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观念的三个重要方面都与统计问题密切相关,彼此之间相互交融。......
2023-08-07
量与计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先掌握“一”,再推及到“几”是学习常见的量的基本逻辑。所有的“计量”都有3个根本要素——定标准,去测量,得结果。定标准,就是定下“一”;去测量,就是采用什么方法,经历怎样的过程;得结果,就是测量得到的数据(结果)是多少。
比如认识“千克”,先要对1千克的重量建立比较好的感觉,然后再以这个为标准去熟悉2千克、3千克、10千克、50千克……认识“面积”,先要熟悉1米2、1分米2、1厘米2的大小,然后以这个做标准,去判断某一个面的大小。如果作为标准的“一”建立得不充分、不清晰,那对“几”的判断就会非常困难。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然,这里的“一”(标准)并不局限在标准的计量单位,特别是“常见的量”教学的起始阶段(事实上,在人们创造出统一的计量单位之前,所谓的“标准”受主观性影响是很大的)。例如,比长短时,分别用橡皮和铅笔来度量课桌的长度,分别用步长和脚长来度量教室的长度,比较度量的精度,并讨论两种度量方法的优缺点。这样的教学,一方面能突出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感悟到世界上的所有标准都是人为制订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和数学的历史、数学文化密切相关的。此外,有些计量单位凭借直觉或身体感觉并不能直接感受,如时间单位“年”、质量单位“克”和“吨”等,这些量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用熟悉的事物来比拟。例如,作为时间单位的“年”的量值怎么解释呢?“365天或366天的时长是一年”“从1月1日到这一年的12月31日就是一年”“从今年我过生日到明年我过生日的时长大约也是一年”等表述都是可以的。作为质量单位的“克”,因为太轻了,不容易感受,可以通过“2分钱的硬币大约重1克”“5分钱的硬币大约重3克”“1元钱的硬币大约重6克”等学生身边熟悉的小物品,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获得直觉经验。随着学生经验的累积和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文章
◆学科维度在小学数学的内容体系中,整数知识可以概括为4个基本方面:数的意义、计数方法、数的表示法和基本性质。从学科维度透析整数这4个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我们从内容本质和建构特点上对其进行归纳比较,梳理其纵向发展与横向联系的脉络,有助于我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更深入,对教学方法的探讨更透彻。对于相同的物品,人们很容易分辨其数量的多与少。......
2023-08-11
根据《课标》要求,基于儿童认数特点,结合教材具体编排,对“整数的认识”课程内容提出如下教学设计要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小学生借助多种操作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理解其中的计数原理。在“整数的认识”部分,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方面的感悟,不同的认数阶段和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含义和要求。......
2023-08-11
教学重点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感悟“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情况下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观察活动,明确“间隔排列”的意义1.画珠子活动,揭示概念。】五、全课总结【设计总评:“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安排的探索规律专题教学内容。......
2023-08-11
教学过程一、体会“一定”和“不可能”1.导入。(⑤号袋)五、全课总结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摸球游戏感受了一些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性。......
2023-08-11
数学抽象是指从研究对象或问题中抽取出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而舍弃其他属性对其进行考察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数感和符号意识都是数学抽象的重要表现。本部分从内涵解读、价值解读、教学表现三个方面对数学抽象进行解读。根据上述内容的学习,您认为“数学抽象”的价值有哪些?......
2023-08-07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介绍南辕北辙的故事、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作用,激起学生对认识方向的兴趣。】南的字形外框是“木”字的变形,里面的指方向。【设计总评:本节课是认识方向中最为重要的一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体会东、西是相对的一组方向,南、北是相对的一组方向,它们不因为观察者的朝向而发生改变。......
2023-08-1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含义,会列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建立方程概念1.利用天平(教具),感悟等号可以表示一组相等关系。天平教具在表达左右等量关系上的作用比真实的天平更易于操作,从而使学生可以清晰观察天平,亲自操作天平,欣然交流感受,初步关注到天平左右两边等与不等的关系。......
2023-0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