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物种群特征及性别结构 | 自然科学基础

生物种群特征及性别结构 | 自然科学基础

【摘要】:各类生物种群在其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下,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稳定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钟形,基部和中部近于等宽,即种群中幼年个体与中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数量稳定。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称为性比,亦称性别结构,它也是种群动态研究的内容之一。只有少数动物,尤其是较为低等的动物,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性比会发生变化。

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任何一个种群都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占据着一定的分布区。在其分布区内,既有适合生存的环境,又有不适合生存的环境,物种就在分散的、不连续的环境里形成不同大小的个体群。这些群体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其大小往往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由此可知,种群是由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地区或空间的同种个体组成的生物系统。种群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可随研究者的目的去任意划分。它既可以大到全球蓝鲸种群,又可以小至一片草地上的黄鼠狼种群,甚至可以限定为实验室中饲养的一瓶草履虫这一实验种群。

各类生物种群在其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下,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1.种群在空间分布格局上表现为均匀型、随机型和集群型三类(见图6-3-1)。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均匀型是指种群内各个个体在空间上呈等距离分布;随机型是指种群内每个个体在空间上均随机地分布;集群型是指种群内个体在空间上是成群、成簇、成斑点状或片状地密集分布。了解种群的分布格局,对选择统计种群密度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种群的繁殖力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了解种群的繁殖力,对于掌握种群动态、确定物种环境容量调控种群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3.种群的年龄结构呈三种金字塔类型,即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图6-3-2)。增长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基部阔而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和极少的老年个体,这种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一个迅速增长的种群。稳定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钟形,基部和中部近于等宽,即种群中幼年个体与中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数量稳定。下降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呈壶形,基部窄而顶部阔,表示种群中幼体比例小而老年个体比例大,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是一个数量趋于下降的种群。

4.种群的性比接近1∶1。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称为性比,亦称性别结构,它也是种群动态研究的内容之一。对大多数动物来说,雄性和雌性的比例较为固定,接近于1∶1。只有少数动物,尤其是较为低等的动物,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性比会发生变化。

图6-3-1 种群的空间分布的几种形式

图6-3-2 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