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运动与身体变化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运动与身体变化

【摘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研究过后再了解体育课运动强度的安排,使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扫码查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运动前后脉搏跳动变化规律的过程,感受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增强用平均数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2.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平均数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积累一定的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收集有效的数据;在分析数据时,能准确科学地分析数据蕴含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问:同学们喜欢上体育课吗,课上会有哪些运动?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身上出汗、脉搏加快、呼吸加快……)

谈话:运动对脉搏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设计说明:从学生喜爱的体育课入手,激发兴趣。以“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哪些方面会产生影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问题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顺势提出问题“运动对脉搏会有怎样的影响呢?”以明确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目标。让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制定方案

1.讨论方法。

引导:要研究运动前后脉搏的变化,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呢?

学生讨论出:①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的次数;②运动后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③休息几分钟后再测出1分钟的脉搏次数。

师:这样就能测出自己的变化情况,如果想要知道整个小组变化的总体情况,还需要什么数据?(平均数)

说明:根据大家的讨论,我们已经初步确定好统计表

提问:哪些运动比较适合在教室里完成?(原地跑步、原地高抬腿)

2.开展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开展并记录数据、计算。

教师组织学生休息时观看动物在运动后脉搏的变化。

3.研究变化。

小组讨论:运动前、后你的脉搏是怎样变化的?

(比如,不同的人每分钟脉搏次数会不同;每个人运动后脉搏都会加快;高抬腿跑30秒脉搏大概加快多少次;休息2分钟后脉搏一般恢复了多少。)

【设计说明: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实现手脑结合,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有效的实验离不开合理的方案设计,先小组讨论,弄清应如何做比较合理。在明确活动步骤和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据收集与分析的能力。选择教室场地允许的“原地高抬腿”运动,一是全员参与到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来,感受统计知识、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二是实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以及课堂教学的动静结合,使“综合与实践”活动在不失“数学味”的同时,体现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三、多维探究,积累经验

1.提出新问题。

引导: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次数加快,那么用相同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有不同吗?哪些同学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指名交流)

2.实验研究。

谈话:真如大家所想的吗?现在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先小声商量一下,确定一项比高抬腿强度小一点的运动,组长填在标题处。

交流:你们组确定的什么运动项目?(演示一下)

按小组选择的运动,用前面实验同样的方法测量,注意运动时要规范。

运动前还需要测量吗?(不需要)

组长记录好全组数据,小组合作计算出平均数。

3.学生交流。

小组交流:比较两项运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为什么会不同?

指出:从实验可以看出,运动会使身体发生一些变化。这两次实验证明运动会使脉搏加快,休息一段时间脉搏又慢慢恢复正常。但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果运动强度不同,那带来的脉搏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运动强度大些,脉搏次数增加快一些,恢复时间会长一些;运动强度小些,脉搏次数增加会慢些,恢复时间就会短些。

介绍:那为什么运动后脉搏会加快呢?请看一段介绍。(出示资料:人的心脏不停地跳动,引起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这就形成脉搏的跳动。心脏跳动促使血液在全身的血管里流动,给人身体的各部分提供氧分和营养。人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氧分和营养,因此心脏就需要跳得更快,脉搏就加快了。)

【设计说明: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规律,再次组织学生选择不同强度的运动方式进行实验,依然根据前一次的实验步骤设计活动方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展示、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并发现不同运动强度与脉搏之间的相关性。在应用中巩固提升学生实验能力,让学生在有理有据地思考以及有条理地表达过程中,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初步体会平均数在描述和分析数据过程中的作用,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在学生探索之后,出示资料库,结合自己的实验分析与生物学知识,多个维度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四、引申反思,科学运用

1.了解体育课强度。

谈话:看来运动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是运动强度过大、心脏跳动过快,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体育老师是如何安排体育课的活动的。(出示视频)

听完体育老师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2.回顾实验,反思交流。

提问:通过刚才的两次实验,现在你对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反思:回顾一下实验过程,我们是怎样研究问题的?

3.教师总结。

(1)小结: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大家明白了运动会使人的身体发生变化。同时,我们还体会到在研究问题时,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记录、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2)课外拓展。

引导:运动除了带来脉搏跳动的变化,对身体还会带来哪些不同方面的变化呢?可以课后选择一种或者几种和你的组员一起测试一下。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回顾参与活动的过程,说一说研究了什么问题,是怎样研究的,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梳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研究过后再了解体育课运动强度的安排,使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不同运动会带来身体的哪些变化,把研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同时也提供了再次经历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

【设计总评:“运动与身体变化”是一堂综合实践课,着重研究体育运动对脉搏跳动的影响。本节课从“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验讨论—反思引申”这4个环节展开,每一次活动人人都能参与其中,设计活动时注重动静结合。

1.活动中动静结合

运动前静数脉搏1分钟跳动次数,高强度运动30秒,休息后再次静数1分钟脉搏次数。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与准确,这前后两次1分钟里每一个人凝神计数,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思考中动静结合

课堂不仅仅是身体的活动,更需要思维的活动,合理安排时间,在运动后需要休息2分钟的时长里,播放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猎豹、灵缇犬的运动视屏,并介绍他们运动后的脉搏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差别。虽然在静静地休息,但这小小的视屏却能带动学生思考动物与人类的脉搏有着怎样的差别,进一步调动了学生探索的广度与深度。尽情地活动后,学生体会到两次运动前后脉搏的变化情况,在比较交流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对运动有了新的认识。脉搏为什么会加快呢?是不是跳得越快越好呢?一段小资料解决孩子心中疑惑的同时引发孩子思考:我们体育课上的活动量是否达标?既然运动后对脉搏会有影响,对身体还会带来哪些不同方面的变化呢?

纵观本课,学生在“动”与“静”中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不仅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还感悟和运用了数学思想与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问题与讨论】运动与身体的变化重在让学生在探究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