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组合构图,即主题画构图,它是在学习单个形象造型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组合构图一般来说首先要确定一个主题,如《春游》《晨间活动》《听故事》等。有了主题后,需考虑如何表现,如《晨间活动》这个题目较大,晨间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我们要从中选择较有代表性的活动作为画面的内容。......
2025-09-29
(一)三原色
色彩来自可见光源与反射光源,即物体呈现的“固有色”。2025年,根据牛顿的理论,英国物理学家汤麦斯·杨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个很肯定的结论:光谱中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加光混合,越加越亮(图2-2-2);反射光的三原色为红、黄、蓝,减光混合,相加后混浊,越加越混。
1.原色
原色是混合产生各种色彩的最基本的色,是任何色彩也无法调制出来的颜色,也被称为一次性色。自然界色彩成千上万,只有原色是任何颜色也不能替代的,而原色以不同的比例相混合却可以调配出各种色彩。原色只有三种:红、黄、蓝(图2-2-3)。
2.间色
由两种原色相加而成的颜色叫间色,又称为二次色。
例如:红+黄=橙 黄+蓝=绿 红+蓝=紫
3.复色
由两种间色相加而成的颜色叫复色,又称为三次色。
例如:橙+绿=黄灰 绿+紫=蓝灰 橙+紫=红灰

图2-2-2

图2-2-3
(二)色彩三要素
视觉所感知的一切现象,都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种性质,这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1.色相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红、橙、黄、绿、蓝、紫等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人们给这些相互区别的色定出的名称,这就是色相。正是由于色彩具有这种具体相貌的特征,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色相是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伊顿十二色相环(图2-2-4),表示着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间的相互关系。十二色相是很容易被人分清的色相,如果在十二色相间继续增加一个过渡色相,如在蓝绿与蓝之间增加一个绿味蓝,在蓝绿与蓝之间增加一个蓝味绿,就会组成一个二十四色色相环,它呈现着微妙而柔和的色相过渡节奏。二十四色相环在色彩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图2-2-5)。

图2-2-4

图2-2-5
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在无彩色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彩色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自已的明度特征(图2-2-6),如一种颜色色相加入黑色或加入白色以后所产生的色彩深浅层次的区别。色彩的明度差别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某一种色相的深浅变化;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如黄色的明度最高,处于光谱的中心位置,紫色的明度最低,处于光谱的边缘(图2-2-7)。一种颜色加入白色越多,它的明度会随之提高,但纯度也就越低;一种颜色加入的黑色越多,它的明度会随之降低,纯度也会越低。(https://www.chuimin.cn)

图2-2-6

图2-2-7
3.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度和纯净度,它取决于一种颜色的波长单一程度。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比如黄色,当它混入了白色时,虽然仍旧具有黄色相的特征,但它的鲜艳度降低了,明度提高了,成了淡黄色;当它混入黑色时,鲜艳度也降低了,明度也变暗了,成了暗黄色;当混入与黄色明度相似的中性灰时,它的明度没有改变,纯度降低了,成为灰黄色。原色的纯度最高,间色次之,一种颜色它的调和次数越多,它的纯度就越低(图2-2-8)。

图2-2-8
把色彩的三要素系统地排列,组合成一个立体形状的色彩结构叫作色立体。色立体对于整体色彩的整理、分类、表示、记述以及色彩的观察、表达、有效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目前国际上已广泛采用孟塞尔颜色系统作为分类和标定表面色的方法(图2-2-9)。

图2-2-9
(三)色彩与联想
色彩是有精神价值的。人常常感受到色彩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左右我们的情绪。色彩的心理效应发生在不同层次中,有些属直接的刺激,有些要通过间接的联想。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而对视觉影响最大的则是色彩。色彩本来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够感受到色彩的情感,一方面是色彩带给人季节、触觉等经验带来的联想,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嗅觉或听觉的联想。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听觉及嗅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蓝色的天空、鲜红的血液、金色的太阳……当我们看到这些与大自然先天的颜色一样的色彩,就会在人的心里引发某种联想。而这种联想又因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个性化差异。正是这样的联想,使色彩具有了强烈的影响力,左右着人们的心理、情绪。比如,红色是热烈、冲动的颜色,红色的革命旗帜可以唤起人民的斗志。中国人用红色来表达喜庆和幸福,同时红色通常给人带来刺激、热情、欢乐、力量、燃烧、鲜血、庄严等联想(图2-2-10)。康定斯基说:“当然,每一个颜色都可以是既暖又冷的,但是哪一个颜色的冷暖对立都比不上红色这样强烈。”

图2-2-10 红色
绿色是非常美丽、优雅的颜色。在自然界中,植物大多呈绿色。绿色通常带来生命、春天、和平、年轻等联想,绿色很宽容、大度,无论蓝色或黄色渗入,仍旧十分美丽。黄绿色单纯、年轻;蓝绿色青秀、豁达;含灰的绿色,也仍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

图2-2-11 绿色
陈崧阳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这最辽阔的景色都是呈蔚蓝色。无论深蓝还是淡蓝色,都会使我们联想到无垠的宇宙或流动的大气。因此,蓝色也是永恒的象征。蓝色在纯净的情况下并不代表感情上的冷漠,它只不过表现出一种平静、理智与纯净而已(图2-2-12)。

图2-2-12 蓝色
相关文章
画面组合构图,即主题画构图,它是在学习单个形象造型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组合构图一般来说首先要确定一个主题,如《春游》《晨间活动》《听故事》等。有了主题后,需考虑如何表现,如《晨间活动》这个题目较大,晨间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我们要从中选择较有代表性的活动作为画面的内容。......
2025-09-29
下面以房子为例来讲一讲建筑物的造型设计。图1-4-7图1-4-8书包房段蕾芸图1-4-9皮靴房(二)建筑物纹样及辅助物的添加建筑物除了有造型外,还需添加相应的纹样使其丰富,表现出该建筑物的特点,如添加木纹、砖纹、瓦纹或主观的装饰性纹样等。图1-4-10农舍段蕾芸图1-4-11城堡娄央珠作品范例图1-4-12几何形建筑图1-4-13人造物建筑图1-4-14自然物形建筑练习运用以上建筑物造型方法,各设计建筑物造型一到两种。......
2025-09-29
动物的幼儿园绘画造型是在抓住动物特征的基础上对写实的动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运用概括、夸张、变形、添加等手法变化而绘制出来。下面我们列举几类动物的变化方式来加以说明。这类动物以食草为主,属食草类动物。图1-1-78蹄类动物的结构蹄类动物的特征差异:这里以常见的马、羊、牛、猪为例讲解一下蹄类动物的主要差异。羊头基本成三角形。......
2025-09-29
图1-1-44图1-1-454.儿童形体的造型及动态变化幼儿园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通常以卡通及漫画或装饰画的形式出现,因此在造型中较多采用各种几何形体来进行概括。椭圆结构造型法椭圆结构造型法是先把人物的各个部分概括成各种椭圆形来理解结构,然后再进行造型的方法。图1-1-46在没有照片对象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自行创作人物造型。......
2025-09-29
在公共关系演讲中,合理适度地利用心理效应,有利于增强演讲的效果,达到演讲的目的。常见的效应主要包括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权威效应和移情效应等。在公关演讲中,演讲者常利用晕轮效应来进行自我宣传。在演讲中可利用权威效应,由有一定权威性即专业水平高、人品良好的人士充当演讲者。总之,利用权威性能大大增强演讲的效果,容易说服听众。......
2025-09-29
同一杯温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冷热水效应。如果巧妙运用冷热水效应,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形象,反而会获得他人的好评。鲁迅的精辟论述,谈就是在运用冷热水效应去促使对方同意。原来,他两人十分擅长运用冷热水效应去说服对方。在这种阵势面前,即使该方案中有一些不利于对方的条件,对方也会认为折中方案非常好,从而接受。运用冷热水效应,可以使一个人从困难、挫折、不幸中挖掘出新的快乐。......
2025-09-29
(一)焦点效应(一)焦点效应焦点效应指的是人们在自我观察的时候,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度的现象,它是我们自我认知的一种偏差。(二)自利偏差自利偏差也称为自我服务偏见,当人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我们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觉得自己比别人好。......
2025-09-29
如提出的“个性特长”和“实践创新”两个评价标准,是说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综合素质课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注了学生本人的意愿以及兴趣、能力和发展方向,突出其差异性,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引导并因材施教。实行差异性评价,让不同学业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