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手机使用礼仪:在公共场所应克制使用,保证通畅联络

手机使用礼仪:在公共场所应克制使用,保证通畅联络

【摘要】:2.在公共场所不宜滥用手机青年学生置身于公共场所时,应当尽可能地不使用手机,自觉保持安静,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二)保证畅通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保证使用者与外界联络的通畅无阻。凡此种种,都是使用手机所应具备的“机德”。出于自我保护和防止他人盗机、盗码及打骚扰电话,手机不要借给陌生人使用。如驾驶车辆、乘飞机、探访病人,以及在加油站时都不宜使用手机。

当前,手机是我们重要的通信工具,现在的青年学生在使用手机时,不仅应当掌握正确的方法,而且还应当同时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

(一)勿妨碍他人

青年学生之所以使用手机,自然是为了方便自己与外界进行联络。然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把这种方便建立在有碍于人的基础上。对于以下两点,必须牢记不忘。

1.上课要关机

所有的教学场所都要求保持绝对的肃静,这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的需要。在这些场所里学习时,青年学生们均应自觉地关闭手机。如果有特别重要的事情需要开机,要把手机铃声调成震动模式。课堂上不要接打电话。

2.在公共场所不宜滥用手机

青年学生置身于公共场所时,应当尽可能地不使用手机,自觉保持安静,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一方面,需要与别人通话时,应当寻找无人之处,切勿当众高声喧哗。另一方面,应当自觉地令手机转入静音或震动状态。

(二)保证畅通

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保证使用者与外界联络的通畅无阻。为此,使用者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1)将手机号码相告于人时应力求准确。否则,既有可能误事,又有蓄意骗人之嫌。将其书面告之于人时,必须书写清楚。如系口头相告的,则应当重复一至两遍,以便让对方有机会进行核对验证。

(2)手机号码变动之后应主动通报于人。由于某种内部或者外部的原因变更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之后,应当尽早地向自己重要的交往对象进行通报,以防双方的联系出现中断。

(3)手机暂不使用时应加以说明,最好明确手机不使用的具体期限和其他有效的联络方式。有时,还可采用转移呼叫的方式同外界保持联络。

(4)要在使用手机时养成良好的“机德”。接到他人打在手机上的电话后,一般均应当即与对方进行联络。没有特殊原因,回复他人不宜延后。拨打他人手机之后,应当保持耐心,至少应等5分钟左右。在此期间,不宜再与他人联络,以防电话频频占线。凡此种种,都是使用手机所应具备的“机德”。

(三)私密要尊重

在通信自由的同时,要尊重人家的个人隐私。不要随意向初次相识的人要电话号码,不要轻易将别人的电话号码转告外人。

出于自我保护和防止他人盗机、盗码及打骚扰电话,手机不要借给陌生人使用。

(四)安全最重要

使用手机要注意有些场地、环境是不宜打电话的。如驾驶车辆、乘飞机、探访病人,以及在加油站时都不宜使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