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印度妇女仍不习惯与异性握手。在迎接嘉宾之时,印度人往往要向对方敬献用鲜花编织而成的花环。也称泼水节,在印历十二月举行,是全印度人民的节日。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扬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扬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2023-07-03
在交际应酬之中,需要在适当的时刻向交往对象行礼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友好和敬意。这种礼仪就是会面礼。握手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地最为通行的见面礼,也是社交和商务活动中一个公开而又神秘的使者,它可以表示欢迎、友好、祝贺、感谢、敬重、致歉、慰问、惜别等各种感情。交际经验丰富的人往往可以通过握手时的姿势、神态、力度等准确地判断出对方的个性特点。
关于握手礼的产生,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原始社会,人们外出时为了防御野兽或他人的袭击,常常在手上握着石块、木棍等武器。如果两人在路上相遇而且没有敌意的话,他们会主动放下手中的武器,让对方摸摸自己的掌心,以示愿意与对方交好。后来这种摸手礼就逐渐演化为了握手礼。另一种说法是在中世纪骑兵作战时,由于骑兵全身盔甲、只露出两只眼睛令人无法辨认,所以当双方骑兵相遇时,如果表示友好,双方就会相互靠近,脱下右臂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这种方式延续下来,就形成了今天的握手礼。
握手虽然简单,但握手动作的主动与被动、力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身体的俯仰、面部表情、视线方向等往往表现握手人对对方的不同礼遇和态度,所以握手是很有讲究的。
(一)握手的时机
1.应该握手的时机
主要是遇到较长时间没看到的旧友时,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与相识的人道别时,在本人做东道主的场合接待他人时,拜访别人后辞行时,被介绍给不认识的人时,对他人给予自己的支持表示感谢时,向他人道喜时,表示安慰和理解时。
2.不必握手的场合
主要有对方手部负伤、负重时,对方手中忙着事情时,对方与自己距离较远时,对方所处的环境不适合握手时。
(二)伸手的顺序
行握手礼时最为重要的礼仪问题是握手的双方应当由谁先伸出手来。如果对此一无所知,轻率地伸手去握却得不到对方的回应,那么场景将是非常尴尬的。
握手时应遵循“尊者决定”的原则。即由位尊者先伸出手来,位卑者只能在此后予以响应。这既是为了体现对位尊者的尊重,也是为了维护在握手之后的寒暄中位尊者的自尊。因为握手往往意味着进一步的交往的开始,如果位尊者不想与位卑者深交,他不必伸手。“位尊”或“位卑”的确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1.一般规律
年长者与年幼者相遇,年长者先伸手;长辈与晚辈见面,长辈先伸手;老师与学生见面,老师先伸手;女士与男士见面,女士先伸手;先到场的与后到场的见面,先到场的先伸手;上级与下级见面,上级先伸手。
2.特殊情况
接待来访者时,主人应先伸手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客人告辞时应客人先伸手,表示对主人接待的感谢。如果这一顺序颠倒,很容易造成客人反客为主,或主人急于让客人离开的误解。
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主要取决于职位和身份;而在社交或休闲场合,握手的先后顺序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以及婚姻状况。
(三)握手的方式
握手的标准方式是握手双方彼此间保持1米左右的距离,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拇指与手掌分开,其余四指自然并拢并前伸,握手时两人伸出的掌心都不约而同地向着左方,然后用手掌与五指与对方手部呈直角形相握。握手时要注意用力适度,上下稍微摇动二、三次,随后松手,恢复原状。
在握手的同时,要一边握手,一边向对方致意,如:“您好!”“见到您很高兴!”“欢迎您!”等。
握手时应注意的是:
(1)握手的时候应该神情专注,稳重、大方、友好。右手与人相握时左手应该空着,并贴着大腿外侧自然下垂,表示用心专一。
(2)握手力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掌握,一般以两公斤左右为宜。与亲朋好友握手时可以力量稍大一些,但是与异性或初次见面的人握手时则力度不宜太大。握手的力度常常能够左右留给对方的印象,一般握手力度太大容易让人觉得粗俗无礼,而力度太轻则显得傲慢自大或随意敷衍。
(3)握手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初次见面握手时以3秒以内为好。握手时间太长了会使人感到不安,太短了则表达不出热烈情绪。在人多的场合,注意不要与一个人握手时间太长,以免引起别人误会。对异性而言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4)男性与女性握手时,男士只要轻轻握住对方的四指部分就可以,但同性之间应该用指掌部分相握。
(四)握手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如印度人和阿拉伯国家的人,都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用左手与对方相握等于是侮辱对方。
(2)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地抢着与人握手。在遇到社会知名人士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
(3)不要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否则给人以不相信对方、嫌弃对方或者怕对方了解到自己的印象。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穿礼服或新娘穿婚纱时才可以戴薄纱手套与人握手。
(4)不要握手时另一只手拿着东西不肯放下,或把另一只手插在衣袋里。这是握手不够专注的表现,会令对方不愉快。
(5)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一句话也不说;也不要握手时长篇大论。这都是失礼的表现。
(6)即使是异性之间握手,也不能只握住对方的手指尖,这会给人以轻蔑、胆怯、刻意保持距离等不良印象。
(7)不要与人握手之后立即擦手,也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通常认为,拒绝握手本身就说明了拒绝者自身的修养不够。
有关礼仪规范教程的文章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印度妇女仍不习惯与异性握手。在迎接嘉宾之时,印度人往往要向对方敬献用鲜花编织而成的花环。也称泼水节,在印历十二月举行,是全印度人民的节日。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扬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扬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2023-07-03
下面我们将介绍国际交往场合中常见的几种见面与问候礼仪。虽然有少数国家禁止异性之间行握手礼,但它仍然是目前国际上最通行的见面礼仪,普遍适用于国际交往之中。如,结婚仪式、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等。行脱帽礼多发生在公共场合,两人或多人相遇时。......
2024-10-04
所谓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通常是指在运用涉外礼仪时必须共同遵循的规则,即对运用涉外礼仪时所提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女士优先”原则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时。中国传统的礼仪是对长辈叩首请安,平辈中拱手作揖或打千问安,现代礼仪则是握手问好。......
2023-08-13
握手似乎人人都会,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好。其实,中方代表团团长并不是有意不尊重对方,只是他不懂得握手时不看着对方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一般领导、长者、女士不主动伸手,对方就不应该伸手去握手。握手时应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三四次,随后松开手来,恢复原状。......
2023-08-13
手是人体最为灵巧,也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1﹒对方用手摸鼻子英国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发现人在撒谎的时候摸鼻子和咽口水的次数明显增多。6﹒对方咬手指行为心理学家戴斯蒙·莫里斯曾就人们习惯性咬手指的举动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在感到压力或者心烦意乱时,会不自觉地用嘴咬东西。通过莫里斯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咬手指主要是内心缺乏安全感,急切地想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肯定。......
2023-07-25
握手是现代商业场合不可缺少的礼节,它将成为你与他人掌心相通的温暖,与他人心灵交流的桥梁,是你成功路上不可少的契机。原来握手也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握手是人们在商业场合不可缺少的礼节,能大方又优雅地与人握手,也是一种魅力。许多商人仅以指尖相握,或者只是伸出一只冷冷的手而毫无相握之诚,均非适宜的握手礼。......
2023-12-05
握手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这种握手方式适用于与初次见面或交往不深的人相握。这种形式的握手,在西方国家被称之为“政治家的握手”。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握手方式只在情投意合和感情极为密切的人之间进行。......
2023-07-03
从握手方式观察他的真心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语言,就是双方握手。在现代社会握手已是最为普遍的见面礼节。这是美国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话,和不同的人握手带给她的是不同的感受。美国心理学家伊莲加兰在一本专门研究人类行为与性格关连的著作中指出,一个人与人握手时所采用的方式,最能反映出他的个性。握手时有意和对方保持距离的人这种人一般善于自我保护,对陌生人有着警戒的心理。......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