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坚持约定:亲子互动中的成长与教育

坚持约定:亲子互动中的成长与教育

【摘要】:在亲子互动中坚持原则,坚持约定,让亲子双方彼此尊重,有界限,做到规则与爱并存是良好亲子关系的保证。之前的内容提到了为什么在家庭中的约定总是无法坚持下去,具体的原因可能涉及约定是父母单方面提出的,约定内容只针对孩子,父母没有坚持约定,以及父母制定约定的出发点有问题,等等。在《正面管教养育工具》一书中明确提出尊重地达成约定的四个步骤。

在亲子教育中父母坚持什么,认为什么是重要的来自于父母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每一个细小的教育环节、问题处理都会透露出父母的三观,价值观的传递并不来自于讲道理,而来自细微处的言传身教,父母的为人处世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模板。因此,“坚持”的前提是父母坚持对自我的提升,对自我的改造,构建正确的三观。

在亲子互动中坚持原则,坚持约定,让亲子双方彼此尊重,有界限,做到规则与爱并存是良好亲子关系的保证。之前的内容提到了为什么在家庭中的约定总是无法坚持下去,具体的原因可能涉及约定是父母单方面提出的,约定内容只针对孩子,父母没有坚持约定,以及父母制定约定的出发点有问题,等等。那么到底该如何制定约定呢?

在《正面管教养育工具》一书中明确提出尊重地达成约定的四个步骤。第一,做一次友好的讨论,让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对一件事情的感受和想法。第二,用头脑风暴相处解决方案,并从中选择一个你和孩子都同意的方法。第三,对一个具体的期限(精确到分钟)达成一致。第四要很好地理解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到时间期限时,可能不会去做,然后,坚持到底。[1]在简·尼尔森的观点里,约定是父母与孩子双方共同商议、共同通过的,而不是父母单方面提出来的,就某一个议题大家共同讨论、表达,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思路。在讨论中让孩子体会父母的思路,感受父母的价值观,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慢慢理清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约定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共同商讨决定的,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父母要坚持做到不批判,不说教。批判与说教是会打击孩子积极性,剥夺其自主性的,往往会出现孩子很热心参与,可是参与的过程中发现,父母心中早就有答案,有路径了,只是需要孩子去配合,而且还必须服从父母的选择,这样孩子就会很受打击,慢慢就不会再热心家里的约定制定了。约定中一定要有时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的约定是无效的,即便有时间限制的也需要父母去提示孩子,因为在执行之初孩子是没有清晰的时间概念的。

比如,关于孩子放学后时间安排问题,父母建议回家后休息五分钟立刻开始写作业,可孩子却想先看半小时课外书再写作业。面对不同的解决方案,父母可以各抒己见,但不能批判孩子的方案不合理,不能采用等等。可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再调整,再修订,但不能在孩子提出意见后立刻批判、否定。

下面是一个妈妈和孩子约定玩手机游戏时间的实例:

妈妈:孩子,妈妈意识到你很喜欢玩手机游戏,玩起来你是那么兴奋,并且都不想去做任何其他事情。但对我来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明确游戏时间长短。当我说关闭游戏不再玩的时候,你不关闭我就挺生气的,与其这样,我更想听听你对游戏时间的安排。

孩子:我只是不喜欢在一个游戏的过程中被打断,这样我的成绩就会受到影响。

妈妈:有道理,我理解这种感受,如果我玩一个游戏中途被要求暂停我也会很不舒服的,我也会生气。

孩子:你能不能不要在我玩游戏的时候提醒我快点结束?给我一个安静的时间段,我需要一个完整一局游戏的时间。

妈妈:那如果一局游戏结束了,你还不放下手机怎么办呢?

孩子:那你就把手机拿走,但是你别在拿走手机的时候唠叨我,你就过来告诉我游戏结束了该把手机拿走就行了。

妈妈:嗯,看来我的语言起了不好的作用啊。好,我们试试吧,你说我们尝试几天呢?

孩子:先试一周吧。

妈妈:好,那我们先试一周,每天只打一局游戏,我中途不提醒你,结束了你就还我手机。是这样吧?

孩子:是的。

在这个约定过程中,妈妈不断共情孩子的感受,没有评论孩子的感受以及孩子的决定,而是尊重孩子的所思所想,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过程中强调了约定的试用时限,以及重复明确约定内容等。妈妈也没有表达出任何对孩子的不相信或是怀疑,这样会让孩子更加愿意表达,愿意沟通。

不要期待商议一个约定就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了,孩子总是在制定约定时积极参与,但到真正做的时候就很难坚持了。所以制定约定只是开始,对约定的执行是需要跟进的,需要用积极正向的方式去提示孩子完成执行。在约定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需要双方沟通,协商解决,父母可以做个初步评估,看孩子没按照约定做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是因为孩子懈怠,还是因为孩子能力局限。陪伴孩子看看哪里出了问题,哪里需要父母陪伴解决,在约定的执行过程中,父母不预设结果、不唠叨、不批判、不翻旧账、不上纲上线,只就事说事,语言简洁明了,在尊重的基础上去执行约定会产生期待的效果。

要用积极正向、简明的话语去提示孩子,比如,“孩子,我注意到你没有收拾你的书桌,请你现在就去做”。如果孩子一直不行动,那就追加问孩子,“还记得我们昨天的约定吗”?如果孩子还是不行动,那么就可以尝试用非语言的方式,比如给孩子一个拥抱,把他邀请到书桌旁。孩子只要行动了,一定要对孩子的行动表示鼓励,告诉孩子“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或许有人会说,无论用什么办法我的孩子就是不行动,我们之间的约定就一直是形同虚设。那可能是孩子之前的体验感受让他学会了一些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父母一边唠叨一边就给自己收拾了,所以,约定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父母首先是不会遵守的。父母会替孩子承担孩子应该承担的,而且一边承担一边抱怨。再比如,关于约定孩子做得好的部分父母看不到,永远盯着孩子做不到的部分,似乎就等着孩子做不到然后去批判孩子,在这样的情形下,再去提示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孩子已经在体验中形成了一个观念,那就是约定我根本做不到,我永远也达不到你们的要求。

约定不一定是刻板的,也可以是很有趣的。有一个妈妈和孩子商议家务活承担的问题,孩子提出来用骰子来选择每天的家务活内容,骰子上六个数字代表五种家务活和一个休息,每天通过骰子来决定每日劳动内容,孩子觉得很有趣,也愿意不断尝试并参与。

【注释】

[1]简·尼尔森等著:《正面管教养育工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1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