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种追求应用到情感上,便形成了柏拉图恋爱。柏拉图通过对辩证法的研究,把感官所感觉的对象与理性直观的实体、现象与理念作了形而上学的区分。实际上,正是对美以及理想爱情的洞察,成为柏拉图创建普遍体系的关键。柏拉图从其自身的经历中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柏拉图说,它们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我们对其作出判断时,这些现象就发生了变化。......
2023-12-04
有段幽默的文字:孩子惹妈妈生气的时候,妈妈要做深呼吸,然后心里默念,孩子是我亲生的、亲生的,谁没有过小时候呢,谁还不犯错呢……这心中默念的文字以诙谐又强劲的理由帮助妈妈平复情绪,然后再积极正向看待孩子的错误行为,看看这个错误是带来什么样的学习机会……深入一步,如果我们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那将有助于父母懂得孩子的需要,懂得孩子的真实目的。
个体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提出,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任何行为都是以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尽管首要目的是归属感,但孩子经常对于这个目的没有清楚的意识,他们无法去解释或理解自己的目的,他无法直接给父母表达“我想要归属感,我想要价值感!”。他们只会采用自认为能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行为来进行自我表达,但有时候孩子所采用的行为方式及行为方式的效果往往与目的是背道而驰的,甚至有时候会用错误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父母不明白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那就只能关注到孩子的行为本身,由此而产生对孩子的误解、指责等。比如,家里生了二宝,大宝发现爸爸妈妈对二宝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他想得到和以前一样多的关注,他想要回自己的家庭地位。大宝可能认为像二宝一样哭闹,甚至尿床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爱,于是大宝就变成一个小小孩,哭闹、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尿床、求抱等等,就用这些他认为可以达到目的的行为去表达。但这些行为可能在父母那里被解读成不可思议、不能理喻,于是父母就会有不满,认为大宝在添乱,在给大人找麻烦。于是亲子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这时候父母很难将大宝的错误看成是学习的好机会,但如果父母了解了大宝的需要,是想寻求归属感而不是无理取闹,那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比如单独抽时间陪伴大宝,问问大宝期待父母怎么关注他,而不是纠结在为什么像个小小孩一样哭闹、折腾。
因此阿德勒认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一个不当行为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他们抱有错误的想法”[5],“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请你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他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记住,虽然孩子并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密码信息,但当你处理他的隐含想法,而不是仅仅针对其不良行为做出反应时,孩子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被理解了”[6]。
当我们面对一个犯错的孩子,我们如果内心里知道他是在苦苦追寻归属和自我价值的孩子,他是不知所措,不清楚自己该怎样到达自己目标的孩子,我们还会去指责他、训斥他吗?我们还会为外在的不当行为而苦恼吗?想必不会了,至少不会那么强烈了。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有利于我们更加积极、更加多维地看待孩子,更加懂得孩子。理解与懂得会带来父母智慧的生发,会知道该怎么与孩子好好相处,同时,也可以多询问孩子,孩子更知道他期待父母怎么与他相处,这样积极、良性的互动过程就启动了。
【注释】
[1]简·尼尔森著:《正面管教》,京华出版社,2013年版,第33页。
[2]简·尼尔森著:《正面管教》,京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
[3]张文亮著:《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工人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4]皇甫军伟著:《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83页。
[5]简·尼尔森著:《正面管教》,京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6]简·尼尔森等著:《正面管教养育工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3页。
有关自我的成长与教育的文章
把这种追求应用到情感上,便形成了柏拉图恋爱。柏拉图通过对辩证法的研究,把感官所感觉的对象与理性直观的实体、现象与理念作了形而上学的区分。实际上,正是对美以及理想爱情的洞察,成为柏拉图创建普遍体系的关键。柏拉图从其自身的经历中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柏拉图说,它们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我们对其作出判断时,这些现象就发生了变化。......
2023-12-04
适时的真情流露,让员工有家的归属感对家庭归属感的强弱往往决定着你对家庭生活的满意程度和对整个家庭发展的责任感。在索尼集团,企业领导大力提倡社团活动,培养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他们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组织,像是车间娱乐部、女子部等,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些活动中,有时候索尼的总经理、董事等管理者还会亲自参与,与下属一起联欢。......
2023-12-04
一般而言,人们对美并不敏感,大部头的美学著作完全取决于那短暂的真实快感和直觉。即使那些平时以回忆过去好时光而获得安慰的追美者也难得有机会遇到美。我们的感觉所给予的快感通常只是微不足道的或者说是难得一见的。当美感不断扩散并变得清晰的时候,审美情趣便会形成,进而产生出意识和用语言表达的判断,并且不知不觉地反复出现。这些高水准的审美标准很容易通过引导而达到。......
2023-12-04
在二东、春丽、夏荷及常青等人的叙事中,归属感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们的归属感主要受师生关系的影响。马斯洛认为归属感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是个体在整个发展历程当中一直在探寻的情感需求。因此,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例如,遭遇二东、春丽、常青叙事中的“换班”事件,他们的归属感也不再会发生剧烈的变动。......
2023-10-21
在每个项目中,沃顿都会针对某个影响幸福或成功的信念进行干预。沃顿想通过改变常春藤大一学生没有归属感的想法,切断这个自我实现预言。在思维干预的开始,沃顿让新生们阅读一份调查摘要,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调查里谈论他们在学校的感受。当沃顿研究可能解释这些结果的原因时,他发现干预措施改变了两件事情。沃顿和同事们在许多场合下进行了归属感干预。他们忘记了干预措施,但内化了信息。......
2024-01-19
20世纪以来,书法的形式感是书法视觉化的主要手段,同时借助材料以及装潢手段共同打造相应的视觉效果。对文人、书法形式化处理是其第二条达成的途径。学院派书法创作总纲有一些要求,“形式至上”的创造理念是学院派书法非常重要的口号,这就是视觉化。新的书法创作模式对既有书法书写性进行“突破”,书写性创作是古典的,“形式”的追求就是主动地打破古典的书写性的。......
2023-09-18
纪律和责任感所有父母都希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也知道责任感是达到日后成就需要具备的很重要的一项素质,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知道,责任感来源于良好的纪律。让我们先想象一下自己在艳阳下行走,走累了,远远看到街心公园中的一棵大树。此时,街心公园里吹过了一阵凉风。所以,在训练孩子的纪律观和责任感时,一定要理解孩子的发展进程,设定适当、合理、可以达到的要求,不要落入一成不变、矫枉过正的误区之中。......
2024-10-24
每一个符号或词组,就像每一个手势,都是说话人在向他人表示一种态度以及相关的某种思想。如果撇开他说话中措辞的感染力和表达方式,那么也就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但是,这种恐惧的情绪,无论是别人造成的,还是由自己的心理产生的,其表现都是相同的。一般认为,这种表现在特定情绪出现时肯定会产生。......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