不同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总是千差万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基金经理能否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为投资者创造更高的收益。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经理时,也要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比如,有些基金经理崇尚深度价值挖掘,并在投资过程中不作择,这类基金的业绩表现波动可能会比较明显,典型的如国泰金鹰增长基金的张玮先生,其投资风格属自下而上选股型,对仓位和行业配置的关注相对较少。

对基金投资者来说,阅读基金定期报告从而进一步了解基金经理的方方面面,是非常有必要的。仅凭短期的基金运作状况也难以发现基金经理的潜在优势。正是诸多不利因素,使投资者在选择基金和评价基金经理时面临一定的困惑。事实上,频繁更替基金经理不可取,进行基金经理的短期排名,也不利于对基金经理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投资者还可通过媒体报道以及基金经理日常的投资者交流来对基金经理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