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1:“数数和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扫码查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28~29页。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三百二十四。“认识整百数”的活动,重点在于突出千以内数的认识。展开讨论,进而产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的心理需求。】数感是对数的感悟,它表现为对数与量的一种直观认知能力。请结合课例谈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数的直觉、形的直观,发展数感。......
2023-08-11
扫码查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并能用它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符号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考和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字母,它们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呢?老师也找了一些,一起看大屏幕,看看在这里字母又表示什么意思?
看来,字母的用处真不小,今天,咱们就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字母,看看怎样用字母表示数,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举例,展示学生熟悉的事物,体会字母在生活中的用途十分广泛,且能表示一个个具体的数,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二、在情境中体验
活动一:数青蛙
1.情境导入。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图(出示课件):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小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可爱的小青蛙也赶来凑热闹了,瞧,它们来了,还带来了一个问题。
出示:1只青蛙( )张嘴,2只青蛙( )张嘴,3只青蛙( )张嘴。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你能根据规律继续编下去吗?谁能用一句话表示出这首儿歌?(几只青蛙几张嘴)
同学们想得真好,想到用文字来概括。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简洁地表示数呢?如果我用字母n表示青蛙的只数(出示:n只青蛙),那么n只青蛙多少张嘴呢?(出示:n只青蛙n张嘴。)
【设计说明: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青蛙只数与嘴的张数,学生越说越多,渐渐感觉这样说下去永远也说不完,于是产生寻找简洁表示方法的需求动机。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能让他们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2.编儿歌。
学生编:1只青蛙( )只眼睛( )条腿,2只青蛙( )只眼睛( )条腿,3只青蛙( )只眼睛( )条腿。
你发现青蛙的只数和眼睛的只数这两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青蛙的只数和腿的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谁能继续编一编儿歌?
课件出示:a只青蛙a张嘴,( )只眼睛( )条腿。
“2×a”在这里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a”表示什么?那么“4×a”表示什么呢?
现在我们把这首儿歌快速地读一遍好吗?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再听听智慧小博士是怎么说的(用课件出示智慧小博士介绍简便方式)。
【设计说明:会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与嘴的张数,并不意味着学生就理解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因为青蛙的只数与嘴的张数相等即为同一个数,很可能像过去用圆圈、三角形表示数一样,学生只是多了一个表示数的代号而已。在分析了青蛙只数与眼睛只数以及腿的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之后,在确定用字母a表示青蛙只数与嘴的张数的条件下,安排探索青蛙眼睛只数与腿的条数的字母表示形式——2×a、4×a,既可以让小学生知道字母除了表示数外,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又可以让他们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直接表示所求的结果。】
活动二:猜年龄
1.游戏导入。
你能猜出老师多少岁吗?
大家猜得都不对,其实只要我告诉你们一句话,你们肯定一下就猜到了,想知道吗?
我比小明大19岁,我多少岁了?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老师的年龄吗?(用字母a表示小明的岁数,老师的岁数就是a+19。)
当小明1岁时,老师多少岁?当小明10岁时,老师多少岁?当小明20岁时,老师多少岁?
2.探索方法。
你能像老师这样设想一下小明同学几岁时,老师几岁吗?这个a可以是200吗?为什么?
老师上网查了资料,人类目前最高寿命是136岁,看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时候,字母所取的数值,要符合生活实际。
3.应用。
现在用b表示老师的年龄,根据刚才的数量关系,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小明的年龄吗?“b-19”中的b表示什么?“b-19”表示什么?通过“b-19”你还能看出什么?
【设计说明:把教材情境中“猜妈妈年龄”换成“猜老师年龄”,更贴近课堂教学场景,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设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小明年龄的变式练习,可以培养小学生运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的灵活性,深化对用字母表示数意义的理解。】
三、全课总结
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这么大,那么历史上是谁先想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呢?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出示课件)。
【设计说明:数学史的介绍可以凸显数学学习内在的亲和力,增强数学学习的丰富性和体验性,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调节。】
四、课堂练习
第一馆:体育馆(出示课件)。
(1)姚明所在的火箭队上个赛季共参加了82场比赛,其中赢了b场,输了( )场。
(2)在某场比赛中姚明得了27分,同队的其他球员共得了x分,这场比赛全队共得了( )分。
(3)姚明在某场比赛中共投进了b个三分球,三分球共得了( )分。
第二馆:生活馆(出示课件)。
公交车上原来有15人,到轻工市场下去x人,又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 )人。我认为x可能是( )人,y可能是( )人。
第三馆:图形馆(出示课件)。
(1)出示正方形: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你能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2)比较2a和a2之间的不同。
①下面哪个式子可以写成4a?( )
A.4+a B.4×a
②下面哪个式子可以写成62?( )
A.6+6 B.2×6 C.6×6
③下面哪个式子可以写成a2?( )
A.a+a B.2×a C.a×a
【设计说明:通过设置情境练习,让小学生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喜悦感与成就感,激发用字母表示数的兴趣,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与意义,体会字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文章
案例1-1:“数数和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扫码查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28~29页。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三百二十四。“认识整百数”的活动,重点在于突出千以内数的认识。展开讨论,进而产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的心理需求。】数感是对数的感悟,它表现为对数与量的一种直观认知能力。请结合课例谈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数的直觉、形的直观,发展数感。......
2023-08-11
教学重点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感悟“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情况下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观察活动,明确“间隔排列”的意义1.画珠子活动,揭示概念。】五、全课总结【设计总评:“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安排的探索规律专题教学内容。......
2023-08-11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介绍南辕北辙的故事、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作用,激起学生对认识方向的兴趣。】南的字形外框是“木”字的变形,里面的指方向。【设计总评:本节课是认识方向中最为重要的一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体会东、西是相对的一组方向,南、北是相对的一组方向,它们不因为观察者的朝向而发生改变。......
2023-08-1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根据数对找出相应位置的物体。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数对与位置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6]。......
2023-08-11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会使用人民币。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币值的人民币,掌握相互间的进率。由于日常生活中2角的使用率较低,最新版的人民币中取消了2角币值,教材修订时也去掉了“2角”的币值认识。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相应出示面值为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图片。......
2023-08-11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测量一些无法直接计算的物体体积的方法,体会测量物体体积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测量出皇冠的体积,可是皇冠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阿基米德一直解决不了这个难题。A.用量筒测量,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铁螺丝的体积。】2.探究活动二:根据物体的密度和质量求体积。......
2023-08-11
教学重点结合实践和思考,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研究了十米和百米,接下来我们重点研究“千米”。(1千米有多长?“千米”可以用在哪儿?【设计说明:认识千米,必须要搞清楚1千米的实际长度。课前,让学生步行熟悉的1千米的直线距离,并通过绘画日记强化体验和感受,倒是有利于建立“千米尺”。学生将每个千米数都转换成米数后,发现数据很大。......
2023-0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