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自我成长教育,培养孩子品质、认知,必要性与方法

自我成长教育,培养孩子品质、认知,必要性与方法

【摘要】:对于增加孩子的认知,形成良好的品质,教导是很有必要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地需要言传身教,在以身作则中陪伴孩子,训练孩子的技能提升。大人们往往期待孩子们去完成那些未经过适当训练的任务,而这种情形在家里比在学校更为普遍。因为成人经过多年的训练,很多技能已经完全自动化了,就好像一个成年人自行车骑了很多年很熟练,而孩子是一个对自行车完全不会的人,需要有人一步一步教他。

对于养育孩子,中国父母更擅用谆谆教导,喜欢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教育孩子。对于增加孩子的认知,形成良好的品质,教导是很有必要的。但仅有教导是不够的,除了告知孩子什么是什么之外,我们还需要告知孩子该怎么做。这就类似于在学校教育中,一方面需要老师讲授理论课程,告知学生知识文化,同时还要给学生讲授具体该怎么做,怎么练习。比如,数学老师通过推演告知学生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还需要出适量的题目让学生来计算练习;化学老师讲了盐的知识后让学生去实验室进行实验。也有可能老师不讲原理直接让学生训练,比如体育老师并没有给学生讲篮球的相关物理知识,只是讲述了正确的上篮、运球动作,而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熟练并掌握篮球的技能。

“是什么、为什么”是讲授知识的部分,“怎么做”是练习技术、技能的部分。孩子面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我们需要给孩子讲“是什么,为什么”来满足他的认知需求,同时我们也需要锻炼孩子的生存技能、生活技巧、解决问题的技术,这就需要我们训练孩子在“做中学”,在不断练习中完成这部分能力的提升。

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地需要言传身教,在以身作则中陪伴孩子,训练孩子的技能提升。这似乎不像听上去那么显而易见。大人们往往期待孩子们去完成那些未经过适当训练的任务,而这种情形在家里比在学校更为普遍。父母可能指望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间,但从来不教孩子怎样收拾。孩子回到自己乱糟糟的房间后,会感到不知所措。如果一个家长说,“把干净衣服放到抽屉里,脏衣服放进洗衣篮里,然后我再告诉你下一步。”这样就会很有帮助。下一步,他们可以把玩具放到架子上。为了使收拾起来更好玩,可以建议孩子先收有轮子的玩具,然后收小人儿玩具,再收动物玩具。[1]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只告诉他们要做,这对孩子来说非常有意义。而父母未必是不想教孩子怎么做,可能是不知道该怎么教,或觉得太简单了没必要教,抑或是没意识到孩子需要教。因为成人经过多年的训练,很多技能已经完全自动化了,就好像一个成年人自行车骑了很多年很熟练,而孩子是一个对自行车完全不会的人,需要有人一步一步教他。而成人可能已经忘记了当初是怎么扶把,上车子的,遇到路人是怎么躲避的了。这就是问题所在,结果可能父母选择了讲原理说道理,或者是等待孩子自己完成,而忘记了需要自己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