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哲学中的相似性概念及其影响研究

哲学中的相似性概念及其影响研究

【摘要】:亚里士多德他在阐述社会关系中的相似性概念时提出了相似定律。——亚里士多德《修辞学》,2004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让人愉悦的相似性有两种类型,这两种相似的类型是“akin”和“like”。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相似的观点,学者们建议将相似的概念与同一性的概念区分开来。根据休谟哲学最核心的学说,人的心灵由两种心理知觉组成:印象和观念。休谟的相似性原则指的是,如果物体彼此相似,那么观念就会相互联系。

亚里士多德(约公元前300年)他在阐述社会关系中的相似性概念时提出了相似定律。他认为相似性法则是联想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想主义是指在各种联想的基础上形成观念和感觉的理论(Boeree,2000)。亚里士多德的相似定律指出,当两件事物相似时,人们对一件事物的想法往往会触发另一件事物的想法(Ross,1906;Sorabji,1972)。“回忆是一次从一个来自不同的东西中提取相似性的过程” (Cope,1875,第32页)。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大脑被相似定律影响的案例可以找到很多,例如,当人们看到双胞胎中的一个时,他们往往会想到另一个。“看到一幅西米亚斯的画像会让人联想到西米亚斯” (Cope,1875,第32页)。

亚里士多德关于相似的观点也表明“相似”会导致“喜欢”:

既然一切与自己相像或相似的事物都是令人愉快的,既然每个个体都比别人更像自己,那么,我们大家都或多或少地喜欢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喜欢我们的奉承者,“我们的情人”和荣誉;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孩子是我们自己所造的……既然自然的事物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彼此相似的事物对彼此来说就是自然的,因此所有同类的和相似的事物通常是令人愉快的;例如,一人对另一人、一匹马对另一匹马或一个年轻人对另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令人愉快的。因此就有了这样的谚语:“配偶相悦”“同类相惜”等。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2004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让人愉悦的相似性有两种类型,这两种相似的类型是“akin”和“like”。“akin”指属的相似性(即有血亲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似性),“like”指类的相似性(即态度、种族、利益方面的相似性)。属的相似性是与生俱来的,因而无法人为更改;类的相似性是后天产生的。总之,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对相似性的描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喜欢某些人胜于喜欢另外一些人,这是因为人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这种相似或者是属上的相似性,或者是类上的相似性。

但是,亚里士多德在论述“相似性(same)”这个概念时,并未与描述数字的统一性(oneness)进行区分。例如,在《修辞学》第七卷的第一章,亚里士多德用“same”这个词来描述“如果A和B是一样的,但C不是,那么A和C是不一样的……如果A和B是相同的(same),那么A的任何发生的事件都是B的发生的事件,反之亦然”(White,1971,第 178页)。在这段论述中,关于相似和同一,亚里士多德用的都是same,但是从文章中可以知道,如果A和B是相同的,对其中一个成立的,对另一个也成立,实际上他的意思应该指oneness。“数目相同”的同一性概念与“种属相同”和“属相同”的概念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相似的观点,学者们建议将相似(same)的概念与同一性(oneness)的概念区分开来(White,1971)。

大卫·休谟(1711—1776),苏格兰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散文家,以其经验主义、怀疑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哲学观点而闻名。根据休谟哲学最核心的学说,人的心灵由两种心理知觉组成:印象和观念。尽管人们有时会简单地把印象和思想的区别理解为感情和思想的区别,但休谟认为区分这两者并不容易(Hume,1888)。休谟认为,在让人们从旧的印象和观念中形成新的过程中,有三个原则发挥了作用:“相似”“连续”和“因果”(Fieser,2011)。休谟的相似性原则指的是,如果物体彼此相似,那么观念就会相互联系。因此,休谟的相似原理也反映了联想主义中的亚里士多德的相似定律。

亚里士多德的联想主义相似性定律也影响了其他哲学家,如托马斯·布朗(1778—1820)(Brown,1805)和亚历山大·贝恩(1818—1903)(Bain,1873),他们将相似性作为他们的联想主义理论延伸的重要原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