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接纳自我。允许自己不完美,调整期待,减少自责,才能接纳家人不完美,才能宽容孩子。接纳自己、允许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接纳自己、允许自己,不是要求放弃所有的外在标准,转而失了规则,而是接受自己的真实、真相。......
2023-08-12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这是台湾作家张文亮的散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3]文字优美却寓意深远,我们教育孩子就好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父母接受不了蜗牛的慢,接纳不了蜗牛的节奏,尽管心里知道蜗牛也尽力了,可还是要去催他,拉他,吼他,责备他,当父母气急败坏,放手而去时,却意外发现慢下来后一切大不同,在孩子的步调里父母感受到了独特的、真实的世界,回归自然,回归生命最美好的样子。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原来父母不是孩子的引导者,智慧的孩子才是父母的上师!
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耐心和耐性;慢,需要宽容地对待孩子的不足和错误;慢,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养育孩子好像养花,从播种到发芽,成长,开花,结果,这是一个慢活,是一个细活,每个过程都需要花农精心呵护,耐心静待花开。而且,每种鲜花开放的季节不同,有的开放在初春,有的开在盛夏,有的开放在秋天,而有的开放在严冬,顺随每种花的花期节奏,由它生长,由它开放,让它绽放成它生命的样子是每个花农的职责。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如此,平和而耐心地陪伴呵护,顺随孩子成长的节奏,允许他长成生命本来的样子。这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发生都在不知不觉中,都在细微细节处进行。
然而,今天的社会变化越来越快,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被裹挟着拉扯着都在一路狂奔。父母们也因为外界嘈杂的声音,因世俗观念盲目地追赶和攀比,急于让孩子去绽放,急于让孩子成功,已经很难慢下来去跟随孩子的节奏去感受内心,感受自然了。于是,亲子之间催促、唠叨、指责、代替等各种模式就上演了。父母抱怨孩子干什么都那么磨蹭,在父母心目中孩子应该是“指哪儿打哪儿”“叫做什么就马上做什么”,一件事做完立刻做下一件事。每件事做的时候都是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做不到就认为孩子贪玩,不能吃苦,对孩子的未来担忧……
可慢就是快,快就是慢。最好的教育或者说真正的教育,它所发挥的作用永远是渐变的作用,慢慢地变化。“如果要快速起作用,那只是暂时的,这个作用很快会消失。比如你让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快一点,你今天骂一顿,他肯定会快起来,明天你要不管,他比今天还要慢。如果我们采用一种温和的情绪,把孩子的状态调整到很舒服的状态,可能他今天只快了一点,明天他再快一点,后天再快一点,大后天又回到当初来,它有一个反复,然后再慢慢起步。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变化就逐渐发生了。”[4]
换一个视角,从积极正向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慢,去接纳孩子的慢,因为慢就是快,慢就是生命成长的历程。父母应跟随孩子的节奏,陪伴其左右,不要因为你是他的父母就对孩子的道路指手画脚,不要把你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要做孩子的上帝去操控或剥夺孩子自我选择的权力。父母不是孩子的带领人,因为孩子是距离未来更近的人,他们将是未来的主人,父母更多的是跟随,在孩子身边,或者孩子身后。孩子是他人生“飞机”的驾驶员,父母最多是坐在孩子人生“飞机”的副驾驶位置上,不能夺过他的方向盘,不能操控他的人生之旅。父母需要在副驾驶上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使命感,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慰藉,当你观察到孩子需要你的帮助时,及时过去帮他一把,绝大部分时间由他自己负责。很多父母做不到,是因为他们抑制不住“我知道”“我懂”“我经验过”“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的思想念头。他们的自我让他们无法安静地陪伴一个孩子,由此,父母的心智成熟及心灵成长是基础。
有关自我的成长与教育的文章
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接纳自我。允许自己不完美,调整期待,减少自责,才能接纳家人不完美,才能宽容孩子。接纳自己、允许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接纳自己、允许自己,不是要求放弃所有的外在标准,转而失了规则,而是接受自己的真实、真相。......
2023-08-12
“温柔地坚持”是一种有长远效果的养育理念,也是可以在任何情境、任何状态运用的养育方式。其中“温柔”强调对自己、对孩子的尊重,“坚持”强调对情境、对原则、对约定的尊重。对自己和对孩子的尊重表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温柔”是一种情绪状态,表明与孩子互动时是和善稳定,是没有发脾气的,这个是很重要的,平稳的情绪才能带来真正的互动交流。“温柔地坚持”简单的五个字里面却包含着......
2023-08-12
孩子拥有自由的心,拥有智慧和生命力,放手让他接触自然并自然成长是对恐惧的极大挑战。放一匹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无畏的心啊!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那样这样的问题。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爱与支持。每一个父母都需要在放手的道路上去体验,去改变,去成长。......
2023-08-12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把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改造成一门理解的现象学和此在(存在)的现象学[3]。在这部著作中,海德格尔提出了他的此在的生存论哲学。[6]海德格尔选取这样一种能够通达所有存在者的存在的特殊存在者,作为探究存在问题的不二法门,因此,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也就成为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探究的中心任务。......
2023-08-12
也就是说,此在经过时间性的召唤,从当前的沉沦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到此在本真的生存论领会中来。我们把此在的这个依于时间性的转渡过程称为此在的“从沉沦走向澄明”。......
2023-08-12
所以,父母先修炼好自己的这张“好脸”,以温柔示人。我们不能压制自己的情绪,但也不能受情绪的驱动而丧失理智。再如,嫉妒可能是一种爱、愤怒和恐惧混合而成的情绪。有人曾总结有关描写人类情绪的词汇,多达三百个以上。情绪是复杂的,辨识清楚是不容易的。最重要的辨识方法是给情绪命名。所有的行为和情绪都是由深层次的观点、期待、渴望所引发的。......
2023-08-12
对于增加孩子的认知,形成良好的品质,教导是很有必要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地需要言传身教,在以身作则中陪伴孩子,训练孩子的技能提升。大人们往往期待孩子们去完成那些未经过适当训练的任务,而这种情形在家里比在学校更为普遍。因为成人经过多年的训练,很多技能已经完全自动化了,就好像一个成年人自行车骑了很多年很熟练,而孩子是一个对自行车完全不会的人,需要有人一步一步教他。......
2023-08-12
心理学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对“自我”的理解也都不一样。这一转变也使得对个体心理的研究从过去的病态心理研究转向了自我适应的正常心理研究,极大地拓宽了精神分析学说的研究范围。埃里克森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思想,但是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埃里克森强调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动力是社会文化,因而代表了自我心理学向社会文化方面的转变。......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