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公益慈善筹款中相似性效应的研究发现

公益慈善筹款中相似性效应的研究发现

【摘要】:本章的系统文献综述主要研究问题是自我—他人相似性如何影响个体的慈善捐赠行为。此外,本研究将符合条件的文献限定为有英文标题和摘要的研究。综上所述,为了选择符合条件的文献作为本系统文献综述的样本,本研究使用以下筛选标准来进行标题和摘要筛选以及全文评估:提供了关于捐赠者—捐赠者组合社会影响效应的实证证据。(排除了未经同行评议的研究,如杂志、论文等。

本章的系统文献综述主要研究问题是自我—他人相似性如何影响个体的慈善捐赠行为。为了回答这一研究问题,符合样本筛选条件的文献研究应该有关于个体捐赠如何受到其他捐赠者影响的实证证据。此外,由于本综述的重点是研究个体在慈善捐赠中的决策,因此,样本文献排除了以儿童和青少年(18岁以下)为样本的文献,只聚焦于以成年人为样本的研究。此外,为了研究自我—他人相似性在慈善捐赠中的潜在作用,本研究将符合条件的文献限定为提供了足够相关信息的研究,以便研究人员据此编码,对个体和其他捐赠者之间的相似性水平进行评估。符合样本条件的研究还必须提供足够的信息,说明人们在与其他捐赠者具有不同相似程度的情况下(如无相似情况或中度相似情况)会如何做出不同的反应。此外,本研究所筛选的文献限制在同行评议的期刊文章和书籍中,因为这些文献在该领域可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Rowley & Slack,2004)。此外,本研究将符合条件的文献限定为有英文标题和摘要的研究。最后,排除了有关“挤出效应”的文献,因为它的理论框架是利他主义,这一理论常用作解释捐赠者—受赠者组合关系中的捐赠动机,而不是本研究(捐赠者—捐赠者组合的相似性效应)的主要关注点。

综上所述,为了选择符合条件的文献作为本系统文献综述的样本,本研究使用以下筛选标准(括号中有排除标准)来进行标题和摘要筛选以及全文评估:

(1)提供了关于捐赠者—捐赠者组合社会影响效应的实证证据。(排除的研究包括没有实证证据证明他人捐赠对个体捐赠的影响。被排除在外的例子有:讨论社会影响捐款者—劝募者、捐款者—受赠者组合的研究,或讨论没有关于社会影响捐款者—捐款者组合的理论模型研究。)

(2)因变量仅为慈善捐款。(排除研究的因变量为其他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如志愿、帮助、献血、捐献器官、亲社会借贷等。)

(3)慈善捐赠在样本研究中仅为个体决策。(不包括慈善捐赠是共同捐赠决策的情况,如家庭捐赠或群体捐赠的研究。)

(4)研究样本为18岁以上的成年人。(排除使用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为样本的研究。)

(5)提供了足够的信息用于编码个体和其他捐赠者之间的自我—他人相似性。(排除那些没有提供捐赠者之间相似性对捐赠影响的研究。)

(6)提供了足够的信息用于比较个体在不同的自我—他人相似性水平下对其他捐赠者捐赠行为的反应。(排除了只有一个自我—他人相似性水平的研究。)

(7)同行评议的期刊文章和书籍。(排除了未经同行评议的研究,如杂志、论文等。)

(8)英文类研究。(排除了其他语言的研究。)

(9)解释捐赠者—捐赠者组合中捐赠动机的研究。(排除了有关挤出效应的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